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之滨、辽西走廊,有一颗明珠般耀眼的小城——葫芦岛。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滨之城:古城、首山、温泉、沙滩、岛屿和炼油、造船、化工等现代化的重工业构成了这个城市显著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是老工业基地,既有突出的社会问题,又有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作为这个城市的老干部事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方兴未艾——困难与生机并存、发展与未来同在。说起老干部事业就不得不说一说葫芦岛市老干部局局长赵伟。
解决待遇,重中之重
2011年1月的一天,葫芦岛市原渤海水泥厂的32名离退休老干部给老干部局送来一面鲜红的锦旗。旗上写着:“春风大雅能容物,秋风文章不染尘。”老干部局局长赵伟也记不清有多少老干部送来多少面这样的锦旗了。只是在会议室里,挂满了几面墙。而在这些锦旗中,这面锦旗的分量最重。因为它凝聚着一个改制企业离退休老干部群体的感激之情和真诚的敬意。
话题还得追溯到前几年。葫芦岛市老干部局率先在全省解决了特困、破产改制企业和事业单位老干部住房补贴迟迟不能兑现的问题。赵伟局长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老干部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办公室进行调查,摸清了拖欠人数和拖欠金额。经过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住房补贴资金180万元,为市渤海水泥厂,园林处、蚕种场等单位60多名老干部发放了住房补贴资金。因为市里财政有困难,他们就分期分批逐年地解决。等到把渤海水泥厂32名老干部房补解决完,已是2010年的年底了。为此,32名老干部在七八次邀请赵伟等机关同志吃饭不允的情况下,送来了锦旗。
赵伟局长有着20多年的老干部工作经验。而他的平易近人,真诚务实的作风一直影响着他身边的人,更被老干部们所认可。他说:“做老干部工作一是要懂政策、二是要重感情。咱家都有父母,将心比心。”他时刻把老干部的疾苦放在心里。把落实老干部政策,特别是生活待遇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除了逐步解决老干部房补问题外,赵伟局长还解决了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面对县区财政无力解决的情况,他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努力,解决了3200名离休干部、1200万元“两费”拖欠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老干部垫付医疗费拖欠不报的难题。实行了离休干部医疗费市级统筹,市财政、县区财政以前三年离休干部实际发生医疗费的平均数作为基数,统一将资金缴入市级医疗保险基金专户,以后每年递增10%。市医疗保险中心统一管理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结余结转,超支财政兜底”的办法。老干部看病使用IC卡就医,不用自己垫付资金。在方便离休干部就医和结算的同时,理顺了医疗费保障机制的运行。与此同时,解决了乡镇离休干部离休费不能及时发放问题。他们协调相关部门,将乡镇离休干部工资统筹到县级管理,与县直离休干部执行统一标准,由县级财政承担和发放,在全省率先将乡镇离休干部离休费纳入到县财政统筹。
关心贫困,胜似亲人
已是50多岁的赵伟局长,身体微胖,健壮魁梧。他那宽厚的脸上,闪动着深情的目光。那是足以让人信赖的目光,让人温暖的目光。
赵伟局长的前任蒋局长身患重症,生活不能自理。身为副局长的赵伟把局长的健康放在心上。半年的时间里,一边处理局里事务,一边跑北京像亲人一样护理局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他从无怨言,而且不知苦累。在局长去逝前的几年时间里,他从未离开过局长身边。现在,老局长家里有什么为难的事儿还找赵伟解决。这件事儿,在葫芦岛传为美谈。
离休干部郭振京,战争年代耳膜震裂,几乎丧失了听力。赵伟局长通过接信接访了解情况后,带着局领导班子看望了老人,还花5000元为老人配备了最高档的西门子牌助听器,使老人有了听力。抗日离休干部丁凤仁去世多年,老伴年老多病、交不起取暖费,常常挨冻过冬。在赵伟局长的关心下,市老干部局从2007年开始,每年帮助她家解决取暖费至今。
赵伟局长坚持主动服务,千方百计解决老干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他们组织设立了市属“破产、改制、特困”企业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根据这些企业老干部由于原单位解散、主管部门撤销或企业困难无力管理,处于“三不管”境地等原因,赵伟局长多次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召开市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成立了市属“破产、改制、特困”企业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由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区租赁中心活动室,派出专人负责老干部日常活动和政治学习,解决了无人管理、服务企业离休干部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护理费不足问题。老干部局与市伤残鉴定部门商定,开展全市离休干部的伤残等级鉴定的申报工作。2010年,共有41名离休干部通过评审鉴定,享受到了600元的护理费,保障了这部分老干部的合法权益。老干部局还组织老干部进行体检。为了体现党对老干部身体健康的关怀,在赵伟局长的倡导下,市老干部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15万元,对市直200多名离休干部进行免费体检。体检过程中,考虑到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他们做了细致周到的服务,对检查出身体有问题的老干部,安排了后续治疗。此举得到了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来信接访,化解矛盾
