陆龙水自1996年11月调任老干部局局长以来,以满腔的热情,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与广大老干部结成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纽带,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赢得了人们对他的赞誉,成为当地干部学习的楷模。几年来,陆龙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丽水市“优秀组工干部”,2000年和2003年连续两届被评为“龙泉市十佳人民公仆”,2005年被评为丽水市首届“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作为丽水市典型模范人物,作了四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受到广泛好评。
    一、攻坚克难,彻底解决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
    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被誉为“浙南林海”。在经历了20多年“木头经济”的辉煌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龙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单一的“木头经济”基础薄弱,林木资源优势消失殆尽,国有企业举步维艰,财政难以自求平衡。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该市老干部工作也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两费”拖欠问题,老干部反应尤其强烈。该市有离休干部280多人,其中企业离休干部128人,分布在63个企业。由于企业普遍不景气,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拖欠十分严重,是全省“两费”拖欠的“重灾区”。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让谁来接手这个当时谁也不愿意接手的重担?县委想到了陆龙水。
    陆龙水上任的第一天,前来要求解决“两费”问题的老干部挤满了整个房间,个别老干部情绪激动,甚至拍桌子打板凳。面对老同志饱经风霜的脸孔和激动的神情,陆龙水心情沉重。他在送走这些老干部后暗下决心:为了完成组织的托付,为了照顾好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一定要攻克“两费”拖欠这一难关,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扭转全市老干部工作的被动局面。
    为了迅速摸清情况,陆龙水没日没夜地投入了工作。首先他深入企业、单位及老干部家庭走访,细心认真地听取意见,初步摸清了全市“两费”拖欠的金额底数,被拖欠“两费”的老干部人数。其次是走访拖欠老干部“两费”的厂矿领导,诚心向他们宣传党的老干部政策,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最后是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诸多清欠措施,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缓解矛盾。
    在那段日子里,陆龙水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清欠“两费”工作中,同事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6年大年三十,人们正喜气洋洋地欢度除夕时,陆龙水却焦急万分地为上垟瓷厂的五位离休干部催讨“两费”筹钱过年。当时,企业的负责人一听说陆龙水要来,能避则避,能推则推。看着满腹怨气的老干部和万般无奈的困难企业领导,陆龙水感到从未有过的艰难。直到下午三点,在企业终于为这五位离休干部解决“两费”欠款之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帮助老同志催讨“两费”的经历使陆龙水意识到,一定要从机制上解决问题才能根本解决“两费”拖欠。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反复的协商论证,陆龙水提出的“三个机制”方案获得通过:一是在部分单位实施系统统筹,将下属企业离休干部收回主管局管理,“两费”从企业上缴管理费中列支;二是在县委的支持下,采取“减一补一”的措施,即费用由财政开支的离休干部自然减员一名,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就递补一名,“两费”由市财政支出;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由企业、社保、财政共同承担的企业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方案。这样,龙泉市在全省较早地建立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使多年来困扰龙泉市老干部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二、满腔热情,用真诚服务温暖老干部的心
    陆龙水把老干部当成自己的长辈,真心相待。每当有离休干部生病住院,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前去探望慰问,协调有关问题。遇到一些离休干部子女不在身边或住院无人护理的情况,他就自己到医院值班看护。一位老干部临终时对他的老同事说:“真后悔以前对陆局长发火,没想到我发火他一点也不计较,我生病了还一次次到医院来看,真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虽然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老干部们却牢记在心里。
    记得还是在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实行统筹前,陆龙水一天内收到三张医院催款单,那是三位企业离休干部生病欠着医院的钱。后来经他尽力地协调,总算有两位企业负责人想办法支付了欠费。而另外一个企业因为已经倒闭,根本不知向谁要钱,这位离休干部的两个儿子因下岗已外出打工,身边只有老伴一人,实在没钱支付医药费。为此,陆龙水跑回家与妻子商量,问妻子是否凑点钱先垫付一下?妻子无奈地说:“你真是工作到家了,顾不上家不说,还要把家也牵进去。”随后,凑足5000元钱为老干部先垫付了医疗费。
    陆龙水为老干部做的事又何止这些?一位离休干部数着指头说:“一个老同志生前住院花的两万元医疗费报不了,是陆局长多次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的;四位因瘫痪长期卧床不起的企业离休干部拖欠的两项经费、护理费,是在陆局长的多次奔波、反复催讨下才得以全部解决的;26位无固定收入的企业离休干部遗属没有生活保障,也是在陆局长的努力下给纳入社会统筹的……有陆局长在,我们放心。”
    陆龙水不仅把工作做到老干部的心坎上,还把全部200多名离休老干部装在了心里:谁家有子女下岗了、谁身上有啥毛病、家庭有什么困难、家住哪里,哪个老干部家不和睦等,他都了如指掌,而在这背后,凝聚着的是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在到老干部局的几年间,他记录老干部工作情况的笔记本就用了40多本。
    三、与时俱进,增强老干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在从事老干部工作过程中,陆龙水深深认识到,做好老干部工作仅凭一颗火热的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策略,能创新。为此,他始终把对老干部工作的热爱和追求付诸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不断研究老干部工作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思路和方法,让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该市印发了《关于龙泉市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还相继出台了《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实施意见》、《关于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服务工作有关规定》。2003年1月起,离休干部医疗采取“确定基数,年初预发,节约归己,超出实报”的办法,并制定《离休干部医疗保健管理服务工作若干规定》,从而既按政策规定落实好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又确保了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服务工作规范运转,使老干部的医药费支出更趋合理。为保证离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陆龙水的努力下,2005年9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市财政拨款专门为每位离休干部增发年终综合补贴和健康疗养费。
    为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确保离休干部“两费”落实,陆龙水在创新老干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在他的争取下,龙泉市建立了市党政领导老干部接待日制度、在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同时建立离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每个月的15至16日,他都亲自组织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进行学习。每年举办一期离休干部读书会,三至四次老干部政治经济情况通报会,一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他还在老干部局建立了“分片联系、上门服务”制度、与困难离休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等等。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使老干部的各项待遇真正落到实处。
    四、无私奉献,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众人的心。”
    陆龙水为人低调从不张扬,总是谦虚谨慎地做人做事,苦而无怨,累而无憾。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众人,以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实施离休干部“减一补一”递补方案、离休干部经济适用房分配、特需护理费的审批和离休干部困难补助等问题上,他始终依据政策,坚持条件,秉公办事,把好事办好,受到了老干部的好评。
    陆龙水从不因为自己是局长而在待遇方面有所特殊,也从来不让自己的家人占公家的一点点“便宜”。2001年春节前夕,陆龙水获悉在上海的一位离休干部病情严重,准备去看望,并已安排了局里的车子准备下午走。当时他的妻子因患甲状腺瘤想顺便搭车去杭州动手术,但陆龙水没同意,而是于当晚偕妻子到客运站上了去杭州的夜班车。在把妻子安排住院并委托同病房的人照顾后,自己买了火车票连夜去了上海看望老干部。
    一位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陆局长是干部群众都公认的好干部。老干部局的事情很难做,许多人都不愿去,但他却默默无闻地干了这么多年,又干得这么好,真是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