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萍11年如一日,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热情为离退休干部服务,赢得了老同志和在职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赞誉。2000年6月和2005年6月被中共贵州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6月被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一、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是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
1995年2月,陶丽萍调到省民委人事处从事老干部工作。当时全委共有离退休老同志90余人,其中机关50余人。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努力提高自己为老干部服务的政策水平和本领,并整理了几万字的笔记。为熟悉自己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她调查研究,走访了家住贵阳市所有老干部家庭,并对老干部的家庭构成分为五种类型:一是联合型家庭;二是主干型家庭;三是核心型家庭;四是空巢型家庭;五是独身型家庭。在这五种类型老干部家庭中,她把服务的重点放在空巢型家庭和独身型家庭上。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她把老同志的需求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基本物质生活、医疗保健、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参与社会活动、参加文化活动。她在积极协助做好满足老同志五个方面需求的同时,重点做好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日常照顾方面的工作。而对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她又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健康型、体弱型、重病型,把工作重点放在体弱型和重病型的老同志身上。她对老同志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也进行了分类,对家庭困难的老同志除建议组织给予帮助外,有时她还自己掏钱给他们买一些生活用品送去。通过学习和走访调查,她不仅熟练掌握了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而且对每一位老同志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能够就做好老干部工作向组织和领导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对每一位老同志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超前预测,成为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
二、工作热情,服务周到,被老干部称为“好闺女”
陶丽萍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条:一是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二是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凡是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以及对老干部的有关政策,她都积极协助领导组织老同志进行传达学习,注意了解和掌握老同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动态,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当老同志家里有了困难,她就上门帮助;老同志家里出现了矛盾,她就上门去调解;老同志生病了,她亲自帮助办理住院手续;老同志因病住院治疗,她三天两头去看望、守护,不管是天晴下雨、白天晚上、节假日,历来如此。有一位离休干部身患直肠癌,医生要他马上动手术,可是他怕增加组织的负担,就只开了一点药在家治疗。为了使这位老同志消减病痛,她几次上门动员,得到老人及其家人的同意后,及时给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动手术的当天,陶丽萍一直守在手术室外,直到老人平安下了手术台。后来的十余年里,她始终都在关心着这位老干部的病情。一次,这位老干部病情恶化,流血不止,对继续治疗失去了信心,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尽管老伴和子女们一再动员他去医院救治,可他就是不开门。他老伴没有办法,就找来陶丽萍帮助作思想工作。在陶丽萍耐心的开导下,他想开了,同意去医院接受治疗。在医院里,陶丽萍守在病床旁为他擦洗呕吐的脏物和血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得以转危为安,现在还健康地活着。有一位离休干部住医院80天,陶丽萍去探望了40多次。同病房的一位病人夸他好福气,有这样一个好女儿。2005年,一位身患胃癌的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时,痰阻塞了喉管,呼吸困难,顿时脸色青紫。守候在病房的亲友急得不知所措,正在病床旁的陶丽萍配合医生很快把阻塞在喉管里的痰吸了出来,并细心地擦去口边的痰迹脏物,使这位老干部转危为安。还有一位老领导退休后生病瘫痪在家六年多,陶丽萍每个星期都要去他家看望,有时出差在外或工作忙不能去,也要打电话去问候。许多老同志生病住院,她有时还用自己的钱买一些营养品送去。2005年冬天,有一位老干部患病住进了医院,当她了解到这位老干部很需要有一套棉衣、棉裤时,她自己掏钱买了一套最好的棉衣棉裤送给那位老同志。有一位退休干部经济收入低,老伴和三个小孩没有工作,春节前,陶丽萍前去看望,发现老同志家里没有准备年货,她就把自己家里准备的年货送了一些给老人。