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生波用一颗赤子之心,忠诚党的老干部事业;用一腔儿女情怀,关爱老干部;用独到的工作方法推动老干部工作。他带领全局同志倾心竭力地做好老干部工作,使得宝鸡市的老干部工作赢得了老干部的交口称赞。宝鸡市委老干部局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老干部
邓生波1998年5月从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办公室主任岗位调任宝鸡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有人劝他:“老干部门伺候老弱病残,清水衙门不值。”可邓生波说:“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老干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老干部就如同父母!我们要像儿女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老干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逢到市直单位或县区调研工作,他都要亲自去看望那里的老同志。有老同志来访,他都像侍奉自己的老人一样笑脸相迎,倒水让座。来访的老干部走时,他不但送出办公室,还要送下楼,一直送到大门口。身体不好的,还要安排专人专车送到家,使每位来访的老同志心悦诚服,满意而归。他自己每年接待来访者都在90多批次以上,就这样,宝鸡市老干部来信来访、特别是重信重访逐年下降,维护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邓生波在接待来访老干部时,发现有些老干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个别人在访谈时由于一时激动,曾出现休克等情况。于是,邓生波就给自己规定一条:凡是老干部有话要说,只要打个电话,他保证20分钟赶到老干部家。由于他的诚心工作,过去上访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老上访”也不再上访了。同志们都说,邓生波最常去的就是老干部的病床前和殡仪馆,几年来他先后已为数百名过世的老干部送葬,老干部遗属感动地说:难得邓局长一颗赤诚之心。
二、“老干部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
邓生波刚上任不久,正碰上一些企业倒闭破产,当时老干部离休费不能按时发放,看病交不起押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两费”拖欠十分严重。有位老干部的老伴苦于生计,甚至去菜市场上捡起了菜叶,邓生波知道此事后深深地自责,他落泪了!说:“德行孝为先,我们不能看着老干部过去打江山,现在受惶!我们要靠不懈的努力,不欠老同志一分钱!”
1998年底全市36家企业仍拖欠235名老干部“两费”达280万元,面对企业老干部的如此困境,邓生波寝食难安,他组织力量、带队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天寒地冻,有的同志劝他缓行,可他早已消失在刺骨的寒风中。后来大家得知,由于路滑,邓生波险些发生车祸,车子走走停停,邓生波硬是步行了几十里路,摔了一跤又一跤。同志们说:“那是老邓心里焦急啊!”2003年5月,一位离休干部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可因单位不给钱无法续交医药费,医院停止了治疗,急得他老伴的心脏病复发也住了院。邓生波听了其子女的哭诉,二话没说,从老干部局拿出500元应急,并迅速向市委组织部长报告。在邓生波的努力下,看病资金问题在当天下午很快得到了解决。他又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简化程序,为这位老同志办理了医保“直通车”挂账治疗,老同志的子女得知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感激得“扑通”一下跪在了邓生波的面前。回机关的路上,他对随行的同志说:“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老干部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在他的努力下,全市企业老干部新增加的生活补助、离休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让市委放心!”是邓生波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承诺“要把政策落实到老干部的心坎上,确保老干部队伍的稳定,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1998年至2002年,邓生波为老干部“两费”的清欠,带领工作人员跑了多少个企业,到困难企业现场办公多少次,数都数不清。市造纸厂被个体企业兼并后,老板认为,老干部是国家的,个体企业没有落实老干部待遇的义务,致使老干部离休费不能按时发放,医药费无法报销。邓生波上门协调,苦口婆心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提出让老板带他到老同志家中看望,并准备了慰问品和钱款,在他的感染下,空着手的老板羞愧难当,当即答应解决问题。就这样,邓生波在四年间跑上跑下、任劳任怨,为老干部督促兑现“两费”1080万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干部“两费”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问题,邓生波反复调研思考,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的意见,2002年7月在全市正式启动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这项工作部署容易落实难,弄不好就成了“空头支票”。怎样才能见实效,使老干部们真正享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在这期间,邓生波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在建立和落实老干部的医疗统筹制度时,他把老干局的“单家独斗”变为各家协调,集团作战,在市委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协调努力,把管事的、管人的、管钱的单位如组织、财政、卫生、劳动等部门的领导召集一起开联席会,联合发文,并把老干部医疗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督促检查,大部分问题都很快得到解决。效益好的企业,保证老干部“两费”不拖欠;效益差的企业,自己拿一点,财政补一点。对一些“老大难”单位的问题,则一事一议,特殊情况特殊解决。有一个区,老干部医疗保障机制进展缓慢、欠费严重,工作人员几次督促效果不大,邓生波与市委主管领导商量,让人通知该区书记、区长、主管书记和组织部长、老干局长到市委,来了个“单兵教练”,20天内落实了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措施。他的“老谋深算”使全市12个县区谁都不敢怠慢老干部的事情,企业老干部医疗统筹参保覆盖率当年即达到了100%,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地纷纷学习。针对企业统筹金收缴难问题,邓生波提出了三项配套措施积极完善保障机制,还针对企业困难程度推行了财政全额补助、部分补助和双承诺制的办法,使全市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了“不欠一分钱”,再也不为拖欠发愁。老同志逢人便说“老邓真有本事!”
四、“我要为老干部建一个家、安一个家”
老干部“两费”问题解决后,邓生波又为老同志谋上了“精神家园”。他说,人老了,需要精神寄托,特别是对“空巢”老人更是如此。“我要为老干部建一个家、安一个家。”他要为老干部建的这个家,就是可以诉说衷肠、解决思想问题的“坚强的党支部”;安的这个家就是可以医食无忧、解决实际问题的“温馨的老干部工作机构”。
面对老干部党支部班子整体年龄大、身体状况差、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的实际情况,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努力,配齐配强了全市老干部党支部班子,并坚持检查落实《老干部党支部工作条例》,强调把解决老同志思想问题、落实政治待遇、维护老干部队伍的稳定放在突出位置。一次邓生波到宝鸡县八鱼镇检查老干部党支部工作,当看到老同志自办的学习专栏时,他的心里既敬佩又酸楚,敬佩的是老同志学习认真的精神,心酸的是老同志连心得体会的几张纸都是向孙子要。这事深深地刺激了他,他提出意见,专门发文,下决心解决了老干部党支部的活动经费和资料问题。为进一步抓好工作,他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老干部党支部会议。八年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工作会5次,推广先进经验60多个。目前全市老干部党支部活动规范有序,老同志遇到邻里纠纷、家庭不和以及个人思想问题,都愿意找党支部诉说解决,老干部党员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老干部党支部成了全市基层党组织学习的榜样,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强调说:“咱们要向老干部党支部看齐。”
邓生波说,老干部工作机构也要让老同志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着力加强班子和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了树形象活动。他及时提出了“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的工作模式,推行人性化、规范化服务。先后制定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目标岗位责任制等行为规范。要求制度上墙、环境幽雅、着装整齐、礼貌用语、耐心周到、服务热情,替老干部说话,为老干部办实事。邓生波没有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但他身边、手头却常备着这类药。一次市委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一位老干部心脏病突发,情况危急,他拿出“速效救心丸”亲自让老同志服下,再派车送医院,从而化险为夷。邓生波又亲自送他回家,待一切正常后才离去。此事深深感动了这位老同志,动情地说:“老干部局比娘家还要亲。”
面对老干部的赞扬、领导的肯定、上级的表扬,邓生波总是一句话:“这是鼓舞和鞭策,做好我的工作,是我的本分。”他为老干部奉献儿女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儿女情怀 ——记陕西省宝鸡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邓生波
2016-12-30 10:43 编辑:家网编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