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干部服务工作要安得下心,受得下苦,吃得了亏,耐得住寂寞。”这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委老干部局干部职工的真切体会。
在“5·12”特大地震考验中,他们做到了;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他们做到了;在日常管理服务中,他们做到了。倾情奉献,贴心服务,一切为了让老干部满意,由此,县委老干部局真正成为了全县的“老干部之家”。
2008年,该局被绵阳市委组织部、绵阳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绵阳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10年,被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北川县委老干部局局长母贤友、副局长鲜保全被四川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山崩地裂时,忍受失去亲人之痛全力救助安抚老干部
“5·12”特大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遭受重创,水、电、气及交通、通讯全部陷入瘫痪,行政、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大部被毁。
地震中,北川县委老干部局办公用房全部倒塌,办公设备及公章、经费帐本等全部被掩埋,副局长和驾驶员的家属在地震中遇难。
灾情发生后,身患重病正在治疗期的局长母贤友从废墟中爬出来,随手抓了一只凉鞋和一只皮鞋往脚上一套,就迅速赶往县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报到。按照临时指挥部的安排,母贤友负责老干部局和所管理的老干部的抢险救援组织工作。接令后,母贤友冒着生命危险径直赶往单位,在废墟中寻找到了副局长和驾驶员后,第一句话就问老干部和家属们怎么样?当时,满目废墟,烟尘弥漫,现场一片混乱,具体情况谁都不清楚。母贤友果断率领大家迅速投入自救。
当天下午16时许,老干部局干部职工按照县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的安排,分三组带领县城幸存群众向北川中学疏散撤离。由于震后道路损毁,无路可走,老干部局全体同志和负责带领的幸存群众相互照应,扶老携幼,摸爬前行。17时左右,终于安全到达北川中学操场。随后,指挥部安排县委老干部局负责统计了解全县老干部的情况并参与北川中学师生的救援。
灾情异常严重,亲人生死未卜。但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老干部局干部职工得首先救助老干部及其家属。由于通讯完全中断,他们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见到熟人就问,消息和情况能掌握一点是一点,一旦发现幸存者,就迅速帮他们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心理抚慰。
13日,按照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撤离到北川中学的干部职工和群众统一向绵阳、安县转移。县委老干局的干部职工转移到绵阳后,又马不停蹄奔赴震后绵阳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九洲体育馆,安置灾民,并继续寻找所管理的老干部们的下落。
在无法找到通讯录的情况下,经多方打听、寻找、回忆,于5月14日,全部摸清了所管理的122名老干部和家庭的情况,并迅速与幸存的老干部和家人通了电话。
后经核实,地震中,县老干部局管理的老干部遇难失踪28名,受伤56人,大部分老干部家庭中都有亲人遇难。为了安抚受伤和遇难失踪老干部及家属,县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采取步行、赶公交车、打的等方式,深入到遇难和受伤老干部家属居住地慰问安抚。经历生死之劫后,得到了组织的关爱,老干部和他们的家属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直到地震3天后,副局长和驾驶员才打听到自己的家属失踪遇难的消息。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他们仍得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抗震救灾关键的20多天时间里,县委老干部局坚决服从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参与抢险救援、救助工作。
副局长和驾驶员翻山越岭,采取步行数百里,历尽千辛万苦深入到各乡镇了解群众和住在乡镇的老干部受灾情况,发放救灾物资。
局长母贤友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安县安昌镇的临时办事处,接待安置受灾群众,每天的接待量达100余人次,有时连吃方便面和喝矿泉水都顾不上。震前所患的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未能治愈,震后压力更大,长期吃方便面和喝矿泉水,又得不到休息恢复,他又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但特殊困难时期,他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时至今日,仍天天药未间断。
接待和服务受灾群众的过程中,母贤友对老同志、老干部总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一位从新疆来北川安置的老干部拄着拐杖,由家属搀扶来到时临时办公点,母贤友千方百计为他找了一顶帐蓬,进行妥善安置。有老干部生病,母贤友就主动与解放军临时医疗帐蓬点联系给予及时救治。
救援期间,北川老干局的干部职工发现了一位居住在乡镇的老干部严重受伤,就积极协助部队把这位老干部及时送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这位老干部还受到吴邦国委员长的亲切看望。
灾后重建中,动员组织老干部发挥余热献计出力
2008年6月17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后,全县的工作重心逐步从抗震救灾向灾后重建转移。县委老干部局全力服务于全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方面,他们积极开展对灾区老干部的心理抚慰工作,组织老干部去外地进行了参观考察;另一方面,结合部门职能,动员组织老干部为灾后重建献计出力,发挥余热。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旧县城已毁灭,新县城将如何重建?为集思广益,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北川县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多次往返于绵阳、安县,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收集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为让老干部们尽快从地震阴影中走出,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北川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经多方努力为9名失去老伴的老干部牵线搭桥组合了新的家庭。使老干部们十分感动,重新唤起了他们对工作、对事业的热情。
特大地震造成北川的地情资料损毁,重建家园需要有北川的地情资料作支撑,为此,县委老干部局根据所管理的老干部阅历深、情况熟等优势,积极引导老干部为全县灾后重建献计出力。
部分老干部撰写回忆文章并捐献相关地情资料;部分老干部参与建设新县城的工作,做质量监督;部分老干部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担任常务理事长、理事、顾问等职务;住在板房里的老干部除了做好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入住新县城有关政策;居住在农村和乡镇的老干部除组织子女搞好灾后重建外,还积极引导其他群众自力更生,重建美好新家园。广大的老干部为北川灾后重建献言献策,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贴心服务,让老干局真正成为“老干部之家”
遭受特大灾难后,北川县委老干部局从灾后重建的实际出发,完善创新管理模式,细化深化服务内容,全县老干部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老干部局真正成为了全县的“老干部之家”。
在地震前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老干部学习制度、情况报告制度、征求意见、领导联系老干部、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等制度,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老干部学习,增强老干部的组织观念。
每季邀请县委、政府领导通报全县灾后重建规划、政策、工作进展等情况,激发老干部关心支持北川未来发展的热情,确保了老干部的稳定。
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根据老干部分散居住的情况,县委老干部局每季度在绵阳集中组织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并邀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参加,听取老干部对全县灾后重建的意见和建议。
为老干部订阅《晚霞》报、《健康知识怀历》等,保证老干部人手一份(册),并落实兑现了离休干部100%的津补贴,退休干部70%的津补贴。对所有离退休干部,每人每月解决200元的住房补助。
争取老干部旅游考察专项经费,每年分别组织老干部到外地考察参观学习旅游,拓展老干部的视野。
争取专项资金,每年组织老干部进行一次身体全面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消除老干部的烦恼。对生病住院的老干部和去世老干部,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和县委老干局领导均要亲自看望、慰问和妥善处理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