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1983年开始搞老干部工作,先后在市干部休养所、安置科、保健科工作。近30年的老干部工作中,他甘于奉献,与离退休老干部心贴心,成为“忘年交”。同时,他不忘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工作中善于调查研究,注重工作实效。近30年中,因为人诚善,心胸坦荡,受到老干部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老干部就是我的亲人长辈,为他们没有什么不能牺牲的”
刘明参加老干部工作时年仅26岁,正值青春年华。时光荏苒,他已把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老干部事业。在市干部休养所工作期间,他负责为易地安置在廊的离休干部50多人提供服务。当时离休干部易地安置工作刚刚开始,他们的户口、医疗、工资等事项和手续都没有落实,工作量很大。刘明骑着自行车逐户走访,了解他们的政策落实和生活状况。1984年的一天,他走访到老干部李义林家中,正赶上老同志突发急病,而李老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刘明二话不说,带上李老就往地市医院赶,并背着老人楼上楼下做各种检查。李老因为做手术需要输血,不巧的是,医院血源不足。当得知自己与李老的血型相配时,刘明当即伸出胳膊说:“抽我的!” 400毫升鲜血让老人得救了,后来赶到的李老的子女拉住刘明的手激动地连称他是父亲的“救命恩人”。老干部王合家的屋顶漏雨,刘明了解情况后,冒着大雨爬上房顶,把老人的屋顶用油毡苫好,又谢绝老人的一再挽留匆匆离去,连口水都没喝。住在天津的老干部来廊反映问题,刘明亲切接待,耐心解释,真心劝慰。到了中午,自己掏腰包请老同志吃热面。有人问刘明,付出这么多值吗?刘明说:“老干部就是我的亲人长辈,为了他们我没有什么不能牺牲的。”
“掌握和落实好老干部政策就是对老干部最大的爱”
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落实相关政策关系到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为此,刘明始终认真学习政策、钻研业务,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同时还结合廊坊实际,制定了多项关于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的政策措施。刘明也因此在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中获得了“老干部政策专家”的美名。1988年,中央出台政策,要求解决离休干部农村家属的农转非问题,刘明被派到市公安局配合开展工作,负责数万份档案、材料的审查。他在公安局一干就是3个月,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晚上加班过十一点是常事。他的辛苦没有白费,这项与老干部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顺利完成,涉及到的离休干部十分满意,无一上访。在市局保健科工作期间,他负责老干部年度统计工作,此项任务涉及人员多、任务重、要求严、设备落后,刘明没有退缩,没有推诿,一心搞好工作。为搞清老干部家庭住址和有关情况,他骑着自行车跑遍廊坊的大街小巷,走进每一位离退休干部的家。实践出真知,在日常工作中,刘明积累了丰富的老干部工作经验,理论水平显著提升。2008年,他撰写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入选了市学习实践办编选的《优秀调研成果选编》。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向他请教如何做好工作,刘明说:“爱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础,掌握和落实好老干部政策就是我们对老干部最大的爱”。
“做好老干部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开动脑筋”
如何落实好老干部“两费”,曾经是困扰老干部部门的一大难题。任保健科科长期间,刘明同志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他摸索出 “三家抬”、“减一补一”等解决老干部医药费的新点子。2003年来,按照省、市委要求,刘明深入调研,起草了全市离休干部两费“三个机制”的意见,为全市“三个机制”的出台和正常运转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他提出了“三个延伸”(落实离休干部“两费”向保障机制延伸;离休干部就医、报销向“一条龙”延伸;离休干部保健服务工作向家庭和社会延伸)的工作思路,拓宽了服务领域,延伸了服务内容,保障了离退休干部权益。
刘明常说“干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开动脑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他率领分管人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活动的标准,即老干部党员要做到“三好四积极”:“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家庭关系好”,“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关心工作,积极当好表率,积极加深修养”。在此基础上,他还不断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协调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以集体学习制度和领导领学制度为抓手加强机关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学习;以联络员制度和“四送一巡诊”制度(送学、送医药、送服务、送温暖和健康巡诊)为主要方式加强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党支部的政治学习;以引导与服务并重为主要内容,为市级老领导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创造条件,同时为全市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示范;以督导巡视为主要手段,加大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老干部部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力度。在他的主抓下,全市老干部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要把老干部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
进入新世纪以来,满足广大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对此,刘明提出把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造成温馨的“老干部之家”。在他带领下,活动中心积极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创造条件,每年接待离退休干部4万余人次,中心还举办大型老干部活动20场次,举办老干部系统展览10余场次。经常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喜结硕果,全市老干部集体和个人多次在国家和省级文艺表演比赛中获得殊荣。针对老同志特点,活动中心培训工作人员掌握了量血压、测心率等日常救治方法,掌握了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特征和应对的急救措施,准备了担架、血压计、应急药物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刘明还积极落实局党总支重视老年团体建设的决策。在他带领下,健全完善了廊坊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人业余艺术团等老年团体,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009年6月,他负责筹办了省老年书画联谊会第五届年会;指导老年书画研究会每年举办两次全市性老年书画展览,出版内部刊物《书画交流》4期,组织会员参加省市书画作品展。在他精心组织下,廊坊老年人业余艺术团也多次组织大型演出,成为老年文化事业中的一颗新星。刘明性格幽默随和、宽容大度,他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与老同志们结下了友谊,成为忘年交。
“献身忠孝两全的事业无怨无悔”
刘明父母和岳父母都已年逾古稀,其中父亲和岳父都是离休干部。四位老人年老多病,特别是老父亲还患有抑郁症,需要长期有人陪护。刘明工作之余,推掉所有的社会交际,精心照顾老人,经常整宿陪着老人聊天。刘明说“老干部工作是忠孝两全的光荣事业。我就是一个例证。”由于长年劳累,刘明患有心脏病和严重的胃病,但他经常强忍病痛。1989年的一天,他在香河调研时胃部发病出血,但他还是坚持完成工作后才回市医院治疗。
刘明善于团结同志,坚持求同存异,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分管部门人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待人接物上,他把年轻同志作为兄弟姐妹看待,对个别同志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开诚布公地指出来,对有困难的同志竭尽所能给予帮助。同事们都说,和刘明同志一起工作心情舒畅,工作有劲头,因为他不仅老干部的贴心人,也是兄弟姐妹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