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闺女,去哪了……没啥事,想你了!”范桂兰去郑州大学学习两个月,类似的电话不知接了多少个。一声“老闺女”,一句“想你了”,对范桂兰来说是最大的欣慰,也是最好的回报!领导说好不算好,老干部说好才叫好。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她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儿女之心,含着悠悠的敬老深情,以老干部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在老干部待遇落实上力争把政策用好、用足,在为老干部服务上努力把事情做实、做细。真情的投入、无私的奉献换来了老干部的亲情和信赖,也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奖励。2003年,她被评为“河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
    一、动真情,视老干部如亲人
    1999年10月,她被任命为焦作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上任伊始,就被老干部把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连续几天办不成公,真是上任就遇“下马威”。但是,这个“下马威”没有吓着她,而让她陷入了深深地思考。这些当年流血不流泪的老人,为什么会面对一个年轻的女性老泪纵横?这些曾经做别人思想工作的老领导,怎么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连续几天,她吃不好,睡不好。满脑子的“为什么”使她在办公室再也坐不下去了。她轻车简从,带着自制的政策卡片,走街串巷,先后走访了80多位从不同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家访不打紧,却使这个刚刚上任几天的老干部局副局长访出了问题症结,访出了工作思路,也使她清楚地认识到,一些企业拖欠离休干部医疗费和老干部的社会优待、活动中心建设等热点问题,是当前老干部队伍思想不稳定的焦点,也是当前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问题找准了,思路清晰了,心中有数了,她随即召开了第一次全局会议。会上,她满怀深情地就如何看待老干部群访问题,谈了不同于常人的看法。她说:“老干部,就国家来讲是建国的功臣,就年龄来讲是我们的前辈。老干部局就是老干部的家,每一个工作人员就是党派给老干部的子女。现在有些基层单位没有把党的老干部政策落实好,老干部有意见,聚集到一起来局里说一说,这算不上群访,哪有孩子怕自己的老人来家坐坐呢?今后全局人员都要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对待,把老干部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去办理”。凭着这种朴素的认识,凭着对老干部的深情,凭着对问题的了解,她向市委提出了建立健全各项老干部工作制度、把老干部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党的老干部政策落实到位等建议。市委很快采纳了这些建议,调整了焦作市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下发了《对老干部工作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办法》文件,在此基础上,老干部局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了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职领导联系老干部、通报工作、走访慰问老干部等八项老干部工作规章制度。制度的完善、责任的明晰使全市老干部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老干部不好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心直口快的范桂兰不管对方爱不爱听。为这话,她得罪了不少人。一位离休干部,按政策医疗费应该全报,单位领导只给报80%。安置科的同志多次去做工作不行。她约见,不见;上门堵,连去五次,没堵上。好不容易找着了,当面鼓、对面锣说好了,过后又不算了。没办法,找上级领导做工作,还不行。借助舆论曝光,也不见回音。无奈之下,通过纪检部门才把问题解决了。事后她对同事说,“我父亲也是离休干部,要是他遇到这种领导,我就劝他拿80%算了。”确实,对老干部的事,她比对自己亲人还上心。2005年8月,她带领全局同志到各县市区督查工作。父亲突然病重。她回去安排父亲住院后就赶了回来。以后,每天打电话问问病情,每周挤出点时间回去看看父亲。来去匆匆,父亲不说啥,兄弟姊妹意见可不小。父亲病重期间,她没有伺候过一天,而是每天奔走在县、区、基层,检查了十多个定点医院,拜访了近百名老干部。
    二、办实事,把政策用好用足
    “党的老干部政策是阳光雨露,老干部工作者就是起光合作用的片片绿叶。”基于这一认识,范桂兰在为老干部办实事上总是不遗余力,力争把党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原来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于1993年,是一栋挤在居民区里的六层小楼,占地不足300平方米,上下不便,有效使用面积小,功能少,环境差,没有室外活动场所,老干部意见很大,都不愿意去,致使活动中心名存实亡。这个问题成了老干部反映的热点问题。范桂兰立志要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要新建活动中心。但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要新建一个需800多万元,不仅资金难筹集,就连地址都不好选。面对这一难题,刚刚上任的范桂兰先是请教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然后把他们的建议向领导汇报,在取得有关领导支持后,向市委常委会提出了“把人民公园迎春堂改建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议。常委会通过后,她又多次找有关单位的领导沟通协调,寻求理解和支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提交建议到立项,范桂兰奔走半年多。改建资金短缺,她请主管领导到工地逐项汇报资金用途。为节约费用,连夜间看场都是局里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领导被他们精打细算的精神感动了,当即拍板,追加预算50万元。新落成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环境幽雅、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深受老干部欢迎。
