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王景华调任盘锦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12年来,他以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抓班子、带队伍,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兢兢业业、真情奉献,为老干部工作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厚爱与赞誉。
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王景华对老干部有着深厚感情,他始终把做好老干部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天职。他时刻把老干部的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力所能及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抗日老干部马赋广去世后,他的老伴程庆云每月仅靠600多元的生活补贴维持生活,没有房子住,加上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更让老人的生活雪上加霜。王景华刚一到任,就收到她的求助信,恳求帮助解决其住房问题。他带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程庆云家了解情况,看到老人的窘况,王景华的眼睛湿润了,他当场表示:“无论如何也要解决您的房子问题,不能让为我们流过血的人身冷心寒啊!”房子可不是个小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钱是大问题。从程庆云老人家回来后,王景华千方百计研究解决办法,不知道打了多少个电话,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有关部门,终于为程庆云争取到了12万元的购房补贴款。当王景华亲手把这笔钱送到程庆云手中时,老人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老马跟党走跟对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啊!”
这件事也让王景华深深地感到,一些离休干部和遗属的生活还很困难,有限的慰问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起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才是唯一出路。在他的心里,这个想法日益强烈。王景华多次找市领导汇报,跑有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论证,在他的努力下,2002年,从市管党费中一次性列支20万元用于解决老干部党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同年市财政设立了老干部解困资金专户,并逐年递增到目前的60多万元,成为老干部排忧解困的“及时雨”。为了最有效地用好这笔资金,王景华在全省率先组织制定了特困老干部帮扶办法,建立起了帮扶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10年来,市委老干部局共帮扶特困老干部及遗属2000多人次,动用解困资金380多万元。
陈景春原来是市直企业离休干部,后来企业隶属关系划转为省直企业。2003年,当看到市直企业离休干部住房货币化补贴纷纷发到手中,而自己所在企业无法落实时,陈景春心急如焚,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王景华。王景华了解到陈景春的特殊情况后,亲自协调市财政、经委等部门,反复磋商,特事特办,将陈景春的档案关系按企业原隶属关系转到了市经委,他的住房货币化补贴也很快得到了落实。事后,陈景春逢人就说:“王局长拿老干部的事当事办,有这样的局长是咱的福气。”
“要把老干部当作是自己的亲人,用亲情去关爱老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景华担任老干部局局长后,逢年过节,他都带着慰问品、拿着慰问金到老干部家中嘘寒问暖,送去祝愿;老干部参加重要活动时,他认真组织,悉心照料;老干部生病住院,他常常守候床前,跑前忙后……所有这些,王景华都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事”。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关心照顾老干部上,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践行着诺言。
竭心尽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做老干部利益的“代言者”
王景华始终这样认为: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有特别的方法,不能满足于“老一套”,老干部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老干部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每年,王景华都拿出大量时间深入基层和老干部家中调研,积极探索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的新路子。
“两费”问题是老干部最关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上任伊始,王景华就多次往返于市财政部门和各县区之间,多方沟通,采取限时“清欠”、县区主要领导签字负责等有效手段,使老干部“两费”在全省率先得到彻底解决。在王景华的积极努力下,从2004年起,市直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全部实行市财政统一管理支付,实行持证看病就医,极大地方便了离休干部;县区医药费缺口较大,他又积极协调市财政每年配套解决400余万元,使县区离休干部医药费实现了按季度报销。
新形势下,企业尤其是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安置、管理和服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2005年,王景华建议并亲自带队,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市直所有企业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市直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意见》,实现了在市直企业缴纳离休干部统筹金后,医药费、取暖费、公用经费、特需费等均由市财政负担,市直企业离休干部住房货币化补贴在全省率先全部解决到位,彻底解除了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的后顾之忧。
盘锦市是一座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辽河油田各种资源优势比较明显,根据这一特点,王景华跳出单纯自我发展的思维定式,大胆地提出了“油地融合、资源共享”的工作理念,坚持与辽河油田、与社区互动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联赛、联展、联谊等活动,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生动局面。这一做法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上得到了推广。
在他的建议下,早在2002年,市委老干部局就开始吸纳副处级(含副高级职称)以上退休干部参加活动,率先将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工作体系,得到了省委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
“老干部局就是老干部利益的‘保障部’,我们就是要为老干部撑起一把‘保护伞’。”他一直这样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王景华始终把老干部的愿望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想老干部之所急、办老干部之所需作为第一责任,把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致力打造精神文化阵地,做凝聚老干部的“连心桥”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王景华认识到,现在老干部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物质生活上都比较幸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但老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有参加活动的愿望,又有些力不从心。如何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为老干部提供多种选择,丰富活动内容,使更多的老同志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王景华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动了一番脑筋。
离休干部王金国参加老干部活动10多年了,在谈到市委老干部局这些年的变化时,他感慨地说:“以前,我参加老干部活动就是下象棋、打扑克、玩麻将,老年大学的课程很少。现在,活动项目和学习科目都非常丰富,我在这里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王金国的话道出了许多老干部的共同感受。
上任以来,王景华带领市委老干部局一班人,大力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周密编排大学课程,为老干部着力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增设活动室、健身房、阅览室,每年参加活动的老干部由最初只有几十名发展到现在近500人;开设了28个教学班次的大学课程,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健康、曲艺、绘画等各方面内容,学员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1200余人次;组建了盘锦市老干部“夕阳红”艺术团,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社会公益演出活动,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得到不断提升,先后在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文艺汇演中获得银奖和铜奖。
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是全市老干部的梦想,在王景华看来,这更是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他多次向市领导汇报,进行实地调研,请专家论证,拿出多种方案供市委、市政府参考,致力于立项争取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新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终于被列为市委、市政府46件民生实事之一,预计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4537平方米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于当年11月正式开工。施工过程中,王景华几乎每天都深入施工现场,督促工程进度,随时解决问题,他反复强调,绝不能让这一关乎老干部福祉的大事在我们手中留下遗憾。如今,一个环境更加幽雅、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在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一流的老干部活动和学习场所。
王景华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在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优势和作用。他坚持“送学上门”,为副市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定期送去相关学习资料,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信息,积极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经他提议,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市级老领导到北戴河健康休养,从2003年起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到经济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第一线参观考察近10次,充分调动了老干部关心发展、支持发展、献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干部先后提出的近百条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老干部局就是我们老干部的家。”一位老干部深情地说,“我们每天都过得快乐、活得有劲儿。”这个“家”,成为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也激发了他们奉献余热、发挥作用的热情,让老干部们真正体会到了退下来后的“金色时光”。为了这一切,王景华付出了太多太多……
多年来,盘锦市委老干部局的工作得到了老干部和各级领导的认可。自2009年市委实行党群系统绩效考评工作以来,盘锦市委老干部局连续两年被评为优胜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多次荣获市委、市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王景华本人多次被市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荣记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