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丹娜从事老干部工作20年来,一直坚守在为老干部服务的第一线。她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老干部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老干部的交口称赞,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加强学习,提升服务本领
柴丹娜非常热爱老干部工作。199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卫生行业的工作,投身到为老干部服务的事业中来。她认为,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可歌可泣的辉煌革命历史令人敬仰,为他们服务是无尚光荣的。对老干部的这种感情奠定了她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胜任工作,她认真学习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把常用的政策条文摘录下来,并标明出处,以便查用。从政治待遇到生活待遇,从开展活动到发挥作用,都能熟练掌握,了然于心。她还参加了省委党校函授学习,获得了大学文凭,为承担重任打下坚实基础。
她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老干部所思、所想、所盼、所需,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撰写的《加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等多篇调研报告获奖。在《夕阳红》杂志上刊登文章十余篇,宣传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
她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地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室每天接待上百名老干部活动,经常有老同志咨询政策。县水利局离休干部邵树林提出交通费没有按标准发放,不好意思向单位反映,又想知道原因。她多次与水利局联系,最终帮助补发了交通费。邵老感激地说,没有小柴热心帮助,我心中的这个结不知何时才能解开。公路段老干部孙殿有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影响了副县级待遇。柴丹娜多次查阅档案,到老干部原单位调查,协调相关部门最终为老同志落实了副县级待遇,补发离休费1万多元。抗日离休干部宋海珠家住沈阳,报销医疗费十分不方便,她主动承担了报销任务,每次接到寄来的收据,亲自去医保中心,报销后把钱汇到沈阳,每次的汇费都是她自掏腰包。柴丹娜对每名老干部都了如指掌,只要说出老干部的名字,她就知道老干部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生活状况、联系方式等,被大家称为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
加强管理,夯实服务基础
为了给老干部提供优质的服务,她提出“加强管理、强化服务”的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共7章60条,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规范管理。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她针对活动中心房舍简陋、活动器材陈旧、数量较少的实际,多次找县主管领导汇报,述说活动中心的实际困难,争取财政部门支持,拨款150万元兴建老干部活动中心、更新活动器材。2009年7月新活动中心大楼正式落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深受老干部欢迎。
在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上,她着重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观”“三德”教育,积极倡导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勤奋爱岗的敬业精神。组织开展了“三个一、三个心”主题实践活动。每月和老干部至少通一次电话,及时了解老干部情况;每季度组织老干部至少传达一次上级精神,学习有关文件;每年深入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一次,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上。要求工作人员对待老干部像对待亲人一样,用“真心、爱心和耐心”为他们服务。一天,她发现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同志气色和情绪不对,就主动找老同志了解情况,原来是与儿媳发生了矛盾,柴丹娜主动找到老人的儿媳做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从此,老同志心情舒畅了。她的努力拉近了与老干部的距离,贴近了与老干部的感情,被老干部亲切地称为“好闺女”。
她对工作人员也像对待亲姐妹一样,处处关心,事事照顾。活动中心有职工19人,无论是哪家有红白喜事,她都到场帮着张罗。2008年6月7日,正是她儿子高考的第一天。单位职工董淑荣的母亲去世了,她得知后二话没说,直奔殡仪馆,帮助料理后事。回到家后已经是晚上了,儿子生气地说:“你心里只有单位的事。”在她的心里,单位的事确实比家里的事重要。
加强服务,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
她以儿女对父母一样的感情对老干部开展服务。全县老干部有28%是空巢老人,和子女相聚机会少。为了让他们精神生活更丰富,内心世界更和谐,每到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她都给每位老干部发一条祝福短信,以浓浓的情谊温暖老同志的心。七一前夕,组织实职副县级老干部集体过政治生日,她亲自定制蛋糕,写上“祝我们党永葆青春,祝老领导生日快乐”,老同志们无比兴奋。
老干部的健康是她牵挂的大事。为了使老同志有健康的身体,她请资深医学专家的父亲义务为老干部讲解养生保健知识。她还充分发挥医学特长,坚持每天早来半小时,义务为老同志测血压,每周给老干部推荐一两个健康菜谱。每年的老干部健康体检,她更是楼上楼下地跑,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体检,常常是老干部做完了体检,她也累得走不动路了。
老干部的需要就是她的工作任务。一些老干部不会用手机发短信,不会用电脑上网,不会用自动取款机。为了让老同志生活更方便,她组织开设了电脑初级班,亲自授课,手把手教他们使用高科技产品。对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干部,她上门教学。89岁高龄的老干部吕国英,用半年时间学会电脑,与远在深圳的儿子视频聊天,老干部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方便与老干部联系,她把自己手机号设为服务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老同志不论什么时候有事,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她。2007年6月6日凌晨2点多钟,老干部耿立业在家中突发脑出血死亡,儿子不在本地,老伴慌了神,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情急之中拨通了柴丹娜的手机。她一路小跑来到老人家中,擦干老人脸上的血迹,给老人穿上了生前最喜欢的军装,一直帮助办完丧事。他的子女回到长岭,为表谢意,送来3000元钱,被她谢绝。
有的老干部老伴去世后,内心特别孤独,子女都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离休干部罗恒文有再婚的想法,可孩子们不理解,坚决反对。她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劝解罗老的子女,终于赢得子女们的支持,她为罗老介绍一位贤惠朴实的老伴,老同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结合社区“四就近”服务工作,根据老干部居住情况,组建了由理发店、超市、诊所、饭店、家政服务等行业构成的为老干部服务网络,为老干部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老同志生活。
加强政治建设,提升“老有所为”水平
她以活动中心为依托,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日活动。把每月20日定为学习日,提前通知每位老干部,认真记录学习情况,学习后认真听取老干部意见。每遇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时事,她都主动准备讲义,亲自为老干部讲解。通过理论辅导讲座、形势报告会、专题研讨等方式,做到贴近县情、贴近形势、贴近热点,使老干部紧跟时代“不落伍”、思想认识“不掉队”、政治学习“不误点”,与形势发展保持认识一致,步调一致。有时学习日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为了让老干部们安全回家,她就自掏腰包,给老干部付打车钱。对卧病在床的老干部,她把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等学习资料送到老干部家中,保证每一位老同志了解上级精神。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服务质量重在细节。”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把每一件好事做实,实事办好,每组织一次老干部活动,她都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组织老同志参观,她都提前踩点,认真研究每一个细节。20年来,老干部参加的每一项活动,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每一件小事都办到了老干部的心坎上。
她带领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在全县开展的“推动三城创建、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中,广泛征求老干部建议,有34名离退休干部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她帮助关工委的老同志协调资金12万元,救助贫困学生400多名,组织老干部报告团深入中小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很好效果。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她组织老干部捐款2万多元,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好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柴丹娜就是这样,用一片真情映红了绚丽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