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来,他以勤政务实的作风,每天与老干部打交道,展示出来的品格、情操,印证着他的忠诚;他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始终把老干部当父母,体现出来的痴情、真爱,昭示着他的孝心;他以忠实勤恳的态度,坚持为老干部谋利益,打造出来的形象、口碑,诠释着他的奉献。
他,就是公安县委老干部局局长陈忠林。
一、心向老干部,呕心又沥血
1995年5月,陈忠林接任老干部局长时,公安县的老干部工作正处于低谷。由于经济欠发达,财政状况不好,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出现了困难,51.2%的老干部一连几个月甚至半年领不到离退休费,老干部围堵县委、县政府的情况时有发生。
“再难的事总得有人做,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上任伊始,他从本局及县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多个调查组,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对全县老干部的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走访看望了1950多名老干部。他和大家认真思考、讨论研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交了一份题为《当前全县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状况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对老干部的生活状况、待遇落实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制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报告。小到老干部一家一户的柴米油盐开支账,大到老干部的生死安危,具体得让人拍案叫绝,尖锐得叫人瞠目结舌,让县委、县政府领导知晓了老干部的生活状况和老干部工作的全面情况。县领导纷纷表示,要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下大力气来落实老干部政策。随后,县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老干部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老干部工作大会上,各单位一把手签订《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纪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违反老干部工作政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凡老干部离退休费没有发放、医药费没有按规定报销的单位,在职领导工资不能发放、医药费不能报销,单位不准新购小轿车,不准新修办公楼和职工住宿楼。未经县委老干部局同意,计委和控购办对单位购车、建房的报告不予审批。否则,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此时的陈忠林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铆足劲拼命地工作。白天,他到重点单位督办,往往精疲力竭;晚上,他总结当天工作,安排第二天工作任务,常常通宵达旦。对督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陈忠林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当时,有两个卫生院都只发给老干部61%的离退休费,陈忠林三番五次上门做两位院长的工作没有结果,为了老干部的切身利益,为了维护政策的严肃性,陈忠林顶住多方说情,对两位院长给予了通报批评,并按规定对其中一名院长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天道酬勤,通过他扎实而又艰苦的工作,到1996年春节前夕,全县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面一跃达到95.2%。在陈忠林接任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全县老干部工作走出了低谷,老干部队伍迅速稳定下来,县委老干部局被评为荆州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二、孝敬老干部,丹心系夕阳
“视老干部为父母,尽心尽力为老干部服务。”这是陈忠林追求的目标。陈忠林坚信,只要给予老干部真诚的关爱和细心的照顾,老干部工作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淌不过的河。
“有困难就找我。”陈忠林用铁一般的承诺和金子一样的人格,凝聚了老干部的心。大家把他当朋友、当亲人,有什么心事也愿意找他倾诉。2000年隆冬,天下着大雪,正准备下班的陈忠林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那是一位老人绝望的呼唤:“陈局长,我不想活了……”,陈忠林一听,这是家住京山县的一位离休干部打来的。“杨老,您别急,有什么问题我来解决,我马上就赶过来!”放下电话,陈忠林立即带一名机关干部赶赴京山。
这位老同志原在县供销社工作,离休后回原籍京山县安置,老人的离休费和医药费都得到了落实,吃穿不愁,但因为其他方面原因,老人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有过几次心灰意冷的想法,每次都要经过反复开导才心平气和。因为这,陈忠林每年都要到京山去看望他。眼下年关将近,正该是万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候,老人又遇到了什么难事,万一想不通……陈忠林不敢往下想,他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司机尽量把车开快些。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京山天色已晚,到老同志的家还要翻过两座山,有20多里山路。大雪封山,汽车无法前行,怎么办?眼前是白雪覆盖的大山,耳畔是老干部微弱的声音。“不能犹豫,步行上山!”陈忠林下定决心,就是爬也要爬到老同志的家。经过六七个小时的跋涉,凌晨两点多钟,陈忠林终于用快冻僵的手敲开了老人的家门。看到无力靠在门口的两个“雪人”,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动得不知怎么才好。陈忠林紧紧握着杨老的手,围着火盆和老同志的家人拉起了家常。朴实的话语,感人的行动温暖了杨老全家人的心……这一夜,陈忠林一双新皮鞋全脱了底,人也累变了形,一下山便住进了医院……
