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才被任命为临汾市委老干部局局长以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公仆风范,创造性地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凭着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朴实的人格魅力,带出了一支肯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老干部工作队伍,开创了临汾市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一、抓重点  求真务实
  临汾市山区贫困县较多,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严重,拖欠金额曾一度超过2000万元,位于全省前列。老干部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频发,不少县市和企业都是前清后欠,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他深入调研、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多次向市委领导作专题汇报,并把清理离休干部“两费”拖欠和建立离休干部的“三个保障机制”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清欠力度。除每年召开两次大型工作会议之外,先后在曲沃县召开了全市“清欠和企业离休干部转财政现场会议”,在临汾市召开了全市“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电视电话会议”。每年都对清欠和建制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通过一系列措施,2004年底,全市17个县(市、区)中,有14个县的“两费”拖欠清理完毕。《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组第八次会议纪要》下发后,张祥才又深入到有拖欠的县,找县委领导,向他们通报宣传《纪要》中省财政对贫困县离休干部“两费”长效支持的办法和政策,经过反复协调,2005年初,又有4个贫困县拖欠“两费”的老大难问题也彻底得到解决,共清欠近300万元。市直企业离休干部2001年转财政之后,以前的“两费”拖欠市财政担负一半,另一半原定由所在单位自行消化清理,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破产、改制、倒闭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清理,这部分老同志看到依靠原单位已无望得到解决,因而意见很大。针对这个问题, 2005年5月他带上有关人员深入到这些企业,一家一家进行调研,逐个摸底,造表统计。并亲自向市委、市政府撰写了《解决市直企业离休干部“两费”拖欠的紧急报告》,一次次地向市领导进行汇报,反复申明中央的政策、省委的要求。市领导被他执著、赤诚的精神所感动,下决心一次性拨款150万元,全部兑现了市直企业的“两费”拖欠。截至2005年10月底,全市离休干部的“两费”历史拖欠终于清理完毕,5年清理拖欠资金1700余万元,彻底摘掉了拖欠的落后帽子。“两费”的清理兑现和“三个机制”的建立完善,使企业离休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攻难关  不畏艰辛
  “多做点实事,少喊点口号”,这是张祥才常跟班子成员讲的一句话。市老干部休养所南院的5排平房,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墙皮脱落,有的已成危房,先前局里曾经动意进行改建,但由于情况复杂,阻力很大,改建计划中途搁浅。张祥才上任以后,下定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初,他凭着自己不畏艰难的刚强毅力,开始运作干休所南院的改建工程。为了争取市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次次地找领导、打报告、跑部门、批手续。历经几多艰辛,通过近一年的奔波,终于办妥了改建工程的全部手续。目前,拆迁工程已近尾声。住所老同志们动情地说:“我们渴望在有生之年住上几天新楼房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张祥才正是以一颗赤诚之心赢得了老干部的赞誉。
  临汾市老年大学,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办。市直广大老干部盼望有一个学习知识的课堂,张祥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4年夏天,他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订方案,积极争取市委领导的支持。2005年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编办正式下文件批准成立临汾市老年大学,并下设3个编制。他又多渠道筹资20万元,装修教室,购置教学设备。2005年6月27日,老年大学隆重开学,市直老同志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老年大学先期开设9门课程14个班级,在校学员570余人。这些老同志个个喜笑颜开、天天欢声笑语,极大地丰富了多彩的老年人生。

  三、建中心  因势利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干部的需求重点渐渐向着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方面转变。面对这种新形势,加快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在整个老干部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近几年来,省委老干部局下文件、出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花大力气狠抓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张祥才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在全市加大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力度。先后两次召开全市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现场会议,并多次深入到各县,协调解决在活动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争取各县的党政主要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迅速在全市掀起了一个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新高潮。全市17个县市中,有13个县都按省里要求的标准建起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短短的三年时间,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面积,已由原来的不足20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5600平方米。各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落成,为全市老干部营造了一处处宽敞、明亮、舒适的精神乐园。广大离退休干部利用这个阵地,开展各种活动,发挥了特长、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

  四、送温暖  真情服务
  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使工作人员打牢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根基,他提出在全局系统开展了争当“三好公仆”的活动,即: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有一个好品行;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热情服务,有一个好心态;头脑清晰、业务精通、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有一个好素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局上下学习风气浓了、工作作风实了、服务意识强了、机关面貌变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实践中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老干部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对于维护全市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几年来,张祥才从讲政治的高度,热情、细致、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老干部,凡是老干部来访信件,他都亲自审阅,认真落实,从不让老干部失望。为开阔老同志的眼界和胸襟,他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每年都组织几批老同志带着老伴到外省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参观活动。老同志每次出发,从行车路线到食宿安排,张祥才都操尽了心,走时送行,归来接风,不辞劳苦。尽管他有时也感到很累,但一听到老同志们爽朗的笑声,他就感到心满意足。为满足老同志爱好戏曲的需求,他与蒲剧院梨园堂联系,每年都为市直老干部组织几次蒲剧、豫剧的专场演出,深受老同志们欢迎。市直有不少爱好体育的老同志希望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张祥才就顺应群众的呼声,每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2至3次大型的体育活动。仅2006年5月就先后成功举办了“临汾市老干部乒乓球友谊赛”和“临汾市老干部第二届门球运动会”。每次活动都邀请市领导参加,以活动争重视、争地位、扩大影响,展示老干部的精神风采。在他的影响和倡导下,全市的老干部活动此起彼伏,十分活跃,从而使得全市的老干部工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张祥才视老干部如亲人,每年寒暑两季,他都要组织班子成员带上慰问品对干休所的住所老干部挨家挨户登门看望,问寒问暖,关爱有加。一位老同志,因患贲门癌要去省城做肿瘤切除手术,他不但提前安排局里同志前去陪侍,并且在手术当天又驱车500里亲自到医院看望。术后由于每半年需要到省城复查一次身体,便又帮助解决往返太原的路费、住宿费。他就是这样以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用“儿女之情、晚辈之谊”关心爱护老干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张祥才以他优良的党性修养和朴实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老干部和全市老干部工作者的敬佩、信任和赞扬,连续三年都被评选为临汾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临汾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