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明1983年调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党委老干部局工作,1994年任宁夏老年大学服务处处长、专职副校长至今,是位在老干部工作战线奋斗20多年的老同志。20多年来,他从事老干部工作,热爱老干部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对待老干部工作,信念从未动摇过,热情从未衰退过。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自觉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成绩,在老年教育事业中实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身价值,受到领导、同事和老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一、坚定信心,满腔热情,勇挑重任
    1994年,他服从组织决定到宁夏老年大学任职。当时学校办学场地狭小,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学员巩固率低,生源人数徘徊不前,办学难度很大。有人劝他,到老年大学这样有职无权的单位,没什么发展,不如留在机关当处长。但吴自明认为,“党把我从农家子弟培养成国家干部、共产党员,组织安排我办老年大学,是对我的信任。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很重视,在老年大学工作前途光明”。他怀着对老年教育的坚定信心和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立志把宁夏老年大学办成在自治区有示范性、西北地区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老年学校。
    吴自明是一个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会不顾一切地去钻研、去闯、去拼的人。上任后,他认真研究了老年大学的现状,召集工作人员、教师学员座谈,广泛征求意见,找出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不利因素,明确工作思路。他积极主动向上级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反映学校存在的困难,充分发挥由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的社会协调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场合宣传老年大学,强调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性,聘请高水平的教师,筹措办学经费,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稳定和增加学员数量。
    他根据党的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对为什么要办好老年大学、怎样才算办得好、怎样才能办得好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明确了宁夏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目的、方针和奋斗目标,制定了衡量办学质量的标准,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理论观点,撰写了多篇专题论文。这些论文受到老年教育界同仁们的肯定和赞赏,有的在西北五省区会上交流,有的在全国性老年教育刊物上发表,有的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优秀论文。他撰写的《也谈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推荐,被东亚地区高龄教育学术研究会选中。2004年,在台湾召开的学术交流会上他作为大陆唯一的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宣读了论文。他总结宁夏老年大学办学经验撰写的《采取三轮驱动方式,争取老年大学新的巩固、发展和提高》,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推荐,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受到好评。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他注意总结经验,提出“用健康有趣的活动吸引学员,用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学员,用丰富科学的知识武装学员,用简便实用的技能培养学员,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提高学员,用学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学员,用学校集体的荣誉鼓舞学员”的办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产生了很好的效应。他起草制定的《宁夏老年大学试行章程(草案)》试行后,进一步规范了宁夏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办学质量,宁夏老年大学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有些人认为老年大学是个清闲养老的地方,工作没什么压力,能干成啥算啥,不必太认真。但吴自明不这么认为,经常提醒告诫工作人员,老年大学好比公园里的小草,虽然不像鲜花那样绚丽夺目,招来众多人的欣赏,但它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我们作为“园丁”就要倾注心血来浇灌这片绿草,使它始终保持郁郁葱葱,冬夏常青,我们不图金杯、银杯,要图在老同志中留个好的口碑,以自己的积极作为,使老年大学取得应有的地位。
    为了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壮大学员队伍,扩大办学规模,他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师的聘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广大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注意满足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和爱好,教学管理上注意为学员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教材选用上注重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教师聘用上注重知识渊博,口头表达能力强,讲课生动吸引人。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为了老同志、学校一切工作要让老同志满意的“入学自愿,专业自选,纪律自尊,学习自觉,退学自由”的学员管理“五自原则”。同时,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把分散在一些社区的自发晨练点吸收到老年大学活动站中来,采取选好一个站长、请好一个教练、找好一块场地、配好一套音响、协调好一方关系的管理措施,为老同志提供活动平台,大大地吸引了众多中老年人。目前,活跃在社区、广场和公园的健身站已发展到27个,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超过2000人,成为银川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社会老人就是从这里了解老年大学,成为老年大学学员。
