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石油管理局是一个有40多年勘探开发历史的大型石油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17269人,其中离退休干部5476人。多年来,该局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以实施“六个老有”方针为目标,从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围绕稳定抓教育,优化管理抓服务,认真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保持了老同志队伍的稳定。多次荣获湖北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深化改革,探索离退休工作新路子
    1997年以前,该局离退休工作实行的是二级厂处分散管理的体制。基层单位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处理老同志的事,从而影响了中心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1997年,按照“系统化管理,区域化服务”的要求,对离退休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全局1万多名离退休人员从40多个二级单位分离出来,直接划归局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管理。局成立了离退休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局党委副书记分管全局离退休工作。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下设20个基层管理站(科),根据老同志居住分布情况,以居住区域为基础,划分了121个自管区和650个自管组。离退休管理处设党委,各自管区、组分别建立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改革,理顺了关系,完善了网络,规范了管理,初步建立起离退休管理新体制,为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善制度,建立“两项待遇”保障新机制
    为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该处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离退休人员管理规定》,从离退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等23个方面规范了离退休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定了《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规定》,从党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等七个方面规范了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这两项《规定》的实施,在全局建立起了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保障机制,使离退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了老同志“两项待遇”的落实。
    老同志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多年来,该处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的阅文、参加重要会议、政治学习、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老同志政治待遇的落实。全处17个基层管理站都建立了阅文室,定期组织老干部阅读有关文件,让老同志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及上级的有关政策。为满足老同志政治学习的需要,该处每年订阅报刊杂志4000多份,分发给离退休老同志中的骨干,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每年召开一至两次老同志代表座谈会,请管理局的党政领导向老同志通报改革和生产经营形势,并充分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老同志中蕴藏着极大的政治热情,为了激励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该处以“政治学习好、发挥作用好、健心强体好、关爱下一代好、团结互助好”为内容,在离退休人员中开展争创“五好”活动,先后树立了“关心油田老有所为的退休干部杨寿山”、“热心党务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寿宝义”、“关心青少年,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离休干部苗兰花”等百名先进典型。
    石油战线的老同志,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油田建设奉献出了青春年华,关心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是离退休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基于这种认识,该处在落实老同志的生活待遇上本着从优的原则,坚持做到“六个到位”,即:养老金足额发放无拖欠,医疗费按规定及时报销到位;生活补贴和各种费用发放到位;急重病转院治疗和公务活动用车保证到位;疗休养、体检和慰问工作组织到位;离休干部、生活不能自理的同志、遗属上门包户服务到位;生活物品发放到位。前几年,企业经济形势不好,不少单位职工发不全工资,但老同志的养老金从没有被拖欠。制定医疗费报销政策时,不仅在报销比例上向离退休人员倾斜,还为他们增设大病医疗保险,解除老同志患重病医疗费不足的后顾之忧。最近几年,随着“红色之旅”活动的兴起,老同志们都有外出参观旅游的要求。该处因势利导,把对老同志的思想教育与参观旅游结合起来,开发了“革命老区红色之旅”、“海南、港澳专列游”、“上川江、下江南”等服务项目。三年来,共组织85批、1750名老同志外出参观旅游,考察工农业生产,使老同志在饱览祖国秀美山河的同时,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服务新水平
