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任伊通县委老干部局局长以来,宋彦鹏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全县老干部的殷切期望,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使伊通县老干部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一、“把老干部政策落实到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上任伊始,宋彦鹏就在全局职工会上坦露心迹:“老干部出生入死几十年,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组织上既然选择我当老干部局长,我就要尽职尽责。把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到位,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1年12月,一位老干部走进他的办公室,要向老干部局交党费,原来这位老同志是企业离休干部,由于工厂停产,已多年过不上组织生活了,这件事对宋彦鹏促动很大。他想,老同志来老干部局交党费,虽然是对我们的信任,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老同志说得对,党的组织生活都过不上,又何谈落实政治待遇?宋彦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感到类似情况相当普遍。于是,他积极向县委建议,加强老干部党的组织建设,全县老干部党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2002年5月,县委批准成立了老干部局党委。本着方便老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和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原则,组建了17个党支部,选配了63位老党员为支委,并在办公条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个会议室,设立了“老党员之家”,各项制度上墙,各党支部配有专用柜,订购多种党报党刊和图书,方便了各党支部的日常活动。178名老干部党员全部回到了党组织之中。他提出 “抓阵地、抓载体、抓典型”等结合老党员特点、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方法,实现了活动正常化、规范化。他根据新形势对老干部党员的要求,提议在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了创建“五好”先进党支部和通过“七比七看”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竞赛活动,大力进行宣传、推广。2004年,他组织全局老党员举办了迎“七一”知识竞赛。精选了时事政治、医疗保健、地理历史等200道题,发给每个老干部进行学习,极大地调动了老干部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觉悟、组织观念明显增强,各项活动踊跃参加。全县有60多位老干部党员成为各个系统的义务监督员,老干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建立和完善“两费”保障机制是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伊通虽然是省财政补贴县,但在全省却是较早建立“两费”保障机制的县份,这里面渗透着宋彦鹏的辛勤和汗水。他刚刚接触老干部工作时,就感到解决“两费”问题的压力,必须有个长远、根本的办法。他一方面积极向县委汇报,提出自己的建议,争取领导重视支持,一方面找财政,跑医院,协调方方面面关系。通过他的努力和争取,全县所有老干部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休干部的统筹外补贴均列入县财政预算;所有老干部均参加了医疗统筹,取消垫付,实行计账制。六年来,老干部的“两费”再也没有发生过拖欠现象,政策规定的各项补贴全部兑现。2002年,他还向县委提出对企业老干部实行集中管理,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进一步得到了保证和落实。
  二、“把老干部的急事难事解决到位,是我应尽的职责”
  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是宋彦鹏每天最重要的工作。2005年夏天,由于接连几天的大雨,老干部王青山两间旧房的一面山墙倒塌,老人子女下岗,家境贫寒,顿时一筹莫展。宋彦鹏当即带领班子人员冒雨来到老人的家,看到眼前的情景,宋彦鹏感到深深的自责,他当即表态,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为老人盖一座新房。接连几天,他找县长、跑民政局、去王青山离休前的工作单位,耐心地宣传政策,为老同志“争口袋”,最终采取“几家抬”的办法,筹集资金1万多元,为老人盖上了新房,然后又找房产部门免费办了房照。老人拉着宋彦鹏的手说:“没有宋局长,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啊!”淀粉厂有一位老干部已去世多年,老伴没有工作,家境困难,2002年春节,老太太找到宋彦鹏反映情况。宋彦鹏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找民政局研究老人的养老问题,跑了好几次,最终一次性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为了让老干部喝上干净水,宋彦鹏组织人员更换了水箱、水炉;为了方便老干部,他特地在台阶两侧和厕所内安装了白钢扶手;考虑到老干部上了年岁,耳朵背,他开门办公,在自己的办公桌对面放把椅子,方便与老干部谈心;会议室内有回音,影响老干部的收听效果,他到装潢店找人研究、试验,最终通过在墙壁上加装帷幕的办法解决了回音问题。老干部有病,他到家中看望;老干部去世,他跑前跑后帮助料理后事。老干部子女没想到的他想到了,老干部子女没做到的他做到了。他的那份细心和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老干部,换来了老干部对他的认可和称赞。可宋彦鹏却认为,组织上把咱放在这,就是要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咱的职责。
  三、“把老干部事业发展谋划到位,是我追求的目标”
  宋彦鹏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老干部事业大有可为。工作中,他精心谋划,大胆实践,勇于争先。
  他在工作的部署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在他的提议下,县里每年都组织老干部视察工农业生产,老同志提出的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被采纳后促进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坚持以老干部为本,面对老干部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的变化,提出不能让一名老同志思想上掉队的口号。从自己做起,每个班子成员、每个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都联系一名身体差、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把形势政策送到耳边,把学习资料送到床头,把党的温暖送到心中。他及时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动态,增加交流,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近年来,全县老干部没有一个越级上访的。
  他十分注意结合老干部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少数民族地区老干部工作思路、方法。他发起举办了吉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老干部工作联席会,交流经验,相互借鉴;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他提议组织举办老干部收藏展,通过老干部收藏的当年生活、战斗用过的物品,再现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精神风貌,使前来参观的老同志、干部职工和青少年都深受教育。
  在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他提出了爱学习、爱事业、爱老干部的要求。他把组织学习作为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的关键环节来抓,最近,又派三位副局长专程到外地学习经验。为了深化职工对老同志的感情,他利用春节期间,慰问单位所有干部职工的父母。这一举动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大家,对全局树立以优质服务为荣、以爱岗敬业为荣、以尊老敬贤为荣的良好风气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宋彦鹏带领班子成员和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拼搏,老干部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2001年,县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四平市授予“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