父母用爱心养育了陈忠林,陈忠林却把孝心回报给了老干部。一次陈忠林带老干部到四川、重庆等地参观,一位离休干部一启程就感冒了,并引发了心脏病。全程20多天,陈忠林一直陪护在老同志身边,穿衣服、洗脸、端茶送水、买药喂药,无微不至。到四川上火车时买不到卧铺票,陈忠林就找列车长通融,给老同志解决了卧铺,他自己则站在床边看护。火车启动后列车员来查铺,认为陈忠林的行为违规,坚持要把他赶出卧铺车厢。陈忠林不得已说出了真实情况,列车员感动地说:“当干部的能做到这份上,我也只有破例了。”
1999年10月,一位离休干部患空洞性肺结核住院,陈忠林每天到传染病房去探望,帮老同志洗脸擦身子,还把耳朵贴在老人的嘴边,倾听老人时断时续的话语。面对医护人员“离病人远点”的忠告,陈忠林说:“就是让我住进医院,也不能让老人临走前留下遗憾。”陈忠林的责任和爱心打动了医护人员,他们感慨地说:“陈局长做的是好多亲生子女都做不到的事。”弥留之际,老人始终不闭眼。直到陈忠林匆匆赶到病床前,老人才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陈忠林当老干部局长11年,急老干部之所急,想老干部之所想。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老干部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体状况和待遇落实情况。他亲自送走的离退休干部达160人之多,丧葬费、抚恤金和医药费按政策从宽落实,没有一分钱的拖欠。难怪一提起陈忠林,老干部都会欣慰地竖起大拇指:“在我们心里,他是局长,更是孝子!”
三、情系老干部,只为夕阳红
陈忠林知道,没有长效机制,就不可能让老同志安度好晚年。11年来,他情系老干部,着力打造老干部的“常笑工程”。
筹建基金会:1995年9月初,陈忠林提出了建立公安县干部职工敬老基金会的设想,他的想法立即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和一些部门的积极回应。9月2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公安县干部职工敬老基金会成立暨基金筹备动员大会,县领导现场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十多年来,敬老基金成为解决老干部特殊困难的主要资金来源,2000多人次享受了基金救助,成为老干部的“及时雨”、“雪中炭”。
实行量化管理:每年春季,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全县老干部工作会议,县领导与各单位一把手签订《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县直各主管局和有关单位一年的老干部工作进行百分制量化,年终评分排名,奖优罚劣。为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到位,陈忠林建议县委、县政府实施了老干部工作黄牌警告制度,一个单位在1997年年终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考评中,没有达到60分的合格线,陈忠林当即提请县委、县政府对该单位实施黄牌警告,并对负责人进行诫免谈话。
落实“两费”保障:为了清理兑现老干部的“两费”,多年来,陈忠林带领工作人员上下奔走,督办清理兑现,截止到2001年7月,共清理兑现老干部的离退休费、医药费12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三个机制”让离休干部的“两费”彻底得到了保障,真正做到了“全员覆盖,应保尽保,不漏一人,不欠一分”。
创立“编组学习法”:为了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陈忠林和县委老干部局把每个离退休老干部都就近编入一个自管组,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每个离退休党员老干部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每月过一次党组织生活。以组为单位每年组织几次文体比赛活动,目前全县有老年健身操、扇子舞、架子鼓、门球、棋牌等各类活动表演队230多支,老干部参与面达到80%以上。既强化了老干部的自我管理,加强了老干部的政治学习,同时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干部“常笑工程”的建立和实施,为全县老干部工作构筑了长效机制。
毕生献于斯,白首仍无悔。23年来,陈忠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他宽广而又深厚的爱,温暖了老干部的心,赢得了老干部的称颂,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和好评。县委老干部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荆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安县十佳基层党组织”,陈忠林个人11次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公安县劳动模范”、公安县“十佳公仆”等,成为全县干部学习的老典型。陈忠林恪守信念,始终如一,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情怀,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一片崭新天地。
呕心又沥血 只为夕阳红 ——记湖北省公安县委老干部局局长陈忠林
2016-12-30 10:37 编辑:家网编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