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为重点 创一流老干部工作 ——记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党委老干部一处
2016-12-30 10:59 编辑:家网编辑15
从1992年宝钢离退休人员实行集中管理以来,该处全面落实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总体要求。在老干部工作中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从宝钢的实际和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实际出发,以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为重点,努力争创一流的老干部工作。
一、争取领导重视,进一步健全完善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老干部工作运行机制
他们积极争取公司党政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该公司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并且身体力行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及时向老干部代表传达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每年向老同志通报宝钢企业经营、改革、资产重组等重大情况。公司党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都及时听取老干部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重大纪念事件或重大节日时,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和老干部们一起参加有关活动。根据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他们相继完善和建立了领导责任制、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和党员学习、教育机制、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结对关心机制、老干部(老年)大学运行机制、老年文体活动机制、特困救助机制等等。并且积极加强与组织、人事、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的协调,每年对老干部工作进行筹划,分工负责,合力推进,构筑了老干部工作网络体系和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运行机制,保持了老干部各项工作的长效机制的规范运行。
二、突出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这个主题,提升老干部整体形象
他们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一手抓维护老干部的整体利益,一手抓维护老干部的整体形象,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举措,保持了广大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1.认真扎实组织开展了离退休干部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形成了“六看一新”的宝钢离退休干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即“政治坚定看言行;组织活动看参与;党纪国法看遵守;社区家庭看爱心;发挥余热看奉献;老有所为形象新”)得到了上级督导组和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李沛泉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离休干部第三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孙荣斌等四名老干部被评为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党员”。
2.坚持加强所属1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做到“五同”,即与公司党的建设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同检查、同表彰。坚持从制度建设着手,巩固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不断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各离退休党支部坚持每月一至两次的党组织生活,每年一次离退休党建工作研讨,每两年一次以“政治思想与学习、组织观念与组织生活,老有所为与维护形象”为内容的党员民主评议、每两年一次评比表彰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和好党员,每年评选一次“健康老人”等。为适应老干部普遍进入高龄的新情况,他们实行一名在职党员工作者担任离休干部党支部的联络员,协助做好具体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3.坚持抓好时事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老干部大学资源定期举办老干部理论学习班以及国内外形势报告会。形成了适应老同志特点的“六个结合”的学习形式和方法,即:“个人自学与集体学、通读与重点学、讨论与开卷测试、辅导报告与读书班,心得交流与知识竞赛、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每年组织四至五次高质量的大型报告会,加深老同志们对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为宝钢发展献计献策,为社区、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出力。10多年来,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生活参与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三、抓住落实好老干部各项生活待遇这个重点,多办实事、快办实事、办好实事