十多年前,一位老同志的亲属在委机关宿舍门卫值班,家庭十分困难,其小孩因学费困难上不起学,陶丽萍就从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拿出300元资助小孩上学,从那以后她每年都要给小孩几百元的学费。有一次,陶丽萍得知易地安置的一位老同志家里有困难,就织了两件毛衣给他和他的老伴寄去。11年来,为帮助老同志,她花了好几千元。老同志们深情地说:“有陶丽萍这样的同志为我们服务,这是我们的福份。”许多生病后得到陶丽萍照顾的老同志甚至动情地说:“我们能够延年益寿,一半靠药物治疗,一半靠陶丽萍式的关怀和安慰。”陶丽萍对老同志的事想得周全,做得细致。每个老同志的生日,都会收到她送去的生日礼物及祝福。老同志家里的一些大事小事也都习惯叫陶丽萍去帮忙。就连家里冰箱坏了,电灯坏了,水龙头坏了,都要找陶丽萍联系修理。对于这些事,陶丽萍都随叫随到。当老干部的遗孀有困难时,陶丽萍也主动去帮助解决,甚至帮她们买菜、买粮,干一些家务。许多老同志都亲切地称她为“好闺女”。
三、廉洁奉公,不计得失,被誉为身边的“好党员”
陶丽萍经常说:“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每做一件事都要对得起党,对得起这些革命和建设的老前辈,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党徽;我不求自己的工作惊天动地,只求所有的老同志能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安度晚年,健康长寿。”长期以来,凡是发给老同志的福利或医疗费的报销等涉及老同志切身利益的事,她都亲自上门办理。2000年1月30日下午,也就是省民宗委机关所在的省政府大院原五号楼遭受火灾的前一天,她把老同志在省公医办报销的医疗费8万多元给老同志的家里送去,到了晚上10点多钟还有5万多元没有送完,因时间较晚就破例把这5万多元钱暂放家里以便第二天再送,当天晚上办公楼被大火吞没了。她对这5万多元钱没有动心,第二天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了老同志的手里。有人议论:“如果陶丽萍有点私心,看重这5万多元钱的话,就说钱放在办公室被火烧了,谁又知道呢?”她没有这样想,她想到的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做人的准则。
陶丽萍对老同志的感情很深,每遇老同志去世,她都十分难过,以最快时间赶到现场,帮助料理后事。2005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位老干部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老家农村去世了,陶丽萍得知后,就和自己的爱人与老干部处的领导于正月初一驱车赶到200多公里外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整个春节期间都是在处理这位老干部的丧事中度过的。她自己身体弱,每次帮助料理完老同志的后事,都会引起腹痛、呕吐、发高烧,病上几天。
离退休老同志们对陶丽萍的感情也很深。由于劳累过度,2001年2月,她的胆管结石炎症发作,引发了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她想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年老多病的老干部,当病情稍稳定就出院坚持上班。4月份她的病情加重了,第二次住进了医院,医院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老同志们知道她病重住院后,有的流着眼泪心疼地说,“小陶是为我们累倒的”。许多老同志不顾年老体弱,每天轮流到医院看望、守护,有两位80多岁的老干部在病房守护了一天才离去。有的身体不好不能行走的老同志,就委托自己的老伴和儿女到医院看望,把一束束鲜花送到她的病房。老同志的关怀感动着她,也激励着她。两个多月的治疗,她的病情稍有好转,就坚持一边治病一边工作。当年10月,她的病情再一次加重,组织上决定送她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住院治疗。在她出发前的那天晚上,20多位老同志不顾天黑路滑、楼层高低,到陶丽萍家里为她送行。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她安心治病,早日康复。在上海治疗一个多月,病情逐渐好转。回来后,她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工作。她知道,老同志们需要她。老同志也采取不同的方式关心她、爱护她。在她48岁本命年时,不少老同志买了红色的衣物送给她;还有的老同志外出旅游回来,把在外地买来的吉祥物送到她的手上,祝她平安健康快乐。一位去世的老干部在生前写了一篇以《安慰》为题的记叙文章刊登在《贵州民族报》上,文中有这样一段:“小陶的一言一行,叫我怎不激动,我对小陶连声说了七八个‘谢’。是的,人老了,在离退休老人生活中,小陶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使我得到莫大的安慰和舒宁。”
11年来,陶丽萍的直接领导换了三位,老同志们生怕她在公务员轮岗中交流到别的处室,就联名给委领导写信或分别找委领导,有的老同志还直接跑到省委老干部局反映,要求陶丽萍不要调到其他部门,要继续留在离退休干部处,做老干部工作。陶丽萍十分珍惜这份感情,她把为老同志服务看得很重,只要党需要,只要老同志和领导满意,就愿意继续留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名老同志先后向党组织和领导反映,要求解决她的政治待遇问题。可是陶丽萍并不这样看。她说:“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这是应尽的责任,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至于职务或待遇提升不提升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就是让老同志们看到共产党员的徽章在我胸前闪光。”
活字典 好闺女 好党员 ——记贵州省民委离退休干部处主任科员陶丽萍
2016-12-30 10:42 编辑:老干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