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 ——记江苏省苏州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4:06 编辑:老干部之家
苏州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老干部局的指导帮助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老干部“双先”表彰会精神,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勤奋工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来,还荣获2003年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离退休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2001-2003年度“保密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苏州市级机关“三优三满意”先进集体、2004年苏州市属“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2004年度“市级机关财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自2004年苏州市开展评选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工作以来,苏州市委老干部局连续两年荣获苏州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一、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改制企业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1年下半年,苏州市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实做好改制和破产企业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企事业单位改制初期,市委老干部局即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研,对企业老干部的基本情况,老干部的思想状况,以及企业的资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保障企业离休干部所需的费用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部署,老干部局及时介入改制企事业单位老干部工作方案的制订,2002年至2003年市委老干部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离休干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市属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离休干部有关经费落实的具体操作办法》等文件,规范了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老干部工作。以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又及时出台了《关于市属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离休干部管理及有关经费的实施办法》文件,对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明确要求。市委组织部同时出台了苏组通〔2003〕22号文件,对离休干部党员实行上收一级归口管理。在企事业单位改制时,明确每位离休干部10年计,一次性从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剥离19万元专项费用和5万元的医疗统筹费,分别上缴市财政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统筹。剥离的19万元包括离休干部专项经费、书报杂志费、老干部活动经费、非生产性福利待遇等十多项内容,中央及江苏省驻苏企业离休干部已全部纳入苏州市离休干部单位医疗统筹。今后如因政策因素增加离休干部费用,由市财政承担,从而彻底解决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市委老干部局还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确保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老干部的各项待遇落到实处。目前,已有76.84%的市属企业离休干部实行了归口集中管理,13.76%的离休干部进行委托管理。通过集中、委托管理,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较改制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老干部工作更加有序、规范、科学,老干部普遍感到满意。苏州市改制单位老干部工作也因此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二、适应 “两高期”,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创新路
为保障“两高期”离休干部的生活安定,市委老干部局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的新途径,重点对“空巢”、“独居”离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单位、社区、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的新路。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在市区2945名离休干部中,“空巢”家庭1543个,占52.4%;“独居”的274名,占9.3%。二是会同团市委开展了“青春辉映夕阳红”的爱老行动,召集青年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三是根据高龄特点,搞好需求服务。市委老干部局为市区老干部发放“爱心联系卡”2000多份,使遇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多一条联系和救助的途径。四是建立以家庭为主体、单位尽责、(街道)社区延伸服务、老干部局协调“四位一体”的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单位和社区相结合的离休干部服务网络,利用社区资源为离休干部提供家政、保健、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免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班等形式,积极为基层服务,为老干部服务。
三、致力“雪中送炭”,建立特困帮助机制,离休干部家庭、社会更和谐
目前,苏州尚有部分离休干部因病、因家庭子女等因素导致生活困难。市委老干部局经过调查摸底,发现有288名离休干部生活较为困难,其中特别困难的有81名。后经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市财政每年增拨36万元资金帮助困难离休干部。市委老干部局同时建立了特困帮助机制,促进了离休干部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困帮助机制包括以下四项制度:
一是困难申报制度。通过老干部所在地的管理单位定期将特困老干部的思想变化、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等情况上报市委老干部局,市委老干部局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确定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人员名单和帮助的条件、补助经费标准、帮助时间,并建立健全帮助特困离休干部的档案和基础台账。
二是困难救助制度。对遇有特殊情况的特困离休干部,如遇生病住院、家庭变故等突发性事件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离休干部,主要从市财政对特困离休干部的专项经费中抽出资金进行补助,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是走访慰问制度。每年重大节日前,由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和有关单位领导组成慰问组,对特困离休干部逐家上门走访慰问,将慰问金亲手送到老同志手中,同时了解掌握老干部的一些基本情况,为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县级市、区委老干部局参照市委老干部局的做法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具体要做到“四必访”,即:高温季节必访、重大节日必访、老干部遇到特殊困难必访、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从而切实把对特困离休干部的帮困措施落到实处,让特困离休干部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是动态管理制度。老干部局及时掌握、调整特困离休干部的情况,对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离休干部遗属以及易地安置在苏的离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每年走访慰问四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走访慰问,确实在动态中搞好特困离休干部帮助工作。
四、创新方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加大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学习培训力度。市委老干部局基本每月组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培训、沟通情况,提高了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和素质,使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通过加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学习培训,既调动了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先进性教育期间,各老干部党支部认真负责,积极组织老干部党员参加学习,对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老干部,采取送学、送教上门,或组织年轻党员开展结对帮扶的方法,有效地保障了全市老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是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通过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做表率”等主题活动,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每年组织两场大型报告会,请专家学者给老干部讲解,组织部分老干部参加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形势报告会,请市领导向老干部通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老干部到周边城市参观考察等形式,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了解全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建立健全了《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制度》、《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等制度,局领导及机关各处室每年深入基层召开老干部座谈会30余次,与老干部交朋友,虚心听取老干部的意见。针对老干部外出活动不方便、不安全等问题,市委老干部局经过多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有关规定和措施,确保老同志可以凭“苏州市老干部参观证”带一名陪护人员免费参观苏州园林、寺庙和博物馆,乘坐市区所有公共汽车,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
四是树典型、学先进,积极引导老干部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继全国、全省老干部“双先”表彰大会后,2005年,全市对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56名老干部先进个人和33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了表彰。组织老干部向受全国表彰的苏州市农林局离休干部王子林学习,邀请全国、全军老干部先进个人王遐方来苏作报告,组织部分老干部到无锡向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取经等,开展学先进、找差距,努力为苏州的“两个率先”作贡献活动,老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