    他亲自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文体娱乐类,参观游览类,技能性专业课的研习展示类,思想教育类,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类等。如每年组织一次2000多名学员参加声势浩大的运动会;组建老年大学合唱团、文艺队经常参加各类大型比赛、庆典活动,深入到机关、学校、部队、工厂联欢慰问;利用多种场合举办学员的书画、摄影、剪纸工艺作品展览;组织学员参加区内外的各类展示比赛;组织学员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
    为了加强学员思想政治工作,他提议成立了老年大学学员临时党组织,开展党的知识和时政知识竞赛。他还把组织学员服务社会作为宣传老年大学的窗口,每年都要组织学员植树造林,认育市民林;为群众义务写春联;组织演讲团到大专院校演讲,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学员向贫困地区和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既满足了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也为老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老同志发挥了才能,实现了自我价值。老同志在老年大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认识了老年大学,喜欢老年大学,不愿意离开老年大学,老年大学以它自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老同志,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在校人数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学校还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评为“十佳群艺之星”,“支教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
    三、作风严谨,以身作则,效果显著
    吴自明让许多人敬佩和折服的,不仅仅是他对事业的那分执著追求,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以及老年大学这些年取得的突出成绩,更为重要的是他正直的人品,严谨的作风,还有身上时时处处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常说老年大学权力不大,但办好老年大学的责任重大;工作人员不多,但需要做的事很多。在老年大学当领导实际是服务,既是公务员又是服务员,服务还必须全心全意,必须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他把服务贯穿在老年大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在做每项工作中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形成了大事直接抓、难事亲自抓、小事参与抓的工作作风。为使每项活动都具有吸引力,取得明显效果,让老同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耗费了大量心血。如演讲比赛,每份演讲稿他都亲自修改;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亲自选,路线亲自定,组织方案亲自起草,队伍亲自组织,参观活动亲自带领;每次展览,从作品征集、展具筹备以及到现场布置、摆放,他都亲自参与;每次祝寿活动,祝寿诗的采访、创作、筛选亲自过问,议程亲自拟定,大会亲自主持。多年来,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已成习惯,下班后他还在想今日工作完成的如何,下一步怎么去干,就连双休日也常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他常常走在路上想工作,回到家里想工作,有时半夜突然想起一件事,着急等不到天亮,就打电话与学校其他同志商量或布置。有人说他对老年大学工作痴迷了,有人说他是工作狂,有人说他已忘了家,这一点也不夸张。家里的事他全交给了退休的老伴,大事小事一概不管,而在老年大学就连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板凳这些具体小事,他都亲自参与做,老年大学就是他的家。由于常常超负荷工作,休息不好,曾多次晕倒在办公室。2006年干部体检时,发现患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左耳膜穿孔,肾囊肿,甲状腺有占位病变等多种疾病。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但一想到将要承办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西北地区各理事联席会和学校22届运动会,他婉言谢绝,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上。
    他重视老年大学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工作人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思想上严格要求。他制定的“讲学习,看读书笔记,比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成果;讲政治,看爱岗敬业精神,比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讲正气,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和态度,比团结协作精神”的“三讲、三看、三比”制度成为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工作人员队伍的作风不断转变,态度不断端正,凝聚力不断增强,效率不断提高,学校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有条不紊。学员们说没见过像吴校长这样敬业的领导,没见过老年大学这么团结有战斗力的队伍。近年来,老年大学多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或“先进工作者”。服务处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经过吴自明的不懈努力,宁夏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员们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知识和技能普遍增长,老有所为服务社会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日本岛根县民间访问团先后两次来校访问,兄弟省区老年大学也多次到学校参观学习。2000年8月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时,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9月,吴自明受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委托,组团代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参加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2005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常务理事、副会长。
    “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踢”,吴自明正是以只争朝夕、坚韧不拔的信念,以对党的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事业的忘我奉献精神,实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身价值。他为之倾注过汗水和心血的宁夏老年大学已基本实现了“在宁夏有示范性、西北地区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