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是科教文化大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现有离休和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近900人。多年来,区委老干部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文化区给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区情实际,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工作目标,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开拓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开创了具有鲜明文化区特色的“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先后九次被省、市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一、主动适应文化区的特殊区情,以提高素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文化区的老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思想比较活跃,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分关心。为适应这样的老干部群体,开展好老干部工作,沙坪坝区委老干部局认为,仅凭一股热情不行,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素质,努力铸造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
    用班子作用带动队伍提高素质。局班子感到,工作差异根在学习,要创造一流业绩,必须注重学习,苦练内功。为此,他们坚持每周一个学习日,每季组织一次学习展评,每年组织两次考核,检查学习效果。针对老干部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班子成员每年个人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六篇以上。在局班子的带领下,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蔚然成风,人人通过自学、函授等办法,改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学历层次,为做好老干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用人文精神引领队伍提高素质。他们十分注重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在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的“树组工干部形象”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厚德、重情、敬业、务实”的精神境界,处理好“有为”与“有位”的关系,做到深怀爱老之心,恪守为老之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全体老干部工作人员到红岩革命纪念地和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学习,感触先烈们在异常艰苦环境里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强化工作人员的奉献意识。并请老同志为干部职工作《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专题报告,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用目标管理激发队伍提高素质。他们在采取以会代训、岗位轮训、举办专业学习班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业务培训。同时,不断完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推行目标管理。制定下发了《区老干部工作守则》、《区老干部工作年度考核评估办法》、《区老干部工作评先的标准和办法》,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量化了考评标准。对管理目标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并与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作为对每个工作人员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发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紧密贴近老干部生活实际,让老干部切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些年,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市前列,为老干部工作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为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沙坪坝区委老干部局,注重借势而上,让老干部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高标准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200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完善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坚持单位对离休干部医药费随到随报,财政对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每月报销等,确保了离休干部“两费”无拖欠。老干部每年的生活补贴,做到机关、事业、企业离休干部和区级退休干部与在职同级别一样,机关处级退休干部享受在职同级别的90%。同时,老干部生病住院,他们及时走访慰问,让广大老干部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高效率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针对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中出现的新情况,采取了“有政策坚决照办;凡上级无明文规定,兄弟单位有经验的,参照办;凡无文件可依,但确系老干部实际困难的,创造办”的“三办”原则。2002年,结合区情实际提高了老干部的“三费”,慰问费翻番、交通费比原来提高两倍,健康休养费也给予大幅提高。2003年,在推行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过程中,仅确保医药费落实一项,财政每年支付近200万元。2004年,区财政拨付400万全面落实了离休干部住房货币化补贴。从2004年起,老干部健康体检由两年一次增为每年一次,且费用翻番。2005年起,由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给全区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按在职标准兑现生活补贴。这些工作的开展,解决了老干部的实际困难,老干部们十分满意。
    高质量抓好硬件建设。为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在原有近2000平方米老干部学习、活动场地的基础上,2005年区财政又投入18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免费参加活动,运行经费全部由财政解决,为老干部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受老干部欢迎。
    三、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拓宽老干部学习交流渠道,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文化名区,历史悠久,人文氛围浓厚,区内有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有初具规模的重庆大学城、国家级重庆大学科技园,有科研院所65个,科技工作者5万余人,有重庆大学等18所高校,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老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较高,对新事物、新知识渴求欲望强烈。沙坪坝区老干部局充分利用区域文化积淀资源,打造精神文化品牌,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促进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坚定不移抓好政治待遇的落实。每月组织老干部进行一次政治学习和党组织生活。每年组织老干部举办庆祝、纪念活动不少于五次。定期举办辅导讲座、形势报告、情况通报、传达文件等会议,组织老干部列席区委全委会、政府全体会等重要会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向老干部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动征求老干部的建议意见。财政每年拨专款组织地厅级离退休干部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与时俱进创新活动载体。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2003年创办了区老干部党校和区老干部大学。老干部党校每年请专家、学者等对老干部轮训一遍。老干部大学开办了书法、美术、电脑、声乐、舞蹈、风采等类型专业班,联合市区有关学校,聘请名校名师授课,实施远程教育。建立区老干部合唱团、舞蹈队,定期开展活动,参加重庆市老博会、市第二届老干部艺术节及节假日文艺演出等共30余场次,多次获奖。老干部艺术团多次与第三军医大学老干部艺术团等区内知名老干部艺术团体联合举办文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该区曾有一名离休干部,出于强身健体的愿望,从1997年起与妻子和儿子三人一起开始修炼“法轮功”,一度达到痴迷的程度,成为所在地区修炼骨干,并声称党籍可以不要,生死也可置之度外。区委老干部局除了满腔热情对其进行关心帮助外,还吸引他参加老干部各种文体活动,通过对其长期而艰难的教育挽救,终于使其一家三口幡然悔悟,该同志还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去教育和说服那些仍未醒悟的痴迷者。
    积极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由于老干部的个人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面临“双高期”,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面临许多困难。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永不退休”活动,充分调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德育、法制宣讲团,每年到青少年中进行宣讲130余场次,受教育7万余人次。组建有8名正厅级老同志参加的区“关工委”,经常深入社区、镇村“关工委”开展调查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老同志每年为青少年送书上万册,利用学生假期深入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位在区“关工委”担任德育宣讲团副团长的离休干部,长期潜心收集了大量丰富生动的地方党史资料,结合自己坎坷曲折、矢志不渝的亲身经历,组建了“红岩精神报告团”。20年来,他每年深入学校、农村、工厂等宣讲近百场次,不知疲倦,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到现在累计作宣讲报告1146场次,使41万人次受到教育,有时喉咙嘶哑了,视网膜发生病变,甚至声带长了息肉,仍然热情不减、作风不变,被人们誉为“红岩精神的传播者”。他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市“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受到中央组织部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