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端榕因身患重病,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已经9个多月了。然而——

她对老同志还是那般倾情。

几天前,她下楼准备再去医院,邂逅82岁的杨文义拄着拐杖蹒跚着要上车,毫不犹疑地上前搀扶……“那个身子是多虚弱呀,她还是要过来扶我……”杨文义感动地说。

也是几天前,86岁的沈剑云,因为老伴的工资发生变化,想打电话去老干部处咨询一下。不曾想,电话习惯性地打到赵端榕家里了……“没关系,有什么事我帮您转告。”电话那头传来弱的声音,老沈连忙说不要了不要了,把电话给挂了。一会儿,电话还是打到她家里了……“哎呀,我怎么又打你那里去了!”老沈自责起来……

赵端榕是福建省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处长。11年间,她把老同志当成父母,尽情尽心去孝敬。2006年以来,连续4个年度公务员考核均被评为优秀,荣立三等功;2006年、2008年两次被省直党工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几年前的一天,大雨滂沱。沈剑云家阳台的积水快要漫到客厅了。“小赵,我家下水道堵了……”赵端榕备着棍子带着司机一起,来到老沈家里把下水道贯通了。第二天,其他老同志听了这事心里犯嘀咕:“这老沈太过分,家务事也来叫老干部处的。都这么叫着,老干部处就这么几个人,吃饭睡觉都顾不上,还是干不完。”81岁的陈寒冰接过话茬:“楼梯口都有通下水道人的电话,请个人来花几块钱不就完了吗!”

陈寒冰因为去看一趟平潭海峡大桥而自责。

从平潭海峡要建桥开始,老同志心里就念叨着,哪天通车一定要去看看。2010121,一桥飞架海峡,平潭海峡大桥建成试通车。第二天,他们踏上了平潭岛,见证了这个神奇的创造。“中午吃饭时,她还夹菜给我吃,问我最近身体还好吗?”老陈很后悔地说,“想不到她身患重病,还带我们去看平潭大桥……如果要知道她生病了,说什么我们也不会提让她带我们去看平潭大桥了!”

其实,早在20101130日上午体检中,医生焦急地打电话叫她去拍CT,她就明白长在身上的那个肿块有问题了。她一直以为是良性的,“找个时间把它处理掉就好了……”赵端榕说,“现在只好先保命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她当时并没有立即去“保命”。121,她带着蛋糕和处里同志一起前往医院给老同志秦来胜过86岁的生日……3日是星期五,她照样去上班。6日前往医院抽血后,来到局领导办公室,平静地说:“局长,这次我生病了,可能要一段时间,老干部处需要安排一个人去主持工作。”厅长一愣,说:“不行不行……”赵端榕只好道出病情。十多年来,赵端榕没有请过一天假……她时时刻刻惦记着“老干部工作无小事”,忘我地工作。在住院化疗期间,有些同志们不知道,工作上的事还打电话找她,她都一一交办。听说哪个老同志身体不适,她仍都要拿起电话送去一片问候,逢哪个老同志过生日,她也不忘送去深深的祝福。

老同志都说赵端榕是用孝敬父母的心做老干部工作的。

“她父亲生前也是粮食厅干部,我们都是看着她长大的。”老同志陈寒冰过去跟赵端榕父亲门对门住。“她大我的女儿两岁,在家里最孝敬父母。她父亲2006年住院至去年去世,从未请过一天护工,都是由她安排,几个兄姐妹轮流护理。每晚八九点弄父亲去睡觉到午夜12点导尿,都是赵端榕做,不论多疲倦。”老陈说。

做事细致,孝敬父母,协调能力强……这点点滴滴,老同志都看在眼里。11年前,恰逢机构改革,老同志一致举荐赵端榕担任老干部处处长。赵端榕有点措手不及。“他们都是我的长辈,心理压力特别大,做不好怎么办……”压力归压力,赵端榕还是不负众望把担子担起来了。

