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木嘎是一位蒙古族女同志,1990年开始从事老干部工作。17年来,她以老干部工作为己任,爱岗敬业,辛勤工作,热心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赢得了老干部的赞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

  一、加强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萨木嘎到老干部局工作初期,主动查阅老干部工作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认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很快熟悉了业务,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大大提高,在解答老干部咨询的有关方针政策时得心应手。只要有老干部工作方面的新政策、新文件出台,她都认真学习,确保工作不失误。鉴于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支部日常生活和财务管理及统计工作,她就下决心从业务上入手,搞好自己的服务工作。她认真查阅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爱好、身体状况、婚姻状况、生活状况,并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各类补贴费情况统计表》、《离休干部订阅报纸杂志统计表》、《离休干部子女就业情况统计表》、“两费”兑现表、健康档案和发挥作用情况统计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老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为了便于汇总和查阅统计资料,了解全国老干部工作动态,她努力学习运用电脑操作技能,从网上查寻外地的先进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三年下来,她已对东乌旗老干部的情况了如指掌,成为旗老干部局的“活档案”。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了解,局领导首先想到找萨木嘎,老干部有需求,也首先会想到萨木嘎。萨木嘎成了老干部局与离休老干部联系的桥梁。她的工作受到了局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二、爱心献给老干部,青春只为夕阳红
  萨木嘎总是把关心老干部生活、解决老干部困难作为工作重点。在实践中,她总结了许多解决老干部困难的方法和经验。每逢节假日或休息日,她总是抽出时间到老干部家进行走访,了解体察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帮他们干活,与他们聊天,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干部身边。针对老干部离休后出现“精神寂寞、生活无靠、活动单调”的情况,萨木嘎经常组织老同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并协同相关部门,对他们生活上帮助、身体上养护、学习上互助,使老干部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其中她付出了多少辛劳,流下多少汗水,老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萨木嘎熟悉全旗老干部的情况,对老干部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干部也视她为知己至亲,生活中的苦乐忧愁愿意和她讲,家事心事愿意和她说。她热心为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大到子女上岗就业、住房问题、待遇落实,小到家庭不和、小病小灾,萨木嘎总是热情服务,成为老同志的知心人。她先后为40多名老干部进行过陪同治疗,为6名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办理临终陪护和丧事处理。老干部马庆祥患精神分裂症已有十五六年了,萨木嘎来老干部局后,就一直照顾他的生活。他的女儿远在鄂尔多斯工作,即使父亲病重,也不能回来。每次犯病,萨木嘎就要陪护治疗,有时十多天也不能回家看看。老人把萨木嘎当成了亲女儿,十多年的真情交往,使这一老一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女儿要接马庆祥到鄂尔多斯,老人总是不愿离开。2006年,老人身体更不如以前,女儿坚持让父亲到鄂尔多斯去生活,临别之时,老人泪流满面,紧紧拉着萨木嘎的手不肯松开,他说:“我到了女儿家,就怕永远见不到你这个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女儿了。”看到这一难舍亲情的感人一幕,送行的老干部都十分感动,他们说:“小萨是我们全体老干部的女儿,您放心吧,我们会关心她的。”
  三、与时俱进争先锋,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5年,萨木嘎被推选为老干部局党支部书记。由于老干部局人员少,她仍然要兼任财会和统计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上任伊始,正值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了做好组织工作,萨木嘎首先认真学习领会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意义,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共同讨论,制定了开展教育活动方案。大家形成共识:做为老干部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首要任务就是为老干部服务,把先进性教育具体内容传达到每一位老干部,让老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到学习教育活动与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相结合,与老干部“高龄化”特点相结合。老干部局有离、退休党员50多名,年龄在67—87岁之间,有些老党员行动不便,萨木嘎就把学习材料送到老干部家中。老干部写学习体会有一定困难,萨木嘎便与老同志交流,帮助老同志整理和修改。
  萨木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在行动上,把老干部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2005年10月末,东乌旗已进入采暖期,由于热力公司转制,新组建的供暖部门要求每户必须缴纳5000元供暖入网费才予以供暖,这一问题,关系到30多名离休干部、20多名老干部遗属的冬季取暖大事。萨木嘎每天往供暖公司跑,讲老干部的切实困难,宣传全社会关爱老干部的政策,最终,供暖部门同意免收老干部的入网费,老干部感激地说:萨木嘎办了我们办不了的“大事”,要不然,恐怕有许多人冬天要受冻了。
  针对服务对象“高龄化”的现状,她定期走访慰问老同志,把离休费送到行动不方便的老同志家中。有20多名老同志易地居住,17年来,萨木嘎总是按时足额把“两费”给他们寄去。住在大连的徐义泰、河北的王建平,萨木嘎未与他们见过面,她不仅按时汇去“两费”和慰问金,还在年节寄去贺卡、慰问信,通过书信表达对易地老干部的关心。对居住在本旗的老干部,春节时她都要逐一拜访,由于这些老干部都已高龄,有时住在儿子家,有时又住在女儿家,有时住在孙子家,去拜访他们常常要跑好多路,拜访60多名老干部,50多名遗属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老干部遗属中许多人是靠100—331元不等的遗属费来维持生活,她经常跑民政争取更多的救助,并做局领导的工作,从微薄的办公资金中挤出一部分来,对困难户进行帮助。
  每年组织老干部外出旅游和集体体检都是萨木嘎一手操办,同时也是对她的一种严峻考验。由于对外地的地理环境不熟、交通路线不详,在参观考察当中,既要组织老干部按行程参观,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老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护理员,而她却吃不好,睡不安。白天要组织人员参观考察,到了晚上三番五次地清点人员,生怕有人走失或发生意外。2006年3月,她组织全体老干部到锡林郭勒盟医院进行体检,由于上午的体检是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在排队等候时,她发现林春发和胡米雅两位老人脸色苍白,便上前询问,林春发说:“我觉得身体不舒服,可能坚持不了了。”胡米雅老人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的情况,萨木嘎让随队人员照顾其他人继续体检,她马上搀扶二人进入急诊室抢救,原来,林春发是肺心病发作,胡米雅是心肌梗塞,老病又犯了。如不是萨木嘎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在锡林郭勒盟医院经过半个月悉心治疗,两人的病情大有好转,事后两位老人的家属十分感动,她们说:“老人有病总不愿住院,总是在家治疗,现在住了半月医院,身体比原来强多了,多亏萨书记细心照顾。”每次集体旅游、集体体检后,萨木嘎就要瘦一大圈。
  萨木嘎就是这样,在业务上要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要求热忱真心,党建上要求与时俱进。她连续几年被评为盟级“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老干部服务工作也多次得到旗委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