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平凡的党员,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然而,她的平凡又如此令人敬重:凭着一份忠诚——让党放心,带着一片真情——让老干部满意,本着一种认识——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事业来对待,她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把党和组织的温暖传递开来,让老干部在“凝聚力工程”的旗帜下安享幸福晚年。
她就是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老干部工作站负责人卜紫英。
卜紫英原是华阳街道组织科主任科员,2003年任街道老干部专职工作者,2007年9月退休后被聘为街道老干部工作站负责人,工作范围涵盖社区老干部及机关离退休干部300多人。作为基层第一线的专职社区老干部工作者,卜紫英在华阳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怀着一份为老服务的真诚之心,以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地为老干部服务。工作中的卜紫英永远充满激情和干劲。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老干部有需求,她便会毫不犹豫地奔走于为老干部服务的路上,无论春夏秋冬,白天还是晚上。她这一切不计回报的付出,在得到了老同志无比信任的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同志,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服务老干部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关爱之情。
要想做好工作,光靠8小时是不够的
在卜紫英从事老干部工作近九年来,她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在老干部工作站建设上从无到有,建章立制,健全了网格分工服务联系制、“四个必须”、“六个必访”、走访台账、电子档案等机制性做法,形成了“街道—4个网格—21个居民区”的“三级网络”。在她的带领下,老干部工作站的人员分头包干网格及居民区,块里的老干部生活起居、身体如何、家庭、子女什么情况,人人都像活字典,心中揣着一本账。有了这本账,就有了服务好老干部的底气。
卜紫英常说:要想做好工作,光靠8小时是不够的,尤其在华阳,名声在外,别人没做的,我们要做;别人已经做的,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街道90余位离退休干部,每户家庭卜紫英都亲身走访过;社区老干部中的学习组长、局级享局级、独居和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她也利用双休日一一上门看望,许多老干部都把她视作“知己”,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为方便老干部,2004年她创设了“社区老干部免费服务点”,每月8号在街道敬老院底楼为老干部免费理发、洗澡。2005年开始编印《华阳老干部工作信息》。2006年她探索了老干部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2007年加强条块联手和上海市光明食品集团老干部工作部签约共建。2008年随着老干部“后双高期”的来临,回原单位过组织生活或参加活动越来越不方便。发现这一情况后,卜紫英开动脑筋想办法,配合党工委组建了社区老干部四个子网格党支部和一个社区党总支。为了把这一新鲜事物运作好,卜紫英作了许多探索。她指定工作站分工联系各网格支部,通过下网格、参加支委会、家访等各种形式,面对面与老干部各网格支部和居民区党小组接触沟通,了解和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老干部科,提醒党工委对老干部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前瞻思考、落实解决。同时配合老干部科以关怀、项目和活动为支撑,在各居民区党组织支持下,让老干部年年月月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学习上,每一次主题选定、学习材料、主讲人员、人员通知直至午餐的考虑,她都会精心安排,每(双)月一次居民区学习会、每季一次街道老干部学习组长例会、每年一次大型理论学习交流会、一年两次“三看教育”外出学习活动、不能出来的年老体弱者就送学上门,让他们同样感受组织的牵挂和温暖。敬老节期间每年组织大型系列活动,让老干部高兴、尽兴。同时,她发动工作站积极挖掘老干部中的能人志士,一批在党务运作、理论研究、党课报告、书画摄影上有特长的老干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了基层民主政治、关心下一代协会、书画沙龙、公益募捐等各种活动。2010年“华阳老干部与世博同行倡议会”在长宁区影响面很广。2011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卜紫英又倡议社区老干部党总支建立了党史(二卷)学习小组,为纪念建党90周年带头起跑,在社区内反响热烈,老干部活动越搞越红火。
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卜紫英自己的父亲是位离休干部,所以在感情上她容易与老干部们亲近,遇事也经常会为老干部换位思考。她常常说,老干部工作要讲“三个情”和“两个性”。“三个情”即讲真情,像对父母一样真心实意服务于老干部;讲热情,接待老干部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热情帮助;讲激情,慢吞吞出不了业绩,思想火花要及时记取,想到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两个性”即思想性,老干部工作无小事,凡事都要用心思考;责任性,工作者是代表党组织与老干部接触,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
老干部老杜患有尿毒症,一星期内需3次血透,唯一领养的儿子又忙于工作。为此,卜紫英在党工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联系大众出租车定时接送,安排工作站专人重点照应她。遇到节假日卜紫英还会自掏腰包买了老杜喜欢吃的东西到医院探望,宽慰她、鼓励她,协助医生实施治疗方案,比老杜儿子还要上心。
2004年除夕夜,下班后大家都准备回家过年,卜紫英却在此时接到一位刚划转的老干部家属报丧电话,她放下电话马上赶到老干部家,代表单位先送上慰问金、安抚家属。接着几天与家属安排告别仪式、拟写悼词,初四那天顺利地组织了告别会,给了家属莫大的安慰。看到这一切,周边的人们都称赞“华阳凝聚力果然名不虚传”。
2006年卜紫英的母亲不幸过世,但大殓那天正值街道举行“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午她照旧紧张地忙碌着会务并站在讲台上演讲社区老干部的动人事迹,下午她再赶去参加自己母亲的追悼大会,之前没有请过一天公休,也没有告诉单位里任何一个人,第二天见她戴上黑纱,同事们才知道这一情况。卜紫英自己写下了一句座右铭“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而她也的确身体力行,带头践行了这一誓言。
老干部工作要常给自己出难题
作为一名负有经验的老同志,卜紫英不满足和止步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性向党工委、老干部科献计献策,做了不少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当前要满足“后双高期”老干部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单凭街道老干部科和工作站这几个人手,显然远远不够。卜紫英提出:老干部有事,工作站可以应急、应当应急,但不能单纯应急,要立足于对社区老干部多元需求的制度化回应,为不同需求寻找和搭配相应的解决途径,动员社会各方面人财物资源,来共同服务于老干部。
在卜紫英建议下,2008年3月街道老干部科和社区“四个中心”(社区卫生中心、事务受理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举行了签约,通过承诺签约,“四个中心”为老干部配备了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阅文、读书、电影、维护空调、修理家电、每月定期为老干部服务理发等具体服务举措。卜紫英还积极动员社区老干部原单位及驻区单位的资源,先后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电器集团等结对共建,街道定期与企业沟通老干部信息;共建单位则向社区开放其党校师资、企业文化、农场资源等,协助提供老干部“三看活动”场地。除此外,卜紫英更注重发挥社区老年协会等社会性组织的力量,动员老年协会会员、老干部的邻居、楼组长等与老干部结对,每年召开点评激励大会,组建了一支热心的“家门口”志愿者,使之成为了老干部身边的“保护者”。条块结合,内外呼应,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许多单位和组织为老干部服务由“分外”变成“分内”、“帮忙”变成“责任”,带动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服务老干部的良好氛围。
卜紫英,她就是这样一个爱岗敬业令人敬佩的老干部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数年来,华阳街道连续荣获上海市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上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卜紫英功不可没。她用真挚的情感服务于老干部,做好老同志的贴心人;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用体贴入微的服务,把党和组织的温暖真正送到了老干部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