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鞭炮声,阵阵炸响。2011年的除夕之夜,山城宽甸一派喜庆祥和。此际,街上行人寥寥,人们在家里或包饺子或准备看春晚。而还有一个人仍步履匆匆地走街串巷,为离休干部送去节日的祝福。

他就是杜树杰,宽甸满族自治县老干部局长,宽甸离休干部的“局长儿子”。

热心

200011月,刚过不惑之年的杜树杰当上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局长。他非常清楚,这个局长难当,他面对的是离休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和一大摊子难事。

当时,宽甸有离休干部813人,全县拖欠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达800多万元,59名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补助费无处领取,最长拖欠达9年。受地区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难度极大。杜树杰深深感到压力的沉重和使命的艰巨……

20011月的一天,杜树杰偶然听说省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解决拖欠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当时,尽管天正下着大雪,但他还是决定马上去沈阳。岭大路滑,车上不去,杜树杰就下来推……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维护老干部利益责无旁贷。杜树杰深深认识这一点。

2002年,因为没有及时兑现老干部“两费”,杜树杰扣掉了18个乡镇与年度奖金挂钩的目标责任制分,有的乡镇领导到县领导那说三道四,有的找人求情,有的甚至把电话打到他的办公室指责他。期间,也有人劝杜树杰重新考虑一下,少扣几个乡镇的分意思意思得了,可他坚决不同意。2003年,又因拖欠“两费”,他发文点名通报批评了4个乡镇。

2003年建立老干部“三个保障”机制后,杜树杰又成了老干部的准医保办主任,具体负责医疗政策制定,确定定点医院,医疗统筹金征收,医药费年度预决算,医患矛盾的调节等,尤其是征收医疗统筹金工作,涉及40多个单位134人,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已经承包、租赁甚至卖给个人,征收这笔费用就是让私人出钱。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杜树杰宁肯磨破嘴、跑弯腿也要收完。县里一家企业长期拖着不交,去了几次,他们竟说杜树杰是“无赖”。可任你怎么说,杜树杰决不放弃。最后,企业只好如数交了费。

经过杜树杰的艰辛努力,几年来,共收缴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500多万元目前,宽甸已经全部兑现了拖欠老干部的“两费”,并建立起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破产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遗属生活费,统一由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发放。

在几次大规模清理离休干部“两费”时,由于涉及部门多、人员多、票据多、数额大,工作量繁重,杜树杰带领全局同志起早贪黑,晚上经常工作到半夜,每次都要忙上两三个月……

服务无止境。把这团“乱麻”理顺完,杜树杰又琢磨起如何完善。到老干部局这些年,他每年都向县委递交多份调研报告。仅2004年,县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他提交的调研报告和建议,并作出了相应决定。

知心

辽东初春,乍暖还寒。2010315日一大早,居住在县城内的离休干部就兴致勃勃地聚集到老干部局大会议室里,参加学习活动日的学习。

多年里,为及时向离休干部传达中央、省、市文件精神,通报县情,使他们及时了解县委、县政府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让他们更加理解和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杜树杰每年组织20多次离休干部学习,为宽甸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007年,有几名离休干部想组织集体上访。杜树杰了解这起不合理上访的情况后,便三番五次地对重点访和经常访的老干部进行劝说。可是,尽管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些老人就是听不进去。无奈之下,杜树杰只好到家走访,碰上老人做什么,他就和他们一起做,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政策解释劝说化解工作。经过多次家访,终于使牵头的几名老干部放弃了组织集体上访的打算。

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杜树杰认真学习老干部政策、医疗政策、医学和人事工资等知识,为老干部服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针对老干部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杜树杰一次次与他们谈心、交心,帮助老干部解疑释惑。而正因为杜树杰的真诚热心,老干部有什么问题都愿找他帮忙。有的甚至连家庭纠纷、财产分割都找他。所以,他的接访数量很大,每年都在1500人次左右。

杜树杰注重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作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深受老同志的欢迎。

2010528,丹东市委老干部局组织了全市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知识竞赛,杜树杰带领宽甸县委老干部局代表队在全市18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知识竞赛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的荣誉。杜树杰还荣获了“最佳选手奖”。当年7月,杜树杰被选入丹东市老干部工作者代表队,到省里参加全省老干部政策业务知识竞赛,成为全省唯一一位上场参赛的老干部局局长,也是全省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

贴心

刚到老干部局工作不久的一个周日早晨,突然有人敲他家门,杜树杰开门一看,是家住乡下的老干部孙某找他。看到老人起大早赶到县里办事,杜树杰想,与其让老干部到处找自己,不如自己在单位等他们。就这样,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来晚走不说,甚至很少休过完整的节假日。

“你们不要忘了老干部局,不要忘了杜局长啊!这么多年,多亏他跑前跑后照顾我了……”2009929日,灌水医院离休干部刘凤桐在弥留之际,把家人叫到面前说。

在宽甸,像刘凤桐老人一样临终前心怀温暖的离休老干部还有很多。而在杜树杰心里,他们和自己的父母一样。自己有责任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

人老了,视力、听力、理解力普遍下降。在工作中,杜树杰对视力不好的,尽量靠近他们以便交流;对听力不好的,他就贴近耳朵上与他们交谈;对理解力差的,他就一遍遍地反复解释。还有个别的老人卫生搞不上去,身上有异味,还有的甚至得了传染病,但该接触的他从不回避。老干部孙文启得了乙肝,住院前后,杜树杰一次次去看望他,帮助忙前忙后。

2007年正月初三,杜树杰常年卧床的老父亲病情恶化入院。此时,他又得知家住丹东市内的老干部姚传英故去的噩耗。怎么办?杜树杰只好把老父亲托付给家人照看,自己赶往丹东,连续两天帮助姚家处理完后事后,才赶回老父亲的病床前……

“抢救时病房必到、火化时殡仪馆必到”,是杜树杰对待病重、去世老人的工作准则。从他到老干部局工作以来,先后有408名老干部故去,只要没出差,他都亲自到家慰问、到殡仪馆为老干部送行。即使刮风下雨、逢年过节,从不怠慢。

据县中心医院住院部护士介绍,杜树杰是全县到医院看望病号次数最多的人。县殡仪馆工作人员则说,一年到头,杜树杰是为他人“送行”最多的一个。

冯素兰老人今年81岁了。他老伴是抗日离休干部、二等残废军人。近年来,老人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把杜局长请到家里吃顿饭,以答谢他这些年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那是2004年,当时她退休的单位因效益不好,连续16个月没发工资。杜树杰陪她一起到原单位、社保局等部门奔走,最后终于使她领到了工资。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每年春节前,杜树杰对特困老干部、抗日老干部等进行家访,常常要走访到年根儿。能多走访一家就一定多走访一家。他知道,自己的一声问候、一次握手,都代表着党和政府,都会温暖老干部的心。

韶华十年,满怀赤诚。杜树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深深地打动了宽甸的离休老干部,他们都亲昵地称他“老杜”,几百人多次自发组织起来请求县委为他记功。杜树杰的工作也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省“老干部系统十大新闻人物”、市“十大勤政廉政典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