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平凡,只是服务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
    她,又很不平凡,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纯真的爱、厚重的情全部融入了会昌县1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心中。她以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执著开拓的精神,把会昌县的老干部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她本人也先后赢得了会昌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她,就是江西省会昌县委老干部局局长朱道荣。
    一、对待老干部,像女儿般贴心
    有一句话常挂在老干部嘴边:“朱道荣细致入微,把我们老干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我们比子女还贴心。”
    一位老领导70岁那年,老伴因患脑瘤不幸辞世。后来经人牵线认识了一位丧偶的阿姨,俩人相处后,情投意合很谈得来,双方萌发了再婚愿望。但子女不理解。两位老人四眼相望,孤立无助。朱道荣知道后,找到老人的子女逐一做思想工作,从法律知识讲到伦理道德,从婚姻关系讲到生活起居,苦口婆心,情真意切,打动了晚辈的心。两位老人终于如愿以偿,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至今,老俩口恩爱地生活着……
    一位96岁的老红军5个子女全部在外地工作,老同志年老体弱经常需要照顾。多年来,朱道荣是他家的常客,跑上跑下,嘘寒问暖。2004年4月,老同志双眼患白内障,朱道荣亲自陪他到赣州启明星医院做手术,亲自找院长叮嘱要关照好。复明后老同志激动地说:“朱局长,我又能看报纸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身患癌症晚期的老干部生前最强烈的心愿,是要去香港澳门走一趟。县委考虑身体状况,两次会议研究都没有同意,朱道荣经过慎重考虑和周密准备,做好了一套应急措施,最终征得县委同意亲自陪老同志前往。在香港、澳门,朱道荣对老同志关怀备至,考虑卫生间较滑,她每天晚上一进旅店就为他垫好浴巾以防摔跤,清晨又早早赶至把浴巾搓洗干净晾好。一天去海洋公园游览时要坐缆车,面对“不停”运转的缆车,老同志不敢也无法上车。情急之中,朱道荣急中生智,把他往怀里一揽,“抱”上了车。老同志非常感激,口里连连念道:“朱局长呀,您真比我的亲生女儿还要贴心哪!”
    二、干工作,总有一股风风火火的冲劲
    1997年2月,朱道荣从会昌县计生委主任调任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当时,她是赣州市18个县(市、区)最年轻的老干部局长。当她一接触到老干部工作的时候,一串揪心的数字令她的心震颤了:全局包括司机在内仅有4人,账面欠款3万多元,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待遇要落实。
    朱道荣开始思索:老干部工作问题多、难度大、人手少,如果仅凭忙碌,只能穷于应付。必须从研究老干部工作规律入手,全力争取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3至5月,朱道荣深入到乡镇,到老干部家中进行调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到章贡区、南康等六个兄弟县(市、区)取经。6月,一个大规模的尊老敬老教育方案开始在朱道荣头脑孕育。9月,经老干部局起草、建议,县领导同意,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月”活动的通知。10月,轰轰烈烈的“尊老敬老宣传月”活动在全县开始了。各单位对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各单位给离退休干部赠订一份老年报刊杂志;医院为老干部优先看病、打针、取药,增设老干部门诊休息室,为老干部义务检查身体;老干部局开展“夕阳红”幸福工程活动,筹集工程基金,开展“金银婚佳侣”、“健康老人”评选表彰活动;司法部门组织《老年法》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广电部门拍摄制作老干部发挥余热的宣传节目;电信部门为老干部优惠安装电话;公检法机关依法严厉惩治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的不法分子。县委书记得知老干部局多年没有工作用车,接待老干部很困难,亲自为老干部调配一辆“桑塔纳”;县长听了朱道荣的汇报马上拍板解决易地安置的老干部王英的医药费、丧葬费6万元;组织部长了解到老干部局办公经费拮据,在部里有限的经费中,资助老干部局2000元。为实现全县老干部盼建一幢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的心愿,朱道荣写出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四次到老干部局召开现场会,勘察地形,解决建设用地1.2万平方米,拨款120万元,并把兴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列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重点项目工程。
    三、不断进取,是她的执著追求
    和朱道荣接触,你会感觉到她做老干部工作特别肯动脑筋,费心机,骨子里充溢着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次,朱道荣获悉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为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要拓展群众文化活动,便积极和他们协商共同举行会昌“首届老同志文艺汇演”,以推动各单位老同志“老有所乐”。三个部门的领导听了很高兴,很快派出了三人专门来到老干部局“老同志艺术团”进行艺术指导。演出那天晚上,30多个单位的158名老同志兴高采烈地登台献艺。老同志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把对改革开放以来会昌的建设成就和会昌的山山水水的赞美,用歌声、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场的县六套班子领导和1000多名观众报以阵阵长时间掌声。
    又一次,朱道荣了解到教育系统将实施“素质教育年”,便马上和教育局联系,希望把学生尊老敬老的内容渗进去,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尊老敬老好少年”活动。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同意。双方商定:活动具体由教育局组织开展,年终由老干部局参加评比表彰。随后,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朱道荣的努力下,会昌县为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出实招、办实事:单位领导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两费”落实责任状,对未落实“两费”的单位及其领导实行“三停”:停手机、停小车、停招待费等建议,得到了县党政领导的重视与采纳;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和享受副县级退休干部的工资关系划拨到行政主管局,由县财政全额发放,享受公费医疗;将乡(镇)级财政发工资的离休干部和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退休干部的工资关系划拨到老干部局发放,享受公费医疗;将全县16名企业离休干部的工资由社保局转到老干部局发放,6项生活补助费由县财政负担,享受公费医疗;全县40多名离休干部、10名老红军遗属进入医疗统筹,统筹金由财政解决。对特困的离休干部和老红军遗属及无固定收入的离休干部遗属分别给予生活困难补助。
    10年工作,朱道荣追求是如此执著、付出是如此之多!然而,她却承受着不幸和灾难。2003年,丈夫不幸患直肠癌,多次赴广州做手术和到赣州化疗。她忍受着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没有让工作受到丝毫影响,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家人的爱,硬是挺了过来。
    10年来,朱道荣正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会昌,县委、县政府把老干部的小事当做大事办,缓事当作急事办,有文件按文件办,没文件的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集体研究特事特办。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与老干部联系户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了老干部工作“三三四五”献爱心工程。即三送:送温暖、送感情、送关心;三舍得:舍得花精力研究老干部工作,舍得花人力抓老干部工作,舍得花财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四倾斜: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经费安排、工作宣传上实行倾斜;五种意识:树立尊老意识、特殊意识、财富意识、优待意识、责任意识。
    有人把女人比作一抹皎洁的月光,说她能给大地洒下一片柔情。朱道荣这抹月光,却几乎都洒给了老干部。走进会昌县委老干部局,你会看到朱道荣现在依然如月光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她平凡的岗位上,对事业依然是那样执著,对老干部依然是那样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