    根据中央“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的原则,范桂兰想方设法为老干部办好事。为给老干部争取更多更好的社会优待,她凭着一股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丢面子的劲头,多次到有关单位协商,自己说不成就请领导出面做工作。2000年,焦作市出台了对离休干部的九项社会优待规定。仅增加“有线电视收视费半价收费”一项,市县两级每年给离休干部隐形补贴就达50余万元。在对待老干部个人的问题上,她始终把握一条:决不能让老干部吃亏!一位市直企业的离休老领导,为革命工作了几十年,一直住着公房,厂区拍卖后,连公房也住不上了,只好去租房住。厂里盖家属楼后,又让他和普通职工一样拿钱买。老领导想不通,新领导也没办法。范桂兰找到新领导,新领导让她拿出有关政策。她说,党的政策再多,也不可能具体到你一个单位、某一件事,党的政策,一句话,就是不能亏待老干部!经过反复做工作,新老领导达成了一个协议:厂里对老领导实施特事特办,模拟房改,一次性补贴2万元。老领导还可以在新建家属楼优先挑选一套住房。修武县李万乡区划调整给焦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后,四名离休干部在移交中脱管,范桂兰奔波于修武和高新区之间协调督办,给老干部落实了管理服务单位。市棉织二厂拍卖给外地人后老干部经费无着落,管理、服务不到位,范桂兰上下呼吁为老干部维权,她征得市委、市政府同意,把三名老干部的经费从厂里按每年每人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提取30万元交给了主管部门,把老干部收到主管部门管理服务。七年来,对于范桂兰来说一封来信跑一趟,一个电话走一家的事情真是太多了。艰辛付出必有丰厚的收获,范桂兰为此也赢得了老干部们深深地爱戴和信任,被老干部们赞誉为“老干部的贴心人”、“老干部工作的女强人”。
    三、敢创新,积极探索新方法
    近几年,焦作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无拖欠;率先实现了离休干部医疗费大统筹;率先在全省将破产倒闭及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管理服务收归主管部门;率先做到了企业离休干部的各项补贴和行政事业离休干部相同。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范桂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
    抓住有利时机,“借势”推动老干部工作。从中央安排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到全市开展的“效能革命”,每次大的活动都成了老干部工作的助推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企业以资产重组和实行股份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的变革,使部分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出现了严重拖欠,曾一度成为影响大局的不稳定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她先后借党的十六大召开和保障机制出台的有利时机,在全市开展离休干部医药费大清欠活动。通过召开清欠动员会、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现场办公、审计账目、建立台账、情况通报、新闻曝光等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并对确实无力解决的困难单位,采取财政借资的办法予以解决。据统计,全市两次共清欠离休干部医药费1272.7万元,其中财政借资达785.4万元,彻底解决了历史性拖欠问题。
    当好参谋和助手,“借权”出台各项地方政策。中央的老干部政策大都是原则性、指导性的,要转化为地方性、具体化的实施办法,需要针对当地实际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为给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她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用在了调研上。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她亲自带队,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调查了数十家企业和差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召开了十几个老干部座谈会,走访了100多名老干部。组织撰写了《焦作市市直企业和差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提供的决策依据充分,市政府顺利出台了《焦作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把行政机关、事业、企业的离休干部全部纳入统筹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在统筹标准上,行政、全供事业单位每人每年1.5万元,企业每人每年1万元,而且合并使用,待遇相同,在全省实现了统筹标准高、覆盖范围广、管理规范的新突破。一位困难企业离休干部身患癌症,医疗费高达35000余元,实行统筹后,全部由医保部门进行了支付,他百感交集,在当地媒体发表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文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借力”完善管理服务。老干部工作服务对象特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单靠老干部局的努力,没有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卫生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就很难做好。为落实《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她主动协调市人事、财政、劳动、国资、审计等部门抽调了15名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对市直80个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逐一检查。他们通过听取汇报、核查财务报表、走访老干部,摸清了每个企业的经营现状,形成了《关于做好市直部分破产倒闭及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经费由财政列支、管理服务收归主管部门的意见》。此后,她又拿着意见草稿分别征求有关部门领导意见,并提请组织部的领导召开了“市落实离休干部‘两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审议和会签了此意见。意见上报市委、市政府后,领导十分重视,随即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进行了转发。意见切合实际,操作性强,责任明确,具体到了单位和老干部个人。结果,32个改制、破产企业的90名离休干部的医疗统筹金、公用经费、特需经费列入了市财政预算,管理服务工作收归了主管部门。
    几年来,凡是与范桂兰在一起共过事的部门领导,没有一个不被她那种对工作的热心、对事业的执著所打动,没有一个不被她那种精明的思维、干练的作风所折服。范桂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焦作老干部的政策落实,为老干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拿着政策卡片走访老干部到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范桂兰走过了一个工作的成熟过程;从老干部围堵办公室到连续五年无上访,她用真情书写了一个普通老干部工作者对党的事业尽职尽责和对老干部尽心尽孝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