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6年8月的木樨地活动站,是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所属6个活动站中成立最早、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最多的一个活动站。全站现有工作人员7人,服务管理着公安部机关离退休干部370人,其中局级干部90人、处级干部224人。多年来,木樨地活动站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各处室和离退休干部热情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老干部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为主线,以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目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热心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老同志送温暖、解忧愁、办实事,赢得上级领导和许多老同志的好评。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夯实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基础
在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一幢公安部宿舍楼下,有套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米的单元房就是木樨地活动站所在地。屋里装修简陋却很整洁,离退休老同志来到这里,站里工作人员都会热情地迎上去,同时拉过一把椅子,递上一杯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使老同志顿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木樨地活动站特别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要求大家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尊重和爱护老同志,以真挚的情感和极大的热情,主动做好为老同志服务的各项工作。平时不论多忙,他们坚持每周安排半天学习,并形成制度。除了参加部机关统一布置的理论学习和专项教育活动外,要求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相关政策、业务知识,开阔眼界和工作思路,提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这个站里,不论站长、副站长,还是一般干部,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老同志的服务员。木樨地活动站站长魏相亭手头有本全站离退休人员花名册,里面勾勾画画有许多修改,页角都翻卷了边,显然已用了很长时间。问起站里离退休人员情况,他几乎都能做到“提名知情”,如数家珍地说出此人的原单位、职务及家庭人口、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在魏相亭站长带领下,全站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岗位,努力掌握服务好老同志的基本功。在看望、慰问生病的老同志,参与逝世老同志后事料理过程中,他们感悟人生,淡泊名利,弘扬孝道,净化心灵,以孝敬父母之心为每位离退休干部提供优质的服务。
木樨地站服务的离退休干部中,党员占93%以上,离休干部近1/4,他们大多数具有40年以上的党龄。这些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离退休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注部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木樨地站为满足老同志这些需求,一是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等政治待遇的制度,每逢电视直播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领导讲话,或是部里统一组织的学习讲座、报告会等,都提前做好通知、组织工作,尽可能让每个支部、每位老同志都不误收听收看;没能看到的,工作人员事后就将相关材料、光盘等摆放在活动站阅览室或发到支部,让老同志及时了解中央的重要活动、重大决策以及公安部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比如2011年“两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木樨地活动站有19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多年来,这些支部在广大离退休干部与上级党委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照顾老同志学习、生活等许多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10年8月,中央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木樨地站根据局机关党委统一部署,首先,抓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班人的学习,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在各支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党员之间开展“一帮一”互助友爱活动,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其次,注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了远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近学活动站退休干部、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荣获“终身成就奖”的乌国庆的活动,推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第三,针对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现象日益突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支部学习活动的老同志越来越多,活动站通过自愿结合或支部指派的方式“结对子”,让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差的,年龄小的帮助年龄大的,使不能参加活动的老同志减轻了失落感、孤独感。工作人员还经常上门看望,给老同志送上学习材料,介绍各支部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不出家门也能听到组织的声音,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对处于不同层次的离退休干部,活动站也提出不同要求: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主要鼓励他们与疾病作斗争,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负担,为后代的成长进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年龄在65岁到75岁之间、身体条件又好的老同志,主要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撰写回忆录,参加文体活动、治安巡逻、社区服务等;对新退休的党员干部,则要求他们永葆本色,发挥自身特长,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目前,木樨地活动站除了乌国庆外,还有许多老同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标准。如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王初、侯西斌,均已90多岁高龄,他们没有因离休而淡化组织观念,没有因过去职位高、贡献大而当“特殊党员”,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热情,坚持参加党组织生活。85岁的离休干部陈若林,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先后四次向灾区新建的66所学校赠送了总价值28万多元的图书,体现了一位老党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88岁的王爱民离休20多年来,一直认真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所在的第三党支部曾5次被评为先进支部,他本人两次被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大家誉为“八旬老革命、六届好书记”。
坚持以人为本,在深化、
细化、规范化服务上下功夫
据魏相亭站长介绍,木樨地站的老同志居住地比较分散,丰台、海淀、石景山几个区都有,可谓点多、面广、线长。针对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现象日益突出,常年患病卧床、丧偶独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逐年增多的情况,他们在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注意在深化、细化、规范化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把活动站建成为离退休干部的学习站、服务站、保健站,成为老干部满意的温馨和谐之家。
这个站最初只有一处活动室,近几年随着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原有活动室已不能满足需要。在局里和有关单位协调、支持下,他们在退休人员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又建了三个活动点,方便老同志就近参加活动。不仅想方设法增加活动场所,凡是与老同志有关的事情,他们都首先设身处地为老同志着想,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不给老同志添麻烦。比如有事通知老同志,他们不是像有些单位那样拨通电话放录音,不管对方有没有人接听、听清楚没有,放完录音就算完成任务,而是不论通知什么事情都挨家挨户打电话,遇有听力不好的老同志,他们就很耐心地反复讲,直到老同志听明白,他们心里才踏实。再比如报销医药费,有些花销大的老同志总想及时拿到钱,全站人多报销量也大,工作人员就每星期为老同志到部机关报销一次。有时候因某些情况一时没能报销,怕老同志着急,他们就先耐心解释一下,待问题解决后再给老同志送上门。这几年他们平均每年为2800多人次报销医药费,金额达300余万元,基本无差错,而且直接转到老同志的银行账户上,老同志们非常满意。
对家庭和身体情况特殊的离退休老同志,木樨地站从细微之处入手,给予更加人性化的关怀照顾。如对住地较远又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每逢集体活动,站里都派车接送。年已90岁高龄的退休干部于玉坤老人,身边无子女,又患多种慢性病,双腿无法走路,出行只能靠轮椅。木樨地站将她确定为重点服务对象,责任落实到人,除节假日看望慰问外,分管局领导和活动站负责人坚持不定期走访,不仅在生活起居上尽量照顾,还给她送去组织上的关怀、精神上的慰藉。老人去医院或有什么需求用车,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工作人员有时受点儿委屈,也毫无怨言。
魏相亭站长说:“这件事给我们敲了警钟,尽管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提醒我们,对有特殊情况的老同志,我们的服务、照顾工作一定要更超前预测、更细致入微。在这方面,我们还真得开动脑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追求,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