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港城日照,有一位老干部工作者,13年如一日,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使生命如月亮一盘,去镀亮每一寸光阴;像太阳一轮,去温暖每一颗心灵。他,就是日照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李志明。
  李志明从事老干部工作十几年来,尤其是2003年接过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这副重担以来,他一门心思扑在老干部工作上,团结带领市委老干部局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局外人想像不到的各种困难,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保持了全市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全市老干部工作呈现出了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日照市委老干部局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干部党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工作‘三个亮点’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市先后有26名老干部被中央和省评为“老干部先进个人”、28名老干部工作者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一、忠于职守,老干部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
  李志明怀着对老干部深厚的感情,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地奋斗了13年。1993年,他担任刚成立不久的日照市委岚山工委组织部长,开始接触老干部工作。在各项工作都刚刚起步、工作头绪多、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带头刻苦学习老干部工作各项业务知识,经常跑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办公室,多次下乡镇(街道)、村居,很快熟悉了全区的老干部工作基本情况。1996年,组织上安排他到日照市委老干部局担任副局长职务。很多同事、朋友劝他:老干部局有职无权,整天与老头老太太打交道,出力不讨好。而李志明却认为:“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照顾好他们,是各级在职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党组织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我一定要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不辜负广大老干部的期望,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正是带着这种信念,他上任伊始,就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市直65个部门(单位)和50多个乡镇,召开了31个座谈会,上门走访了200余名离休干部,掌握了全市老干部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他爱人当时在日照市建委系统做基层工会工作,经常加班,儿子正在中考的关键时期,上边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他克服种种困难,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有一段时间,他因工作劳累过度,胃病复发疼痛难忍,爱人和同志们劝他休息,但他因为忙于清欠离休干部“两费”,一天也没有休息。有一次,他爱人出差,临走时专门嘱咐他,儿子发烧感冒,要他陪着去医院打针,而他却因为一个老红军住院,一整天陪在医院里,没有时间照顾儿子。
  正是凭着对老干部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十多年来,他走访慰问老干部3000多人次。每次到老干部家中,他都和老同志拉家常,问寒问暖,亲如一家。他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老人们多次在不同场合评价:党组织把李志明选到市委老干部局干局长,是选对了,有他在,我们老同志放心了。
  二、迎难而上,尽心为老干部解难题办实事
  工作实践中,李志明求真务实,勇于开拓进取,他根据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97年,他刚到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不久,当时尽快解决企业、乡镇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的老干部上访都是因为“两费”拖欠问题。许多同志在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李志明迎难而上,带领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全市拖欠离休干部“两费”的数额,回来后迅速向市委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得到市委领导的同意后,他又跑部门、进企业,苦口婆心地向部门、企业负责人宣传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争取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支持。这期间,他也吃了不少白眼,很多企业负责人说,又不是你爹娘,你撒的哪门子急。但是,他没有在困难和嘲讽面前退却,因为他深知:“两费”是老干部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为老干部搞好服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时间,日照市共清理1997年以前拖欠离休干部的“两费”600余万元。但是,李志明的工作并未就此止步,他认为,“两费”年年清、年年欠,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带领有关人员,在学习借鉴外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首先在五莲县进行了离休干部“两费”社会统筹试点,得到了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2002年,他又积极争取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协调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在全省较早地建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
  曾经困扰日照市老干部工作多年的“两费”问题解决了,但李志明并没有满足,因为还有一个很大的难题摆在他的面前。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平时掌握的情况,他认为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上的差距如不解决,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焦点问题。当时,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和省委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本着对党、对老干部负责的态度,李志明亲自制定了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差距问题的调研提纲。2003年春节刚过,他就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市直29家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两费”发放台账、参照比较,摸清了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差距的详细情况。情况摸准了,李志明积极争取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分别于2004年1月和2005年6月,制定出台了《关于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差距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改制重组及关停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与机关同步增长机制,使全市企业离休干部真正找到了“娘家”。
  日照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原来建在老城区,1997年市直机关东迁后,老干部们活动、学习非常不方便,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李志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尽快在新市区为老干部建一处活动中心。但当时新市区中心地段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征用,政府对楼堂馆所建设从立项到资金一概不予审批,在这种形势下,申请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难度非常大。他多次到有关部门咨询政策,都被一口拒绝。但是他毫不气馁,市委主要领导终于被他对老干部工作的执著精神所打动,拍板决定特事特办。1999年4月,日照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工建设,首先碰到的就是资金困难。因为当时的市领导有话在先: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可以,但是市财政只能拿一部分钱,其余的要靠自筹。这没有难倒对工作执著、有一股很强的殷劲的李志明。他硬着头皮,争取省、市有关部门资金300余万元。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他把办公室挪到了工棚中;为节约建设资金,为了几车墙外砖,他跑遍了市区的所有建材市场;一家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他不怕得罪人,硬是辞掉重新招标……经过一年的努力,投资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日照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于2000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日照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水平实现了大跨越。
  三、率先垂范,当好队伍带头人
    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李志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局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严格要求,认真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针对一些干部职工中存在的老干部局地位低、福利差、没奔头的思想倾向,他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帮助大家树立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思想。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半天政治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组织生活,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建立了老干部工作人员联系老干部制度,制定了工作岗位目标、局领导班子议事流程等12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他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听取班子其他成员和同志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保证局里各项工作决策不出现失误。他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用车、住房、电话、招待等方面,都力求最低标准。他注重关心同志们的成长,从1998年4月主持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以来,全局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县处级领导干部岗位,10人被提拔为科级干部,4名年轻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兢兢业业干工作,丹心换来夕阳红。广大老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李志明,不愧是日照市老干部的贴心人,日照市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