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集团之一,现有离退休人员(包括内退)45000多人,其中离休干部550多人,党员11000多人;有副厅级以上老干部103人,其中副省级老同志1人。面对年龄参差不齐、人生经历各异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身为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处长、党委书记的侯保林,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时刻把老同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尺,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带领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一班人,把太钢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推上新台阶,为太钢的快速发展、为省城及全省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奏响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人生凯歌。

  一、思想政治工作先行,掌握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作为离退休职工党委书记,侯保林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他在长期与离退休人员的接触中,十分理解和体谅老同志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的所思所想。他常讲,离退休人员思想上有一种惯有的失落感,需要在政治上尊重他们、思想上关心他们。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坚持家访和个别谈心活动,每年都结合形势任务的需要分层次举办离退休职工骨干培训班,每次培训班他都要就学习重点进行辅导。每当中央和省委下发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他都要亲自组织传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同志手中,使老同志及时掌握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从而自觉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每当集团公司出台新的管理措施时,他都要亲自登门向老同志通报,并深入相关部门向老同志现场解疑释惑。比如,为配合公司的门禁管理,他第一天就带队到厂门口值班,现场解决老同志提出的问题。还有胜利桥医院重新组合、旱西门宿舍拆除重建、县处级以下离休干部电话费补贴、退休人员地区补贴等引发的上访问题,都是通过他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稳定了人心,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
  他还十分重视发挥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长和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带头作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购置和翻印学习资料11000余份,连续举办了6期共400余名老同志参加的培训班,每次他都亲自进行辅导,增强了广大老同志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发挥作用的热情,也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坚持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用老同志满意作标尺
  侯保林走上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处长、党委书记岗位的第一天,就响亮地提出工作的宗旨:视老人如父母,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努力提高老同志的满意度。他积极争取公司领导的支持,增加经费预算,更新服务设施,近年来仅在更新车辆方面就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服务条件。
  日常工作中,他时刻坚持事前研究、事中监督、事后调研,把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公司做了大量的促进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落实的工作。每年年底,他都要就离休干部的“两费”落实与计财部、卫生处、人力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落实当年计划,并想方设法为下一年度争取较多的经费,使老同志在生活待遇落实方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针对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和医药费落实方面的问题,他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每次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了丰富老同志的文体生活,他深入离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老同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磋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先后在30多个社区建立了活动室,想方设法建成了规模较大的胜西活动中心,并争取资金30余万元为活动中心配备了各类活动设施,还组建了太钢老年大学。依托社区和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合唱队、锣鼓队、武术队、书画社等老年文体组织,每年都组织举办大型运动会,部分文体项目在全国、省市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大大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他高度重视对离退休人员发挥作用工作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太钢渣山为教育基地,以校外教育、家长学校和“教与爱”研讨为手段,以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报告活动为载体,以创办关心下一代中学为实体的“1321”工作格局,国家“关工委”、省“关工委”都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在涉及老同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他总是一马当先,站在老同志的角度换位思考。比如在2004年公司分配住房工作中,针对老同志要求改善住房状况的强烈愿望,专门成立了分房委员会,他提议50%的分房委员由老同志担任,多次深入老同志家中广泛征求了意见,严格分配程序,协调了很多矛盾,老同志们非常满意。他还坚持从多方面关心老同志的生活,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都要想方设法争取经费为老同志发放慰问品。老同志们深有体会地说:“有侯保林为我们操心,我们度过晚年没有顾虑。”正是因为侯保林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太钢四万多名老同志中没有一人参加过集体上访活动,为太钢的稳定以及省城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以关心困难群体为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太钢的离退休职工总数超过了在职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相对弱势的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因病造成生活困难。为了把多层次、多需求的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侯保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建议集团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济困的措施和办法,为了确保集团的关怀能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他牵头建档立案,输入电脑,实行微机管理,同时督促建立了信息反馈网络,无论是家居当地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无一例外地进入管理服务的视野。这些大量的具体工作,他总是事必躬亲,认真安排检查,审阅每一个环节,确保一人不漏。他积极建议公司拨出济困专项资金,集团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公司董事长陈川平提议,全公司在岗职工伸出援助之手,捐款70余万,帮助因大病就医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老同志渡过难关。为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需要救济的老同志,侯保林不分昼夜,亲自前往分布在宿舍区的7个管理所和9个地区老龄委进行摸底排查工作,对了解到的特困户亲自家访,对收集到的信息亲自审查,集体研究,严格把关,不徇私情,不开后门,顺利地将300余万元的救济金发放到老同志手中,有的老同志一次就领到救济金15000元。老同志们被侯保林这种工作的热情和态度所感染,一提到这事总是热泪盈眶。
  对鳏寡孤独的老人,侯保林更是关爱有加,对他们的住址、年龄、经历、爱好、身体状况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时刻将老人的饥寒冷暖挂在心上。他组织建立了三级帮扶网,加强对这部分老同志的日常关照,他还坚持一年数次到老同志家中看望,尤其是逢年过节必定要登门问候,几年来从未间断。2005年仲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数百户老同志的家,侯保林立即赶赴受灾现场,踏着齐膝深的雨水,挨门逐户察看受灾的家庭,仔细询问他们的损失情况,根据每户的情况研究制定了济困方案并很快进行了组织落实。

  四、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营造了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
  2004年,公司决定将原来由82个厂矿处室分散管理的离退休人员及内退职工统归离退休人员管理处集中管理。面对管理服务对象由一万多人猛增到四万多人,侯保林超前地意识地,在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之前,必须顾全大局,积极探索有效快捷的管理服务模式。经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建立了以宿舍区为中心,以七个地区的行政管理为依托,以九个地区的老龄委为主体,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手段的“党、政、群”三位一体的基层老年组织网。他积极推行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管理站长和老龄委主任,500多名老同志参与到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加快了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老同志的欢迎拥护,确保了管理体制变化之后的平稳过渡。
  侯保林在实践中体会到,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社会进步需要稳定,企业发展同样需要稳定的环境。他在制定计划、出台规定、开展工作中都坚持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力求贴近老同志的需求,时刻把四万多人的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对集团公司划拨给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各项经费,他严格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坚持会议研究、集体审议、纪委参与的原则,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特别是对慰问金、救济金的使用更是慎之又慎,事前要通过调查摸底,在各个区站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处内审定的结果还要在同等范围内进行公司,接受群众监督,确无不同意见后再组织实施。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侯保林正是在这点点滴滴平凡工作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他把自己的浓浓爱心投入到服务老同志工作中,赢得了广大老同志的信赖,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2004年,被评为“太钢特级劳动模范”。2005年,先后被评为“太原市劳动模范”和全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他带领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也多次被太钢集团、省市党委和上级老干部部门表彰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