“我用女人的耐性,把他们当成父母。”在赵端榕心里,父母亲在五个子女中最疼爱她,她也用孝敬父母的心去博得老同志的一份认可。10多年来,她就是这么做的。

86岁的王绥之记忆犹新。2006年,他臀部长一个肿块,从看医生到住院,赵端榕都陪伴在身边。动手术那天,“已经排到很迟了(中午),我对她说:你还不赶快回去!可是当我手术出来了,又看见她还在那里,问:你怎么还在这里啊!小赵笑着说,‘看见您手术成功,我就放心了。’”

老同志生病第一时间前往看望,长期住院的定期看望,动手术一定守候直至老同志顺利手术推出手术室,不管手术时间多长,也不论动了几次手术,她每次都要等他推出手术室,看一眼,没事了才回家。赵端榕说:“其实这也是了一个心事,你不在那儿,心里牵挂着更难受。”

老同志手术是这样,调养期间也是如此。69岁的退休老同志严章富2010年得了冠心病,在手术后一段时间里,他白天在医院挂瓶,晚上偶尔回家睡觉。可是,每天晚上,他前脚刚跨进门,赵端榕就来电话了,询问他当天的身体状况。“刚开始觉得很温暖,后来觉得奇怪,怎么才到家,她就来电话?”原来每晚赵端榕都会透过她自家的窗户观察他家房间里的灯,灯一亮,就知道他回来了。事到如今,说起此事,老严眼里依然噙满激动的眼泪。

赵端榕也是一个母亲,她每天这么忙碌又是怎样解决工作和家务事的矛盾?局机关党委书记陈祥钊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陈祥钊跟她住着对面门,时不时看见她早上买蛋糕。有一次好奇问她这是什么人过生日,原来,她担心中午会迟回来,儿子放学回来没饭吃,把蛋糕当饭。后来,陈祥钊的爱人把赵端榕的儿子叫到家里吃饭。“两三次后,赵端榕觉得不好意思还是买蛋糕了。”陈书记说。

赵端榕从未干过跟“医”字沾边的工作。但是,许多老同志就喜欢她在病榻前的指点:哪个医院看这个病好、哪个医生诊断水平高、哪个医生会开什么药等,都非常管用。

原来,赵端榕做事特别认真细致。还是任机要秘书的时候,她跟领导办公室面对面,有一次收拾一本内参时,看见里面刊登有关新疆粮食的文章,而且文章旁边做了记号,她觉得奇怪,就把它另外放好了。过了一段时间,厅长问起这篇文章,说好像在哪本内参上见过……她一下子拿出来。厅长表扬她记性好,赵端榕说:“这哪是记性好,是我先把它放好了。”

到了老干部处,细心的赵端榕觉得老同志“双高期”,应该懂得一点医疗知识或许会大有用处。所以,她每每探望老同志,都要带上笔记本,身体状况、吃的什么药、哪个医生开的、效果怎么样等等,带老同志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的诊断、处方等等,她都要记下……笔记本记满了一本又一本。赵端榕笑言自己也是半个医生了。

于是,老同志生病了,总爱先打个电话给赵端榕:“小赵你帮我拿拿主意找上哪家医院吧。”

照顾老同志的身体,也不放松老同志的思想健康。每月组织老干部参加学习,一个落下。秦来胜是个老病号,躺在医院20多年了,但是,赵端榕任上每次都把“精神食量”送到病榻前。有人觉得老秦卧床多年了,可以省些探望次数,赵端榕马上说:“不,长期住院的,思想闭塞,不了解情况很容易偏听偏信,更要关心他学习。”

如今,老秦常感叹着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又有这多病,没有组织上关心给了他坚持与病魔斗争的勇气,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赵端榕不仅让老同志100个满意,也让局党委省心。这些年省粮食局老同志所有问题都解决在老干部处。老同志身心愉悦,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