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现有离退休干部64487人,其中离休干部11582人,约占山东省离休干部总数的十分之一。多年来,烟台市委老干部局以对老干部的拳拳挚爱之情和创新实践,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每一位老干部的心坎上,谱写了一曲曲尊老敬老爱老的新赞歌,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广泛赞誉。烟台市委老干部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亮点建设先进单位”、“老干部党校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立足长远抓基础,攻坚破难务实效
  落实老干部待遇,维护老同志的切身利益。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各项改革起步较早。为确保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局在全面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地抓好老干部各项生活待遇的落实。早在1997年,就实行了离休干部离休费社会化发放,1998年制定出台了《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办法》,2000年提出了离休人员医疗费实行单独统筹、特困单位财政支持的管理办法,为全市老干部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及时报销提供了有效保障。2001年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措施,不断增强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保障功能。2005年以来,他们又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和理顺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关系上。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在组织人员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多方协调财政、劳动、国资、人事等部门配合。2005年,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出台文件,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标准为企业离休干部提高了生活待遇,并做到今后同步增长。2006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全部出台了《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办法》,明确了管理服务关系,真正实现了“人有单位管,钱有地方出,服务有保障”的目标。许多老干部联名寄来表扬信,有的送来了锦旗,激动地说:“我们所想的,我们所盼的,老干部局都给我们办到了,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扎实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老干部队伍稳定。该局通过建立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教育培训和考核表彰“三项制度”,不断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了老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支部班子建设上,注重选配年纪较轻、身体健康、威信高的同志,或从在职干部中选配党支部书记,优化年龄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结合行政区划调整、企业改制和社区建设,采取单建、合建、联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地设置了老干部党组织,既实现了科学化管理,又方便了老同志就近活动。依托老年大学和党校,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老干部党校,进一步规范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中央和省、市委每一项重大部署出台后,都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讨论,把老同志的思想及时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要求上来。对年老多病、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安排专人包户,通过送学习材料、讲课录音上门和登门辅导等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不漏一人;对长期外出的,坚持每月联系,做到“风筝满天飞,个个不断线”。在全市挑选了730多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担任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联络员,及时掌握老同志的思想动态,帮助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老干部始终保持着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崇高境界。2000年以来,烟台市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先进经验先后被中组部、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宣传推广。
  二、一心为老谋发展,晚年生活展风采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烟台老年大学始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当时在全国是规模比较大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学习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学习需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投资5600万元,在市中心区规划建设面积达15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高标准老年大学,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严格按照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的标准要求,通过整合社会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极大地满足了老同志晚年文化生活需要。目前,全市已有7所老年大学跨入省级示范校行列,在校学员达2万余名。老同志们自豪地说:“年轻时没能上大学,现在赶上好时候了,老干部局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开展文体活动,愉悦老同志的精神生活。他们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组织老同志开展钓鱼、象棋、门球、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激发了老同志的热情和积极性;多方联系晨练点,帮助提供活动器材和经费,并积极培训活动骨干,使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加入到了晨练队伍中;成立了老年艺术团,聘请了专业教师指导训练,排练出的一个个精彩的歌舞节目,成为全市重要节庆、大型纪念活动的压轴戏;成立了百人合唱团、百人秧歌队、百人腰鼓队、千人太极拳等大型表演团队,在市区广场巡回表演,深受群众喜爱。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全市老干部活动的特色品牌,老同志的风采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和《中国老年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上级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提供舞台,组织引导老同志余热生辉。一是建立队伍,把老同志组织起来。根据老同志的自身状况和个人特长,建立了老干部政治和科普宣传队、树新风文明倡导队、青少年教育辅导队等三支队伍,经常深入到工厂、镇村、街道和学校进行宣讲,开展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讲传统、作报告。二是提供载体,让老同志动起来。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适时开展了“建言献策”、“五讲五参与”、“我为党旗添光彩”和“我为十一五规划立新功”等活动,组织引导老同志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三是典型引导,让老同志的心热起来。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晚霞正红”工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成立了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不同侧面、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积极投身三个文明建设。目前,全市离退休老同志“二次创业、余热生辉”的身影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树立了新时期老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打造队伍展风采,爱岗敬业献亲情
  2006年春节前夕,十余名老同志亲手将一块写着“情真意切,恩泽如海”八个大字的牌匾送到烟台市委老干部局领导手中。这是局领导班子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抓班子带队伍,干部职工深怀儿女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全心全意地为老干部服务的结果。
  局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坚持抓班子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了“树组工干部形象”、“工作创名牌,个人树标兵”等活动,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高,营造了全局上下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心实意服务老干部的良好氛围。在烟台市组织的“万人评机关”活动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班子成员孙绍利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王洪民被中组部评为“全国老干部信息统计工作先进个人”。
  服务是老干部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他们开展了“献爱心、万人敬老”活动,组织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老干部家中,为老同志排忧解难、送温暖;开展“三上门”活动,即送学习资料上门、送生活物资上门、送医疗用品上门。针对“双高期”老干部的特点,建立了干部职工联系老干部制度,定期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听取老同志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他们共为老干部做好事2000多件,登门送各种学习资料2万余册,优惠供应500多万元的生活用品,不仅方便了老同志生活,还为他们节约开支10万余元。许多老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有些自己想不到、办不到的事,老干部局的同志却想到了、办到了,老干部局的同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夕阳红似火,晚霞映满天。多年来,烟台市委老干部局干部职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老干部晚年生活的绚丽多彩和老干部工作的累累硕果,实现了“老干部满意、上级放心、社会认可”的工作目标,为建设和谐烟台、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