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市委老干部局,逢办公室电话响起,来电的人第一句就会问“小李在吗?”,这可能是上级领导,可能是离退休干部、家属或子女,也可能是相关单位同事,还可能有关建设工程、办公设备维修等等各个方面的人。从李渊2001年12月进入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以来,十年过去了,他先后担任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然而人们还是习惯亲切地叫他“小李”。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毫无怨言的奉献给了老干部事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他本人多次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
乐于奉献,做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员”
李渊1979年出生于右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身上有着右玉人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有着来自农村的朴实无华的气息,从没有听见过他多么高谈阔论,只见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只在乎一件事:“服务”是否到位?刚着手工作,他从接触、认识、了解、熟悉老同志入手,全身心投入老干部工作。日常工作中,他把老同志的情况整理成册以便记忆,在逢年过节探望慰问之际,与老同志交流沟通,虚心向他们学习。他对老同志们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不少老同志的子女情况,地址电话等的变化情况都能如数家珍。这让新来的同志钦佩不已,大家都感慨什么时候能达到李主任的高度,就算是出师了,然而他总是淡淡地说“本职工作,这是应该的”。
为老干部服好务,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本素质。李渊时刻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苦活累活干在前。每月他都会按时上门为老干部发放交通补贴,有时老干部家里白天没人,他就夜晚再跑一趟,从不让老干部们等待。市局倡导开展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活动,如市委征求老干部意见和建议、为老干部过生日送贺卡蛋糕、鲜花等,他都亲自上门服务,从来没有电话通知让本人到老干部局办理过;老干部的报刊投递出了问题,他立刻找邮局核实,直到找到症结并及时解决,他说:“老干部们离退休后,阅读报刊是一种生活乐趣,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来说,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乐趣,我能体会到他们的焦急。”
诸如此类事情数不胜数,老干部们习惯有他,因为有他,什么事都不需要操心,什么事都会得到妥善解决。他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老干部当亲人对待,他常说:老干工作就是个服务性的工作,我只求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就行。
忘我工作,做老干部工作的“老黄牛”
由于局机关人员不足,李渊一人承担办公室、人事档案、财务、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等多项工作,他是主任,也是秘书,还是档案管理员和会计,身兼多职,辛苦可想而知,但他从没开口向领导要过什么待遇,没叫过一声苦,更没出过一次错,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微环节。
每年局里组织老干部到外地健康疗养,李渊必定在随行名单里。从和旅行社商讨路线,行程结束把老干部们安全送回家,每一步都做得细致入微:为老干部们安排既有特色又合口味的饭菜;提前向导游咨询隔天行程,保证路线安全;不厌其烦叮嘱老同志们注意事项;跟随行医生为老干部们进行常规检查,等等。局领导经常说“凡事交给李渊去办,我们放心,老同志们更放心。”
李渊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岗,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干到很晚,就住在单位。每年在省局年度考核的多项验收工作和几次汇报都会得到了省、市、检查组的一致好评。要干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事不惧,小事不废,在老同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敬业勤勉,做老干部工作的“有心人”
为了及时掌握老干部基本情况,李渊把每一位老干部的简历、身体状况、子女情况、经济条件、家庭住址、固话手机等信息都整理好,一遍遍翻看,这样工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因此获得了“活档案”的称号。
李渊的耐心则是多年从事老干部工作养成的。他怕说得太快老同志听不清,又怕声音高让老同志觉得不被尊重,更怕工作做不到位,让老干部们失望。碰到对工作有误解的老同志,他总是静静听着质疑甚至训斥,适时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心平气和地为他们讲解,直到问题妥善解决。
李渊平时就很注重潜心研究老干部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他和同事们一起结合工作实际以及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起草制定了老干部局年度目标责任量化考核表,促进了系统内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李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顾全大局,注意方法技巧,能发挥组织能力,善于协调同志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在生活中,与人为善,坦诚相待,经常和同志们交流思想、畅谈感受,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他把满腔热忱都献给了老干部事业,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