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赵献忠由乡镇党委书记调任盐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六年来,他怀着对党的老干部事业的无限忠诚,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团结带领一班人,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谱写了一曲尊老敬老的时代新歌。真诚的付出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老干部的认可,2009年,赵献忠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以身作则,带出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

盐湖区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老干部数量多、期望值高,做好老干部工作意义重大。赵献忠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上任伊始,就发扬多年来在乡镇养成的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白天挨门逐户对全区离休干部和县处级退休老领导进行走访;晚上则加班加点,认真学习研究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抓紧时间“换脑充电”,使自己尽快胜任角色要求。

打铁还得自身硬,赵献忠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一花独放不是春,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他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制定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学习辅导也由局领导唱“独角戏”改为全体干部轮流主讲的“大合唱”。还先后组织开展了“老干部在我心中”、“与共和国同行”、“我为党旗添光彩”等多项主题演讲活动和老干部政策业务知识竞赛,并模拟公选公务员的程序,进行现场演练,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队伍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管理服务老干部的水平上。赵献忠要求工作人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老同志当作自己家的老人去关爱、呵护和孝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初的一天,赵献忠到农村去看望常年卧病在床的离休干部耿万红老人。当时恰逢耿老老伴外出买药,耿老因大小便失禁,拉在了裤子上。赵献忠见此情景,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就帮耿老擦身体、换衣服。耿老老伴回来看到这一幕,感动得老泪纵横,感慨地说“赵局长真是个大好人。”在他的带领下,全局工作人员视老干部为父母,亲情关怀,优质服务,得到广大老干部的交口称赞。几年来,通过强化部门自身建设,盐湖区老干部局培育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工作队伍,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全力争取,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从优落实 

赵献忠常说,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功臣,作为老干部局长,落实好他们的生活待遇,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责无旁贷。在赵献忠的协调和努力下,盐湖区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护理费、特需费、遗属困难补助和抚恤金均由区财政列入预算,得到有效保障。

区卫生系统属差额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人数较多,这部分老同志的退休费与行政、事业单位差别较大。为了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待遇,赵献忠向区里提出了一系列好办法。在区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盐湖区率先将差额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的退休费全部纳入区财政统一发放,首开全市先河。

2007年,赵献忠深入到退休干部人数较多、生活待遇问题较为突出的卫生系统和经贸系统广泛接触老干部,进行深入调研。在摸清问题症结后,他亲自起草了全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意见,引起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最后以区政府文件印发了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27条规定,全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得到解决加强。经过努力,盐湖区还实现了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上的“三个倾斜”: 2008年退休干部优先在职干部,补发增发生活补贴;退休干部的住院费、门诊费报销比例均高于在职干部,广大退休干部对此非常满意。

赵献忠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老干部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经济十分拮据,直接影响到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老同志的困难深深牵动着他的心。对此,赵献忠多次向领导汇报,并积极协调区委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于2010年联合出台了《建立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意见》,为帮扶生活特困老干部开通了“绿色通道”。一年来,帮扶特困离退休干部60多人,总金额达10多万元,使这60多户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赵献忠不仅关心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而且还牵挂着老干部遗属的晚年生活。在他的努力下,圆满解决了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但在国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前已病故的企业干部郭彦太同志和17位“两费”转入财政开支前逝世的企业离休干部的遗属困难补助。多年的恼心事一朝解决,老干部的遗属们无比激动,齐赞赵局长是办实事的好领导。 

搭桥铺路,趟出了老干部“两项建设”的好路子 

在与老干部的多年接触中,赵献忠认识到,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是老干部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需要,老干部局每年为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和51个老干部党支部征订有关报刊。他还协调区委组织部每年拿出1万元党费为县处级老干部和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阅览室征订了学习报刊。近年来,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全区老干部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形势发展,及时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等,并坚持让老干部参加区委扩大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社会情况通报会、干部推荐考察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为推进“四就近”工作的开展,赵献忠积极协调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卫生局、城区五个办事处党工委及29个社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全市探索出一条开展“四就近”工作的新路子。20109月,运城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在盐湖区召开了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随着“四就近”工作的扎实开展,盐湖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也揭开了新的一页。赵献忠积极争取区委、区委组织部的重视和支持,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了全区大党建之中。全区建立了29个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员以创建“五好”党支部和争当“四好”党员为平台,广泛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夯实基础,搭起了老干部学乐结合的新平台 

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是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重要阵地。可是,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年前,盐湖区居然没有老年大学,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无学可上;活动中心设备陈旧,活动经费捉襟见肘。面对老干部的期待,赵献忠忧心忡忡、寝食不安。配班子、筹资金、请教师、设课程,多少次的协调争取,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20087月,盐湖区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了。学校开设了电脑、英语、文学、诗联、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600多名老干部前来学习。2009年,老年大学被市委老干部局评为“第一批规范化老年大学”,2010年又被评为“山西省老年大学示范校”。与此同时,赵献忠还加强了活动中心的配套建设。2009年,投资2万元添置了部分活动器材;2010年,投资近10万元,对走廊过道、廊栏、车棚、大门重新铺装、整饰,上下内外,面貌一新,使活动中心在实现“达标创优”中不断提升档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老干部活动室。

几多汗水,几多收获。六年来,赵献忠带领老干部局一班人兢兢业业,辛勤服务,使盐湖区老干部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先进行列。在一次换届中,区委领导找赵献忠谈话,有意安排他到另一个重要的部门工作,可是他却动情地回答:“我离不开老干部,舍不得老干部工作……”有一种放弃意味着奉献,有一种执着缘于忠诚。奉献于职守,忠诚于事业。赵献忠,诚如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