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满腔热情 服务离退休干部 ——记北京市宣武区委老干部局局长陈德森
2016-12-30 11:16 编辑:老干部之家
在老干部局领导岗位上工作了14年的陈德森,从副局长到局长,他始终用一腔赤诚和火一样的激情,全身心地为老干部服务,竭尽全力为离退休老同志排忧解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提起他,老同志们无不发自内心地说:“小陈是我们信得过的贴心人。”
一、“老同志培养了我,我理当回报他们”
对老同志,陈德森比别人更多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情结。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撇下他,先后撒手人寰。是组织特批让他接替父亲的班,从山东农村迁到北京学徒。还没有柜台高的他,从此在老同志们父爱般的精心呵护下,学手艺、学做人,入了团、入了党。他常说,“没有组织上的关怀,没有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同志的养育,哪有我的今天。这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今生今世我会铭记在心。”
当初从街道工委书记岗位调到老干部局当局长,同事们都说这可是个享清福的地方。陈德森不这么认为。他经常告诫自己:“老干部工作不是全局却影响着全局,不是中心却牵动着中心。区委、区政府把1400多名离退休干部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倾全力做好工作,让领导放心,让老同志满意。”
他当过工人、区委组织部干部,任过团区委和街道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职务,老上级、老同志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做人做事。老干部廉洁自律、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他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句书写成条幅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继承寸草报春晖的伦理精神和敬老尊老的社会风尚,更是老干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是陈德森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他时常和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起,设身处地地为老同志着想。细致入微的服务,情真意切的话语,积极主动的工作,得到了区领导的支持和肯定。经过努力,每年区财政为老干部拨出专项活动经费。这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同志,也能够在晚年走出家门,开阔视野,参观游览革命圣地和祖国的美好河山,到环境幽雅的郊区休养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由于机构改革,区属企业处级退休干部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因条件所限,平时很少组织他们开展活动,这些老同志心里特别郁闷。作为区政协委员的陈德森,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四处奔走呼吁。2003年,他递交了《有关做好企业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提案》,政协委员们联名签字,最后,区政府拨专款组织企业退休干部开展活动。老同志们激动地说,我们又有“家”了。
二、多渠道为离休干部高龄养老提供服务
近年来,陈德森带领区委老干部局一班人,主动联合区工会、团区委、区残联等单位,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金源公司离休干部刘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如今身边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陪伴自己。他像变了个人,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刘长明的老伴前几年去世,子女又都在国外,他每天沉默寡言,精神几近崩溃,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陈德森想到了团区委“综合保户”活动,于是积极与团区委协商,把服务范围延伸到老干部。华夏女子中学团支部接受了任务。接老人出院后,同学们定期到他家中帮助收拾房间、清洗衣物,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看着这些阳光灿烂、未脱稚气的孩子们,老人的心敞亮了,紧锁眉头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陈德森针对离退休老同志中存在孤寡、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等实际困难的情况,在老同志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互助”活动,如今400多对老同志相互帮助、走访串门,调解家中的矛盾,为患病的同志带去学习资料,照顾生活上的不便,逢年过节看望慰问,送去精神上的慰藉和组织上的关怀。椿树街道离休干部安振远去世后,家属首先通知了结对子的同志,寻求帮助处理身后之事。
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关、停、并、转”企业的离休干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成了全区老干部工作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陈德森知难而上,他通过调研,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在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4月出台了《宣武区离休干部医疗统筹管理办法》,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这一举措,得到了北京市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
金座公司老干部杨光照身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几乎成了植物人。正当家人为其医药费愁眉不展时,陈德森与区工会、区残联的负责同志登门看望,送去了慰问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拓展工作领域 让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坐落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万寿公园内的宣武区委老干部局,是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每逢活动日时间,参加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棋艺队和时事论坛、书法研究会、诗词楹联协会的老同志,就和年轻人一样,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精神抖擞地早早来到这里,神采奕奕地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挥毫泼墨……尽情抒发着内心的喜悦,展示着夕阳红绚丽的风采。
千万别小看这些老同志,他们表演的舞蹈、演唱的歌曲还经常在北京市大型歌舞比赛中获奖,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老干部时事论坛”已举办了4期,老同志们紧跟时代脉搏,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展开激烈的讨论,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2000年,宣武区委老干部局组建了“老干部绿色志愿者协会”,六年来,协会已发展到300多人。老同志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绿色行动的热情丝毫不减,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绿色家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同年,在陈德森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宣武区委老干部党校正式成立,这在八城区也是最早建立的。在这所学校里,老同志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建校七年来,党校根据老同志的需求和身体状况,不断调整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先后开设了特色理论、市场经济、WTO知识、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等课程,使教学内容紧跟形势。2004年他根据老同志的特殊情况,进一步开阔思路,创办了“社区老干部党校”,方便那些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就近学习。
陈德森重视老干部的宣传工作。区委老干部局创办的《晚霞》报创刊18年,月发行量达2300份,深受广大老同志喜爱,已经成为老同志们学习的园地、生活的参谋、知心的朋友,传递宣武的发展和老战友、老朋友的信息,展示老同志文采的天地。
2002年,在陈德森的领导下,宣武区老干部网站开通,对广泛宣传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社会影响力,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老干部网站浏览人数已达20万人次。
宣武区的离休干部几乎人人都能讲述一段关于陈德森热衷于老干部工作的感人故事。老干部局(处)长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陈德森用他火一般的热情,金子一般的诚心,孺子牛一般的勤恳,为我们作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