    多年来,该处坚持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该处领导“一班人”,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他们情为老同志所系,利为老同志所谋,把为老同志服务当作第一要务。2003年,在总结过去管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该处提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口号,开展了以“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难”为内容的“三百”活动。全处200多名工作人员分区划块,与离退休人员中的困难户建立了联系户,落实了重点帮扶措施,责任到人,包干到户。四名处领导每人分别与五户特困家庭建立联系户,处机关十多名科室长每人与三户特困家庭建立联系户,经常深入到联系户家庭走访慰问,不仅在勤走、细问上动脑筋,而且在“解难”上下功夫,帮助老同志四处奔走,解决生活困难补助、大额医疗费报销、住房购买及子女就业等方面问题800多个。每当老同志遇到急难问题,处领导总是及时到现场为老同志排忧解难。2004年7月19日,江汉油田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矿区多处家属区被淹,而居住在一楼的多数是老同志,家里都进了水。灾情发生后,离退休处领导带领机关科室长和基层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最严重的油建小区,趟着齐腰深的水,挨家挨户看望老同志,并组织人员帮助淹水家庭转移家具,将年龄大、身体有病的老同志转移到安全地方。整整两天两夜,共帮助100多户受灾家庭排水抗灾。
    为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该处统一印制了承诺服务卡,做到离退休人员每户一卡,老同志遇到急难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2004年3月2日,第11管理站患“间歇性精神病”的独居老人黄世伟突然失踪,站领导十分着急,派专人负责寻找,一找就是几个月。7月10日,当得知黄世伟因想念在重庆的儿子而出走,流落在重庆云阳盘石镇的消息后,管理处马上派人到盘石镇将他接回。为帮他寻找20多年没有音讯的儿子和没有联系的老家亲人,工作人员多方打听,终于将他远在四川老家的亲人找到,大年初二让他与亲人团聚。黄世伟生日那天,站里还为他举办生日晚会,黄世伟给大家唱出了他心灵的那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三百”活动开展三年来,该处共走访、慰问离退休人员38570人次,深入医院病房慰问住院病人2600多人次,为700多名年满70岁、80周岁的老人生日祝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咨询70多次,为730名离退休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帮助老同志解决大额医疗费报销问题50多个,调解老同志邻里、家庭纠纷85起,接待、处理来信来访160人次。
    四、创新活动,打造精神文化新家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处不断创新文体活动内容和方式,着力抓好老年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老同志中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努力为他们打造精神文化新家园。
    老年活动场所是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学习知识的课堂,文体活动的场所,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家园。该处以老年活动场所为平台,构建老年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老年活动场所网点建设上,一是抓硬件建设。根据油田矿区离退休老同志居住分散,文化生活单调的特点,采取分区划块,就近设点的方法,修建基层活动室,方便老同志就近活动。到目前为止,全油田有活动室(点)59个,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二是抓活动室的软环境建设。基层活动室都建立了老同志阅览室和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内摆放着各种报刊杂志,供老同志学习。党员活动室布置了学习心得栏,并将党旗、入党誓词布置在党员活动室,积极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该处活动中心建设的经验先后在湖北省、集团公司作经验介绍。
    坚持办好老年大学。他们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开设班级、选择专业,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卫生保健常识教育融为一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老同志的生活。老年大学开办16年来,已从建校之初的三个专业、193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一所总校、18所分校、12个专业,每年在校学员1200多人,累计培训学员12270人次。近五年来,老年大学学员的作品有500多幅在全省、全国和集团公司获奖。2005年,该处投入1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电化教室、音乐教室和书画室、排练厅,可容纳350名学员同时上课的综合性老年大学教学楼。老年大学已成为老同志结交朋友的场所,书写人生第二春的课堂,终身教育的学习基地。
    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宛如一条彩带,将百里油城的老同志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年来,该处通过老年文体活动这条纽带,为老同志精心搭建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在日常活动中,坚持以小型多样为主、自娱自乐为主、老同志广泛参与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型活动的辐射作用和基层管理站的普及引导作用,实施了“321工程”,即:每年举办100场门球赛、100场台球赛、排演100个文艺节目;每年举行两次大型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千人千幅书画、摄影作品展。老年活动立足社区,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文体活动长流水、不断线。充分发挥文体协会的骨干作用和老年艺术团的精品效应作用,培育出一批精品,走出了油田,走向了全省和全国。近五年来,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文体骨干培训班74次,培训3300人次,自编自演文艺节目740个,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比赛1449场,举办全局性的大型文体活动58次,展出书画作品5600多幅,组队参加湖北省、集团公司和全国各类演出、比赛和作品展61次,获得各种奖项2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