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甘灿光是一位不善言辞但勤于思考的实干家。从事老干部工作21年(其中担任老干部局长8年)来,执著追求党的老干部事业,知难而进,倾情奉献,带领团队创造了良好业绩,使该市老干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赢得了老干部的广泛赞誉。2004年,他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组工干部”、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广东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央“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一、倾注真情,急老干部所急,千方百计落实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
甘灿光把老干部的愿望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落实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作为第一责任。他担任老干部局长之初,由于多种原因,当地拖欠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问题十分突出,往往清了旧账又产生新的拖欠,有病不能医、生活困难的老干部为数不少,老干部对此很不满意,来信不断,上访频繁。有一次,他正在召开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其他老干部闻讯后,很快集结冲进会场,情绪激愤,弄得局面很尴尬。还有一次,他得到信息,有二三百名老干部正在筹集路费,准备集体到省委上访,要求解决“两费”问题。经过他带队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耐心倾听老干部的意见,才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和升级。老干部的强烈愿望和呼声深深震撼着他,想到这些昔日打江山,现在连病都看不起的老干部,他心绪难平,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暗下决心要解决离休干部“两费”问题。
甘灿光带领局里的同志跑企业、进厂矿,哪里有“两费”拖欠,就奔赴哪里做清欠工作,“磨破嘴、跑断腿”,不怕坐冷板凳,不怕受委屈,不厌其烦做工作,一天当做两天用,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和上下班时间,常常是顾得了大家顾不了小家。那年,他年逾八旬的老母亲卧病在床,但因工作脱不开身,也没能抽出一天时间来陪伴;他本人双肾患有较严重的结石病,严重时一天打两针“杜冷丁”都不管用,就是这样,他也没住过一天医院。然而,企业不景气,经济效益差,一些企业领导总是强调困难,有的甚至想着法子逃避清欠,常常要么是避而不见,要么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他和同事们因此受了不少委屈,尽管他们东奔西跑,疲于奔命,但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反复工作,甘灿光逐渐感到,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路子行不通,必须思考建立配套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两费”拖欠问题。2000年上半年,他和局里的同志开展专题调研,跑企业、到县(市)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反复找市财政、社保部门领导沟通协调,争取支持。经过多方调研,他提出了由社保和财政共担解决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套改持平并同步增长的办法,建立企业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问题,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肇庆市于同年12月出台了建立企业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多项政策规定,在全市组织实施,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又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二、创新务实,想老干部所想,满腔热忱地服务企业离休干部
甘灿光善于创新,务实干事。随着改革的深化,改制和破产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层级管理服务链条中断,许多企业离休干部处于管不好甚至无人管的状态。甘灿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2年初开始,他带着局里的同志,深入到市直40多家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开展调研,还到省内多个城市学习取经,提出了对全市所有企业离休干部“分步由当地老干部部门集中管理服务”的意见,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市委、市政府于当年7月出台了文件,率先在全省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人由谁管、钱由谁出”的政策性问题。
但是,受经济因素制约,统管经费收缴难度很大,加上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样,接收管理工作开始实施时并不尽如人意。有一个山区县,离休干部不算多,主观上也希望一步到位完成接管任务,但企业资不抵债,征收统管经费有困难。为此,甘灿光主动上门,找到这个县分管党群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分管财政的副县长协调,提出用转移支付资金帮助解决部分统管经费,其余由县财政和企业共同负担的办法,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他都亲力亲为,抓住重点,反复协调,逐个问题解决。目前该市有企业离休干部524人,已接管511人,接管率为98%,其中转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接管率为100%。
随着企业离休干部“接”的任务逐步完成,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的重点由“宏观管理”为主转向与“微观”服务并重上。他组织制定了《肇庆市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集中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化要求》,明确了“机构健全、保障落实、管理完善、信息规范、服务到位”20字工作标准,下发到各地贯彻执行,使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受到老干部的高度赞扬。
三、敢担风险,帮老干部所需,大力改善老干部文化活动的条件
甘灿光敢想敢干,凡是有利于老干部工作的事,有利于老干部的事,他都积极去想、认真去做。
由于历史原因,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职工队伍庞大,“庙小和尚多”,最多时达90多人,而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才五名,仅工资福利一项年支出就高达50多万元,加上原来办公司实施企业经营模式,形成银行债务340多万元,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减轻包袱,提高效率,甘灿光以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活动中心进行大胆改革。1999年底,他和局班子其他成员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保留极少数骨干,对其他职工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后分流遣散,因工作需要的,转换身份后再以聘用工的形式继续聘用。这在市直事业单位还是头一回。方案宣布后,许多职工想不通,一时间到他办公室或打电话到他家里的不断,求情的、泄怨气的都有。甘灿光的家人担心出意外,但他义无反顾。为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他积极深入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遣散的职工落实房改政策,并帮助寻求再就业门路,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终,使这次用工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消肿”后,管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场地狭小,许多老同志早晨五点钟起床,仍然要在活动室前排队等候。而且活动中心设备老旧、功能单一,一些老同志颇有怨言。为进一步搞好活动中心建设,甘灿光反复进行调查研究,虽然市财力有限,依靠财政投入搞建设显得困难重重,但是他并不放弃,而是积极想办法,寻找发展机遇。2000年底,市政府决定对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附近的路段进行扩建和改造。甘灿光得知负责该项目的房地产公司正在寻求合作时,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大胆创新,走一条依靠市场盘活活动中心资源的新路子。他积极与房产开发公司协商,要求转让少量土地后,由房产开发公司对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重建和扩建。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遇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还是申请政府投资保险,有的担心怕建成烂尾楼,有的“好心人”还私下劝他不要去冒险,万一搞砸了担当不起责任。但是,甘灿光没有害怕困难和风险,经过艰苦谈判,2001年初与开发商最终达成了合作开发的协议。此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准和支持。当年3月,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重建工程正式动工。经过三年建设,2004年6月,一个总面积1.05万平方米,集娱乐、健身、学习、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大满足了老干部文娱活动的需要。同时,通过重建和转换经营方式,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卸掉了原有的340多万元的债务包袱,提高了运作效率。老干部们说,现在活动中心真正成为了“老干部之家”。
丹心映夕阳 励志干事业 ——记广东省肇庆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甘灿光
2016-12-30 10:44 编辑:家网编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