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不少人认为这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往往出力不讨好,因为“众口难调”。陕西省地矿局机关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所及下属单位的老干部工作者,硬是凭着多年用心,使“众口”不再难调。

陕西省地矿局机关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所,管理着局机关和局系统23个单位的离退休职工共计9875人。近年来,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以确保队伍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为中心,以让党放心,让广大离退休职工满意为标准,坚持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离退休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治上尊重老同志, 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发挥积极作用

在该局9875名离退休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有749人,占到总数将近8%。这些老同志退下来后,仍然渴望在政治上得到尊重,渴望了解国家大事,渴望能为国家和单位的工作发挥余热。

该局坚持政治待遇落实各项制度,及时为老同志送阅文件、报刊及学习材料;定期向老同志通报全局及本单位的重大改革举措和经营发展情况;邀请老同志参加有关重要会议,参与相关的社会政治活动;定期组织局机关及局属单位离退休职工到外地参观学习等。使他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全国、全省和全行业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新成就等。使离退休老同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发出他们发挥作用的热情。

韩湘涛是局区研院退休干部,高级地质工程师。2006年,当他得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后,毅然放弃外单位高薪聘请,返回单位,挑起了地质调查所总技术顾问的重任,一干就是五年。三队退休高级地质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徐维昌,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黄金堆浸专家范守龙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先后提出涉及单位改革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八十多条,提供队上参考。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局离退休职工积极募捐20余万元,离退休职工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3余万元。其中离休干部张延科、郭云奇、谢俟清等,交纳特殊党费都在千元以上,尤其是蒋海丽一人捐款5000元。这些都充分地体现出该局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

再难不难老同志,让他们颐养天年

这些离退休老同志,为国家地质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过去在常年的工作中,风餐露宿,不少人身体欠账较多,加上年事已高,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保障他们的生活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该局各级领导在落实好离退休职工的政治待遇同时,还十分重视离退休职工各项生活待遇的落实。局每年的地勘费预算指标中,首先确保离退休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离休干部医药费基本得到妥善解决。通过参加省市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也得到相应的保障。同时,他们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多次提高了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2009年初,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该局全额兑现了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补贴,提高了老同志的生活水平。

不仅如此,该局注重活跃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离退休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老有所乐”。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建立了32个离退休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站(室),配置了跑步机、椭圆机、按摩椅等设施。局属各单位坚持再难不难老同志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改善离退休职工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截至201012月底,局系统各单位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建设面积达6642平方米,人均达到0.68平方米。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职工活动室。综合队在原有离退休职工活动室的基础上新扩建200多平方米。职工医院、西勘院、三队等单位近两年离退休职工的活动设施也有较大的改善。

全局以离退休职工活动站(室)为依托,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先后成立了老年门球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模特队、文艺队、合唱团等众多老年文体活动组织。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省地矿局离退休职工第一届、第二届书画摄影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庆祝国庆节暨老年节文艺演唱会,第四届、第五届老年人门球赛、局属西安片区老年门球邀请赛以及老年节乒乓球、钓鱼、麻将、象棋等比赛活动。仅去年以来,他们就先后组织近7000多人次参加陕西省首届离退休干部运动展示会、陕西省中老年实用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今年,还承办了陕西省首届离退休干部艺术节省地矿局分会场文艺汇演。参加了陕西省首届离退休干部艺术节开幕式暨红歌大赛、闭幕式文艺演出,并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该局还获得陕西省首届离退休干部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出版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陕西省地矿局离退休职工书画摄影作品选集》、《红色记忆——陕西省地矿局(总公司)离退休职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作品选》两本书。

以儿女之情,晚辈之心关爱老同志

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要有爱心、耐心。全局目前有离退休职工9875人,但工作人员仅有67人。在人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一个人要顶一个人用,甚至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

王玉岭是局机关离退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主管财务、车辆调度、安全等多项工作。该同志从1996年开始从事老干部工作,一干就是15个年头。为了方便老干部与自己联系,他把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留给每个老干部,凡是老干部有事,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到并帮助解决。几年前的一天,有一个老干部突发肠梗阻,家中无人。当他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安排车辆护送这位老干部去医院。当时天下大雨,他和后来赶到的老干部的亲属一起,往返穿梭于医院的手术室、心脏科、交费处等处,最后终于将这位老干部从死亡线拉了回来。每当提起这件事,这位老干部及其家人都感动不已。局机关还有一位离休干部,由于年事己高,记性不好,将存款单丢失。当王玉岭接到这位老干部的求助后,立即与这位老人一起赶到银行。到了银行才发现,存款的人名与身份证号不符,还是他多次和银行协商,终于最后给老人补办了存款手续。 

在实际工作中,离退所常常要求大家进行换位思考。要求大家经常这样想,假如我是离退休人员,我需要什么?假如我年迈体弱,我需要什么?假如我的家庭遭到不幸,我需要什么?通过这一个个假如,拉近了与离退休职工之间的距离。综合地质大队考虑到离退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每年年初在核定机关科室管理费用时,专门划出专项费用由大队总经济师掌握,必要时离退办随要随支。离退办的电话费和所有工作人员的手机费,也全部实行实报实销,这是全队绝无仅有的。

5.12汶川地震宝鸡地区受灾严重,震后一小时内,三队离退办的同志就按地方政府和队党委统一要求紧急行动起来抗灾自救,逐门挨户地动员居民到指定的安全地带避险,余震期间先后八次将四位瘫痪老人从楼上背下抬上,不厌其烦。同时积极想方设法联系居住在地震灾区的离退休职工,了解灾情;地震应急期过后,支部及时开展了大规模易地慰问受灾职工活动,七天内跑遍了宝鸡、咸阳、西安、汉中四个地区,看望慰问26户受灾职工,向队上汇报灾情,为12户争取了救灾补助。震后,党支部积极与当地社区联系,争取到米、面、油、被褥、棉衣等救灾物品300多件(套)。及时、准确的把救灾物品发送到受灾户手中。

近年来,离退休队伍中高龄老人比重加大,且居住分散,有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往往感到孤立无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局基层单位普遍采取了发放联系卡的方式进行管理服务。就是将离退办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电话、住宅电话、手机等信息印在一张卡上,给所有老同志人手一张,而他们自己就成了一个“全天候”的服务员。不论何时何地,当老同志有困难急需帮助时,他们都会及时赶到老同志身边,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几年来,有无数次在饭桌上、睡梦中或在与家人团聚的假日里,只要接到老同志的求助电话,他们都会放下自己的事,立即赶到离退休职工身边。许多老同志说:“拿着这张卡,就像有一个常在身边的儿女,心里踏实”。

他们多年来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为离退休职工默默奉献。在辛勤的工作中,广大离退休职工也与他们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常常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不是我们的儿女但却胜似我们的儿女,不是我们的亲人但却胜似我们的亲人”。他们知道这是老同志对他们的鼓励,深知责任重大,决心百尺竿头,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党放心,让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