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荣自1995年任杭钢离退休干部处处长以来,从事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有16年。他16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用真情和热心关爱着老干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老干部事业,用16年的辛勤工作和真情付出,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和老干部们的信任。单位先后荣获冶金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老干部先进活动室和浙江省老年电大先进办学单位等荣誉,而胡金荣自己却多次将各种荣誉让给别人,在默默奉献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任伊始就遇上了大难题

杭钢是家老国企,现有离休干部158人,退休干部2226人。胡金荣上任伊始,适逢杭钢体制改革,浙江省冶金工业局与杭钢重组成立浙江冶金集团(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由于当时组织、制度和管理上的各种原因,老干部待遇在衔接上存在一时不到位的问题,有些老同志为此反响强烈,让胡金荣这个新处长感到有点棘手。

怎么办?胡金荣一面学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在文件中找依据。一面虚心向有着多年老干部工作经验的同事请教,了解掌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他还抽调精干力量,带队到集团公司各单位、老干部中进行调研走访。

针对问题的症结,胡金荣建议集团公司健全基层各单位(子公司)老干部工作组织机构,设立兼管员,为老干部工作正常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杭钢集团公司和原省冶金局下属各单位在老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统一的地方,管理上有漏洞,不平衡。针对这个新情况,他主持研究制定了《杭钢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实施细则》、《杭钢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实施细则》、《杭钢离退休干部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新的管理制度,理清了管理权限,明确了管理职责,规范了管理范围,使老干部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了解掌握老干部工作的政策,了解掌握老干部工作的规律。胡金荣始终把加强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加强离退休干部处工作人员自身建设的几点意见》,把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知识学习和参加培训交流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一次老干部兼管员政策业务培训班,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工作本领,以感恩之心做好老干部工作。

“一肩挑”挑出一个新局面

19984月,胡金荣兼任了离退休干部处党委书记,两副担子一肩挑,胡金荣更忙了。尽管有着多年基层党务工作经验,对党务工作并不陌生,但胡金荣深知老干部是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党务工作有着特殊的要求,他把工作半径从原来的抓行政事务为主,扩大到行政事务和思想工作并重,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到行政工作之中。

老同志虽然离退休了,但对政治很关心,对学习很重视。胡金荣因势利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方式,把学习作为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抓手,加以认真落实。每年年初,他都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结合老干部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出思考题,在提高学习效果上动脑筋。他要求每次中心组学习时,在职科长以上干部必须有一人作中心发言,解答共同关心的问题,然后大家讨论补充。为了当好学习组长,他一空下来,就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老干部政策,不能断总结老干部工作的经验。近几年来,他先后在《浙江老年报》、《探索与研究》、《政工导报》等刊物发表学习体会文章20多篇。有些老同志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但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胡金荣就把编印好的学习资料送到病房和家中。老干部每年还有进集团公司党校培训的机会,通过党校的集中培训和每年两次的形势报告会,让老干部能及时了解形势和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杭钢的离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了83.4岁,居住分散。怎么样才能既满足老同志过组织生活的要求,减少老同志的不便呢?胡金荣一个又一个,一遍又一遍地征询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按居住地相对集中的要求,将原来6个党支部归并为2个党支部。并通过选举,为每个支部配备一名在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抓好工作。正常的组织生活促进了正常的组织发展,5名离休干部多年的入党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

在胡金荣的倡导下,离退休干部处还建立了党支部联络员制度,由处里的党员科长分头联系老干部,明确工作职责,深入开展“三服务”、“三贴近”活动(即:服务基层抓支部、服务党员抓关怀,服务群众抓实事和贴近老干部思想动态、贴近老干部关心热点、贴近老干部切身利益),把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在职党员开展“服务先锋”、老干部开展“夕阳先锋”活动,开展得认真扎实。杭州离休党支部及其党支部书记分别被评为浙江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浙江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荣誉称号。

胡金荣注重工作创新。他提出了以坚持每年公布“一次财务经费使用情况”(上年度老干部经费账目),组织“二次外出活动”(春秋季旅游),建立“三张信息卡”(急救卡、方便卡、结对卡),执行“四必访”(节日必访、住院必访、生日必访、发生重大问题必访),做到“五个有数”(家庭情况有数、学习情况有数、思想状况有数、身体状况有数、基本要求有数)为主要内容的亲情服务模式,以“三问三看”(问一问自己究竟在老干部工作中服务态度做得如何?看一看工作热情是否真诚?问一问自己究竟为离退休干部办了多少实事?看一看工作成效是否明显?问一问自己究竟在克难解困中想了多少办法?看一看工作本领是否增强?)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问责制,并建立了“恳谈沟通”、“走访慰问”、“住院汇报”等三个制度,使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杭钢父母最多的儿子”

老干部的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是胡金荣的心上事。对待老干部来访,他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总是不厌其烦,从不发脾气,直到老同志满意而归。老干部有什么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有需要的地方,直到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近年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老干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植入性器材的费用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年电大杭钢教学点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离退休干部住房补贴欢欢喜喜地拿到手了。建立了离休干部病重病危报告制度,开辟离休干部疗养点,加大了困难家庭帮扶力度。投入20余万元改善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活动室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善了阅览室、增设了健身房等。另外,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每年给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也有所增加。

杭钢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大部分都在山区农村,胡金荣每年都坚持走访慰问,了解离休干部的困难并帮助解决。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干部家住山东苍山,每当胡金荣等驱车一天、步行数小时到达老人家中时,老人都会激动得老泪纵横。为了表示对杭钢的感谢,老人还特地派儿子专程从山东送来了12吨大白菜。2010年,由于一些老干部对“援通呼叫器”的功能不够了解,安装时不配合。胡金荣就与处里的同志一起,挨家挨户地宣传“援通呼叫器”在就医和家政需求时的益处,做通了113名离休干部的工作,家家装上了“援通呼叫器”。他还为外地子公司的离休干部落实政治待遇,为山区离休干部购买蔬菜种子,解决老干部配药难,等等。胡金荣觉得为老同志办事,踏实,为老同志办成事,开心,因此赢得了老干部的一片称赞。

不了解的人以为,老干部工作简单、轻松,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胡金荣却是每天忙忙碌碌,就连家中亲人重病住院时都难以在病床前尽孝心。200410月至20053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胡金荣的母亲、爱人先后病故。在她们病重期间,因处里领导只有他一个人,他每天白天坚持工作,晚上才去医院照顾她们,如果其他老干部有事,他连晚上也没空去照顾母亲和爱人。常常由于劳累,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睡着了,睡过了站。半年下来,人瘦了近10斤,原来显胖的脸一下了憔悴了许多。家人责备、儿子抱怨,都没能改变他对离休干部的牵挂。2009年,83岁高龄的父亲中风,医院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兄妹们多次来电催促其回去。而此时恰逢一名老红军去世,他将照看重病老父亲的事托给兄妹后,就扑在老红军的后事料理上。在后事处理中比老干部亲生子女还忙,大家都称他是“杭钢父母最多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