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昆明市的老干部工作,知情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都说好!2010年,昆明市委老干部局荣获了云南省老干部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能得到这种由衷的赞许、不菲的成绩,是昆明市委老干部局一班人把全市老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真诚服务、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
昆明市委老干部局,一个仅有21个人的团队,却承担着全市5万多名退休干部和3100名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是什么力量在引领、主导?
敢为人先,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赵云平,昆明市委老干部局局长,一位清清瘦瘦、个头高高、戴眼镜的中年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然而,干起工作来却是一个“拼命三郎”,有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虎气、锐气和韧劲。2006年,他刚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解决拖欠达五年之久的老干部住房补贴问题。局务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心急如焚。唐先聪、张跃华等副局长先后发言,都明确表示一定要解决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钱,全市解决需要2000多万元啊!在赵云平的主持下,拍板承诺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面兑现全市离休干部的住房补贴。
“一诺千金”。局长带头,找财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协调会、调研会、测算会一个接一个地开,财政局、房管局、社保局不停地跑,起草文件、汇报提纲、预算方案不停地研究。局领导班子吃不香、睡不着,研究方案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直至深夜。在市委主要领导的过问下,全局上下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按照承诺期限圆满解决。在兑现离休干部住房补贴的那些日子里,老干部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人山人海,扶老携幼,老干部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高兴的笑容,而此时工作人员的心情真比蜜还甜。
2008年,为及时兑现离休干部的津补贴,赵局长再一次代表老干部局作出承诺,奥运会前一定将津补贴发到离休干部手上。承诺容易兑现难,尤其企业,更是难。面对老干部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一双双祈盼的眼睛。局班子决心从突破管理体制的瓶颈着手,提出了“经费先由政府垫支,事后对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征缴,关闭、破产企业实行政府减免”的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津补贴如期发放。
这几年,局班子为了能让老干部们安心晚年生活,从抓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新建昆明市老干部林,每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崇高理想、矢志不渝”主题宣传教育,让老干部讲述自己的故事,发挥余热、贡献己能;组织“喜看昆明新变化”活动,让离退休干部亲身感受到新昆明的新变化;每半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让老干部们了解新昆明建设发展情况,仅2010年就开了27次,通报会成了昆明的“百家讲坛”,成了全市离退休干部的精神寄托。
大胆创新,将企业的离休干部纳入统管
值得浓墨重彩提一笔的是,为了让为昆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企业老干部们过一个无忧无虑、有尊严的晚年,2009年,在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之际,昆明市委老干部局一班人大胆提出:将全市企业离休干部纳入统管、人员划归老干部局直管。
这一想法,由于改变了现行的管理体制,一提出就像炸开了锅,争论、议论、疑惑扑面而来。老干部局就那么一点人,把全市企业离休干部1000多人接过来直管,管得了吗?老干部局领导是想出风头,表现自己,另有企图等等。面对流言飞语,局一班人顶住压力,建议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老干部局接管企业离休干部,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昆明的大街小巷,全市企业离休干部奔走相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举家前来,打听消息;有的打来电话、写来信件,不敢相信这是真事。许多离休干部老泪纵横、动情地说:“我们又找到了党、找到了家。”有的相约送来锦旗,纷纷表达感激之情。
一位80多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老党员被接收到老干部局直管后,重新编入了党支部。接到第二天过组织生活的通知后,竟兴奋得一夜未眠,流着泪对家人说:“我在原单位离休后,21年没有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了。今天的心情像当年入党时一样高兴”。第二天,老人家从病床上早早地爬起来,让子女用轮椅推着去过组织生活。那次党支部活动,学习讨论了三个多小时,企业老党员们仍然久久不愿结束、久久不愿离去。
执著奋进,争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之先
“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帮老干部之所需,尽心竭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昆明市委老干部局的座右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
在昆明,每一位老干部都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出生的生日,一个是加入党组织时间的纪念日(即“政治生日”)。每当生日到来时,他们会收到一个生日蛋糕;每当入党纪念日到来时,他们会收到组织上寄来的一个政治生日卡。一位躺在病床多年,身患绝症,不愿接受治疗的老干部,收到老干局寄来的鼓励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的政治生日卡后,老泪纵横,激动地说:“党没有忘记我,是党始终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我精神力量。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为党和人民多做一点事!”
2010年,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一班人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干部配备进家入户的“助老员”,还为每位老干部免费赠送了用于急救的“卫星定位手机”。许多老同志满意地说,我家二件宝,定位手机是我生命的“守护神”,助老员是我的“亲儿女”。
老干部局积极推进全市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和学习活动的需求。市老年大学先后四次扩大招生规模,招生数量由“十一五”初期的3000人增长到现在的8000余人。市属14个县(市)区都成立了老年大学,建立了95所乡镇社区分校和142个教学点,8个县(市)区实现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覆盖全部乡镇。全市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老年大学体系。目前,昆明市掀起了新一轮的老年人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市里投资1亿元,用地47.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昆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已经开工建设。
老干部局把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凡全市重大决策,均听取老干部意见,在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中,老干部在台上有席位、台下有座位。每半月举办一次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每季度组织市级老领导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情况;每半年举办一期老干部理论学习班;每年组织市级老领导出省参观考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健康体检、举办保健知识讲座;每两年走访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在生活待遇方面,100%落实发放离退休金(费),创新出台了一系列老干部工作制度,荣获了昆明市制度创新奖。全面加强了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实现了帮扶解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借助新昆明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干休所管理模式,在市级老领导居住相对集中的居住地,设立服务点,制定“楼长负责制”,工作人员贴近服务。
真心、热心、真诚的服务,让老干部们感动不已。许多老同志把老干部局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粽子、月饼,拄着拐杖来看看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一位离休老干部说:“几天不见老干部局的同志总感到心里空空的,只有见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心里才踏实。”
昆明市委老干部局是一个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集体;是一个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团队;是一个最讲人情味、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群体;是老干部的温暖之家、亲情之家。在昆明说起老干部工作,说起老干部局的事迹,说起老干部局的全体工作人员,全市老干部会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们,不愧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女,老干部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