他们努力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坚持以老同志为本,把公司对老干部的关怀落到实处,暖到老同志心上。首先,坚决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大病医疗救助有保障,确保老干部工作的经费落实。他们为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工作年龄已到80岁的21位离休干部办理了优诊卡;较好地解决了离休干部因生重病、抢救等发生的医保外特殊用药费用。对生大病、重病老干部实施医疗救助金;加大了困难补助的力度,对生活困难和特困的离退休老干部给予及时补助。解决了老干部看病和困难的后顾之忧。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前一年完成了上海市要求的离休干部住房解困工作,解困39人(次),金额230.2万元。其次,积极开拓和加强了对老干部的个性化服务。针对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特点,为提高老同志的生活质量,从2003年开始实施工作人员与高龄离休干部结对工作,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和走访关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对口联系卡、每周上门或电话问候。对高龄、特困、孤老、重病、等老干部给以特殊而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坚持上门服务,及时帮助解决有关困难,使最需要照顾解困的老干部得到安慰和温暖,三年来走访慰问老同志3476人次。每年为离休干部“寿星”逢五满十上门祝寿。全面推进并落实了全体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社区关爱工作,使老干部在社区多得到一份关心和照顾。每年精心组织全体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上门为离休干部“送清凉”。再次,坚持数年为老同志办实事。为保障老同志行走安全,他们多方联系在老干部活动室门前马路设置了人行横道线;为了方便高龄和体弱的老同志来活动室参加活动,专门对只有三层的活动楼增设了电梯。为门球场增设座椅等。第四,坚持热心接待和及时处理解答老干部的来信来访。做到不推、不拖、不烦,事事有回音,切实维护了老干部的具体利益,保持了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和谐和稳定。
四、建好平台,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老年)大学的建设,发挥在老同志思想文化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1.搭建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平台。他们坚持从思想上、组织上、服务上支持宝钢关协开展工作,健全组织机构、活动制度、保证活动经费。发挥老干部们在宝钢青年思想教育和培育青少年成长中的政治工作优势,成立了“五老”宣讲团,为宝钢青年职工和企业所在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宝钢、爱岗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普教育,受教育人数有4800多人次。老同志们还与宝钢技校的10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帮助活动。离休干部肖维新荣获2005年“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05年宝钢关协被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搭建活动中心平台。他们加强了由离退休老同志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宝钢淞涛艺术团建设。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经费落实、排练、创作活动规范。该艺术团多次在全国和上海市有关比赛中获奖,2004年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第二届夕阳红青春常在”电视大赛,一举夺得金奖第一名。2005年12月参加文化部在海南省举办的“永远的辉煌”老年合唱节又获第一名,展示了上海老干部和宝钢老干部的艺术青春和精神。离休干部李沛泉谱写了“坚持八荣反对八耻”的歌曲,在老同志中教唱并在社区演出,被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2006年5月,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命名淞涛合唱团为上海市首批非职业优秀合唱团。为了提高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他们成立并开展十多项适合老同志兴趣和特点的文体协会活动,形成了普及与提高、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文体活动机制。如一年一次的老年之声歌会、拳操汇演;三年一次的老年运动会、老年人文化艺术节等。每逢重大纪念日,他们都组织融思想性、艺术性的群众文艺活动,陶冶情操,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他们组织开展的争做“健康老人”活动,受到老干部的欢迎,两年来评选出健康老人85人(次)。宝钢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老年体育先进单位”。
3.搭建老有所学平台。为满足老同志终身学习的愿望,创造好条件,不断加强和发挥好老干部(老年)大学主阵地作用。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校长、分管老干部工作的副书记、副经理任副校长。学校领导机构健全,有专职办学人员、经费保证,制度完善,设施齐全,有5000多平方米的教室。每年都召开校务委员会,研究解决了学校教学和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离休干部中有52.3%参加了老干部大学的学习。目前学校共开设了24个专业、80个班。每年有15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成为“银发大学生”。2004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的外国代表到学校参观并和学员交流,对中国老年人丰富多彩的幸福晚年生活大加赞扬。学校成为全国企业校委员会60多家老年大学中第一家示范校,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系统“先进集体”。
五、加强老干部工作者“四个能力”建设,创一流的老干部工作
他们坚持把“双热爱”(热爱老干部、热爱老干部工作)、创一流作为队伍建设的目标并贯穿工作始终。持续开展了争做学习型老干部工作者、创建学习型老干部工作者团队,实现一流老干部工作目标的活动。全面提升老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处党支部和处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勤政廉洁,认真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带领员工出色完成了老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处党支部2005年被集团有限公司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通过强化过程控制,着重加强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响应能力和改进能力。深化“双热爱”活动;强调追求“双热爱”创一流工作的系统性,形成“闭环管理”。力求结果的有效性,达到工作目标、目的和结果相统一。他们坚持每两个月一次老干部工作案例分析,每年召开处“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成果发布会”。实行员工双月业务学习制度,提高了服务知识和能力。连续两年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发布论文30篇。在工作人员中坚持开展每月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提高了服务水平。老干部工作者始终做到不论寒冬酷暑、深夜黎明、家庭医院、上班休假,参观游览,随时为老干部提供优质和满意服务,深得老干部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