前年秋季,兴城市40多名老干部、家属和群众因医疗、占地和下岗等问题来市委上访,堵住市委大门,使机关办公受到影响。市老干部局接访后,深入了解老干部反映的公费定点医疗等问题。原来,老干部定点医院是兴城市人民医院,每次老干部开药只能给开三两天的量,还不开好药。老干部反响强烈,认为定点医院做得不当、不合理,这样来回跑医院,打车费钱费时,增加了麻烦。老干部局便找来兴城市医保中心和医院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协商。经过一天的努力,化解了矛盾。老干部局还供给上访老干部午餐,使大家义愤而来,满意而归。而在这次接访工作中,赵伟局长亲自接待,按政策耐心细致地解答,嘴说干了,嗓子说哑了,却不知疲倦。
2011年6月,有一名老干部的家属来到局里上访。因房补没有到位,非急着要不可。原来,这位老干部在原单位解决房补时没赶上,给落下了。赵伟局长耐心地做说服工作,说等明年再把他的问题解决好,今年的补贴发放完了,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解释,家属就是不听,非要解决不可。后来,赵伟局长和申副局长等研究后,在不违反财经政策的前提下,给垫付了近3万元的房补钱,使这位老干部的家属满意而去。
近些年,赵伟都是亲自、认真地接待老干部上访。因为在他的心里,老干部就是自己的亲人,老干部局就是老干部的家。他每年接访都在30次以上,处理来信都在100封以上。通过接访,赵伟倾听老干部的诉求之声,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困难,以便更好地改进老干部局的各项工作。
组织建设,更上层楼
老干部局非常重视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他们协调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老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重要文件。开阔老干部的视野,统一老干部的思想认识,激发老干部的政治热情,确保每个老干部不脱离组织之外,享受到组织生活。老干部局多年来坚持为老干部订阅“两报一刊”。在《老同志之友》新增版的情况下,市老干部局追加1万元为市直改制、破产和特困企业的老干部进行增订。老干部局坚持在党的生日等重大节日,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2010年,组织全市老干部系统有关人员到江西走访慰问异地居住的老干部,为他们送去家乡党委的问候。还组织300多名老干部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连山区打渔山工业园区、绥中县滨海开发区等项目。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建的要求,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老干部局进一步加强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在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学习内容和制度规范上进行创新,切实发挥老干部党支部的作用,提高建设水平。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赵伟局长积极推进老干部大学提升办学质量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经费短缺,教室不够,管理人员少等问题,保障了老干部大学正常运转,深受老干部们的欢迎。目前,老干部大学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现有学员近300人,开办了17个教学班,10个专业。老干部大学在市文化中心还举办了年度教学成果展演,展示了一年来各个专业所取得的成绩,教学成果得到了市领导的认可。
2011年,葫芦岛市老干部局在全省创建离退休“五好”支部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连山区钢屯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经验材料进行了交流。
赵伟局长是老干部工作的专家。他对老干部工作满腔热情,倾情奉献,以真诚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老干部们的信任和好评,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称赞。2008年,他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潮平秋野阔。赵伟把坦荡而又宽广的胸怀献给了葫芦岛市的老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收获了秋天,收获了成绩,也收获了荣誉。在赵伟的眼前,是更加广阔的葫芦岛市老干部工作辉煌的明天。为了明天,他决心“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