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劳任怨 甘为老干部当孝子尽孝心 ——记辽宁省抚顺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汤连书
2016-12-30 13:37 编辑:老干部之家
汤连书现任抚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他从事老干部工作已整整24个年头。汤连书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党的老干部事业,为抚顺市老干部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视老干部如父母,为老干部甘当孝子、尽孝心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为老干部服务就要当孝子、尽孝心。”这是汤连书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汤连书把老干部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1995年,抚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看到凶猛的洪水,汤连书心里时刻牵挂着有多少老干部受了灾,老干部受灾后生活得怎么样?当洪水刚刚退去,他便急不可待地在第一时间带领局里同志奔赴受灾的三县四区察看灾情。在受灾较重的新宾、清原两县,由于洪水将道路冲毁,交通中断,他和同志们步行逐户走访,对每一个受灾的老干部进行实地察看。每到一处,当看到老干部家无片瓦,生活用品全部被洪水冲走的情景,汤连书都会禁不住流下眼泪。为了使受灾的老干部能得到及时安置,他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救助老干部的资金很快就下拨到各县区,使受灾的老干部得到了优先妥善安置。
20多年来,汤连书接待过多少老干部来信来访,为老干部办了多少实事、好事,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是有一条,凡是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只要是政策规定允许的,他都尽力帮助解决。为此,他经常推迟午饭和下班时间。一对离休干部夫妇长期居住在比较简陋的房子里,冬冷夏潮,生活用品时常发霉,由于老同志所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致使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001年,赶上动迁,可是老两口却乐不起来,因为拖欠10年的暖气费和动迁费无法解决,影响到回迁。当汤连书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供暖公司和老干部所在单位联系,免除了所欠的暖气费,并筹集了5.5万元动迁费,终于使老同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老干部很受感动。
二、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新途径,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抚顺市在经济结构转型期间,一些企业相继亏损、停产或半停产,这就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严重的冲击,尤其是拖欠企业离休干部工资、医药费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党的老干部政策的落实。为了解除老干部的后顾之忧,汤连书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方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取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与市有关部门共同协商,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经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共解决拖欠离休干部“两费”近2000万元,使得老干部的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为了寻找彻底解决企业老干部工资、医药费拖欠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起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长效机制,汤连书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方案,被市政府采纳。于2000年3月全市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将市(县区)属企业和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全部纳入社会统筹。紧接着,市政府又于2004年1月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对企业和未享受公费医疗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实行单独统筹,确保这部分离休干部的医药费不再发生拖欠,为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使困扰老干部工作的“两费”拖欠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转制破产企业老干部工作、尤其是老干部党建工作受到了削弱,一些老干部党员无组织、无活动、无处缴纳党费,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汤连书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市委提出了加强老干部党建工作领导的建议。很快,市委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离休干部党工委,使全市老干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最近,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离休干部党工委又联合下发文件,对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具体实施办法。这样,抚顺市就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市、县(区)、街、社区四级老干部活动院所,全市六百余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市离休干部党工委形成了立体网络,组织老党员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文化生活。
汤连书还重视“关工委”工作,使抚顺市在东北地区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目前,全市城乡“关工委”组织已达6700个,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达3.2万人。“关工委”组织中的革命传统报告团和雷锋精神报告团等常年活跃于全市城市和乡村,在提高青少年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