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州,李仁良是一位深受老干部称道和干部群众敬佩的老干部局长,老干部称赞他“心系老干部,用心思考,脚踏实地,真心做事”的风范,干部群众敬佩他献身老干部事业的执著和为老干部忘我奉献的博大胸怀。1985年从事老干部工作的李仁良,一步一个脚印,从干事走上领导岗位。二十多年来,他怀着对老干部的拳拳爱心,自觉实践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落到了实处,为老干部晚年生活增添了浓浓的温馨,把老干部工作创出了闪亮的色彩。
    一、“老干部政策的落实不能打折扣,老干部的事情办一件像一件!”
  莱州是革命老区,现有离休干部1528人,最多时达2640人。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他经常告诫自己:对老干部要真心实意,把老干部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才能对得起老同志为祖国解放和国家建设浴血奋战、呕心沥血的光辉业绩。
  1997年,莱州市1860名离休干部中有620人是从企业离休的,老同志的“两费”前清后欠。面对压力,刚上任的他迎难而上,一次次向领导请示汇报,一趟趟跑有关部门协调。1998年,莱州在烟台市首家实行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金制度,由财政拨付资金,解决困难企业无力兑现的“两费”180多万元。建立“三个机制”时,李仁良充分考虑莱州的实际,确定了“全员覆盖、全额统筹、社会发放、一步到位”的原则,在烟台市率先建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转过程中,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实行企业医保费优先单独筹集、老干部签字结账、聘请老干部医疗监督管理服务员等工作制度,确保了“三个机制”的良性运转。全市离休干部离休费实行了全额社会化发放,医药费以“收支两条线”的形式按月报销。离休干部“两费”保持了零拖欠和零信访。2002年烟台市第七次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上,莱州市委就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健全完善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为拉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在李仁良积极协调下,莱州于2005年1月和2006年2月按机关事业单位标准为企业离休干部发放了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财政统一拨付。2006年4月莱州出台了完善企业离休干部管理关系的文件,企业离休干部调整到主管部门管理,关停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纳入财政管理,确保了每一名企业离休干部钱有单位出、人有单位管、事有人员办。此政策一出台,企业离休干部拍手称快,感激地说:“这次找到‘娘家’了,老干部局真办实事!”
  李仁良十分注重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他创新思维,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他争取财政资金520万元,建起了43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综合楼,走在了烟台市的前列;他探索建立完善了老年教育市镇村三级办学网络,在全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他积极深化“献爱心万人敬老”活动,承接了烟台市现场经验交流会;他把干休所建成了老干部的乐园,承接了全省干休所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他积极创新为老干部生活服务方式,承接了全省管理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
  几届市委分管领导说过,“李仁良没有想办办不了的事,有他,我们省了许多心!”
    二、“干老干部工作要用真心,要以儿女之情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老干部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是李仁良对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1998年秋天,一名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病危时,托前去探望的李仁良给残疾的儿子找个工作。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要干好工作,让老同志满意,必须深入到老干部中,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求,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为此,他进一步规范了走访联系老干部制度,采取“局长包片,工作人员包镇街部门”的方式,要求局领导每人联系30名、工作人员每人联系20名离休干部。他坚持亲自阅处老干部信件,亲自接待老干部来访,老同志住院、去世,到场慰问。老干部家的炕头院落常见到他与老同志促膝畅谈的身影,老干部病床前常见到他焦虑的眼神,老同志的灵柩前常见到他悲戚的目光,老同志的原单位常见到他匆匆的步履。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已记录事项3500多件,件件都附有“已办理”三个字。
  在和老同志深入的接触中,李仁良始终坚持“办老同志所想的事”的原则。为深化老干部生活服务工作,1997年,他一担任局长就成立了老干部生活服务科,建起了老干部煤炭供应站、液化气站、商店、粮店、茶店,安排专门人员和资金,采取进村入户的形式,优惠供应各类日用生活物资。先后供应烤火煤1.8万吨、液化气10.2万罐、其他生活物资达960万元,累计为老同志节约开支190万元。
  本着“老同志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的原则,他每年争取财政资金15万元,为老干部发放年货;他协调卫生部门为全市1600多名离休干部发放了《医疗优惠卡》;他先后5次为离休干部家属争取免费“农转非”指标190个;他积极推行下岗职工有偿家政服务,解决了老干部的家庭实际困难;他先后争取财政资金490多万元,改造干休所的环境和设施……许多老干部总是自豪、满足而且炫耀地说“都说养儿防老,有了老干部局,我们啥事不用愁!”
  三、“能以自己的付出换取老干部的满意,是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最大的骄傲!”
  从事老干部工作,李仁良读懂了“服务就是付出,就是奉献”。20多年来,他休过的星期天、节假日屈指可数。同事和家属都说,李仁良总爱自己给自己找事干。每年春节前,他都挤出时间到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家中走一遍。他说,离休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易地来的我们不能撇下。他坚守“付出、奉献”的理念,在任何事情上都展现着“为老干部事业不计任何得失”的风范。到有关单位协调工作,他总是上班前就赶到,要找的领导忙,他就一直在那等。别人说他掉价了。他说,干老干部工作本来就没有什么价,还顾虑什么掉价儿。以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为老同志协调解决了诸多难题。用他自己的话说,“能为老干部争取点资金、政策,我跑多少遍、等多长时间都值得。”2003年3月,李仁良患胰腺癌的老父亲病重住院,当时全局上下正在筹备烟台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大检查。在老父亲最后一次住院半个月的时间里,李仁良未能在医院照顾老人一天,只能挤时间去探望了两次,却也被理解他的父亲早早地劝回了单位。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很内疚。实际上,李仁良一直要求工作人员,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首先要孝敬好自己的父母,但他自己却因为工作需要难以做到。
  在李仁良的眼里,只要是老干部的事都是工作职责以内的,他也因此把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工作和老干部身上。老同志的家庭赡养矛盾、子女就业问题及邻里纠纷等,只要找到他,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协调解决。他一直告诫工作人员,老同志到了局里,一定要让他们有到了家的感觉。2002年,干休所一住宅楼出现裂缝,鉴定为危房。该楼分配时属借房性质且已全权房改,居住的是不属干休所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改造应由老干部原单位负责。但看到老同志焦虑的眼神,李仁良说,房屋改造涉及老同志的切身利益,多头办不如一家抓,我们多干点,让老同志早安心。危房改造过程中,他从政策到图纸,从资金到施工,跑前跑后,操心操劳,家属常常两三天见不到人。为协调一些具体事宜,他和其他领导以大局为重,挨家挨户做工作,逐人逐户解释政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危房改造一年多的时间,很少看见李局长嘴边没有燎泡的时候。当住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李仁良的一切辛勤付出化成了住户喜滋滋的笑脸。
  言必信,行必果。李仁良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和单位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从言行及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出了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者队伍;他以唯老是亲、倾心奉献、开拓创新、负重而为的光彩和风范,带领干部职工把莱州老干部工作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他本人多次获得莱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和烟台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市委老干部局也每年被评为莱州市“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莱州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是省市级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老干部工作已成为莱州市光彩夺目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