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为老干部事业全心全意地付出了十年的珍贵时光,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他走访慰问老干部的行程,已无法计算,先后为老干部们送去了难以数计的生日蛋糕,送去了党的关怀,送去了政府的温暖。
  有的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依依难舍;有的老人,神志不清,记不得子女家属,却记得他的名字;有的老人,逢年过节,不盼儿女、不盼亲友,却盼着他的到来;有的老人,愿意把最知心最掏心窝子的话向他述说;老人们把他看得比儿女还要亲,老人们把他当成定心丸、主心骨……
  他,就是德州市水利局老干部科科长赵吉喜。
  十年来,他无私而全身心的付出,赢得了水利局上下所有人的尊重,受到了全局离退休干部的信任。他带领的离退休干部科多次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水利系统先进单位”,本人多次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
  一、栉风沐雨,情感世人
  1998年8月26日深夜,忙碌了一天的赵吉喜洗漱完毕,正想上床休息,电话铃突然响起来。说句实话,他对深夜来电都有些过敏了,这种电话,往往意味着他又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电话是市十三局医院打来的,大夫说,他们刚收治了一位遭遇车祸的老人。因为受伤严重,老人神志不清,不记得家属,不记得子女,只是向大夫说:“水利局赵科长,电话……”
  没错,这是赵吉喜的电话。他二话没说,急忙赶到医院。遭遇车祸的老干部是在回家路上被车撞伤的,当时病情很严重。为更好地诊断,医生建议做脑部CT,如果做的话只能去解放军一三九医院。因为家属都不在场,医生犹豫不决,赵吉喜当机立断,“去一三九,我负责!”等一切忙碌完毕,家属才获通知赶到医院。
  这只是赵吉喜全心服务老干部的一个缩影。十年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到底有多少,数也数不清。
  老干部年事高、发病率也高,为他们服务要耐心、细心和热心,赵吉喜说到做到。老干部住院出院,赵吉喜会在第一时间赶去探望。有一次,他带着慰问品去探望生病的三位老干部,分别是2楼、8楼、15楼,市人民医院探视的日子人多,电梯少,忙时挤不上去,赵吉喜干脆爬楼梯,愣是爬了15层楼梯,感动得老干部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探望生病住院的老干部,一年中多时达到上百人次。不止是探望,他还帮着张罗请专家,有人做手术,他还与家属一同守在手术室外。有的老干部常年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屋内气味难闻,赵吉喜从来没有怕过脏,坐在床边与他们拉着手问长问短。
  十年来,先后有50多位老干部过世,从医院探视,手术守候,到临终关怀,开追悼会,告别,送葬,有的甚至亲自送到老家的坟上,所有子女能够做到的,赵吉喜都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和孝。有一年大年初三,远在寿光的一位离休干部辞世,第二天,他便和分管领导驱车三百多公里,赶到寿光代表局党委悼念、慰问;有一位远在青岛的离休干部病故,来回两千公里,长途坐车,他的腰疼病犯了,只好用包垫着。
  逢年过节,赵吉喜总要亲自带着慰问品四处奔走。按照局里的规定,每位70岁以上的老同志过生日,局里都要祝寿,送去蛋糕。赵吉喜将老同志的生日记得一清二楚,每次他都带着蛋糕,亲自上门表示祝贺。老同志们都非常感动,有的说,就是儿女也不一定记得这么清、这么准,但他做到了。一年之中,每个月都有几个,多的月份十来个,他无一出错。老干部过生日,不盼儿女,却盼着赵吉喜的到来。老干部们说,这样过生日才有滋味、才有意思,而这对赵吉喜来说,却意味着他要牺牲大量的节假日。赵吉喜常讲,他们都为水利事业奉献了一生,老了渴望温暖和温情,我作为晚辈,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呢。“晚辈之情,儿女之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赵吉喜做到了。
  为老干部排忧解难,赵吉喜从不图回报。2000年,有位老干部因为癌症住进了淄博万杰医院,先后花去了医疗费达24万元,赵吉喜帮他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实报实销。当时赵吉喜刚当上爷爷,这位老干部的家属借机买了童车前去看望,被赵吉喜婉言谢绝。赵吉喜说:“你要真正感激我,尊敬我,就把礼品拿回去!”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赵吉喜的坚持原则也是尽人皆知。一位驻外的老干部住院,家属拿来医疗收费单。赵吉喜和局纪委的一名干部,亲赴外地进行了核实,及时按规定报销了老干部的医药费。按照局里的规定,对于老干部丧事的治丧和帮忙,局里都会在食堂里安排工作餐,十年来,赵吉喜从没吃过一次饭,丧事过后,有家属为表示感谢,执意宴请,都被他一一谢绝……
  二、殚精竭虑,心系工作
  工作中,赵吉喜注意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把老干部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科“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的作用,全面落实责任制。建立了政治学习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健康查体制度等,并在走访慰问上创造了“三个结合、四个必访”模式,即平时关心与节日走访相结合、普遍走访与重点慰问相结合、就近慰问与外地走访相结合,节日必访、生日必访、患病必访、特殊困难必访,使老干部工作形成了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以后,如何让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又成为了赵吉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赵吉喜坚持在老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从党员的“三会一课”到全体离退休干部人员每月15号的学习制度,已坚持多年,从未间断。每逢学习日,拄着拐杖、骑着三轮车赶来的老干部会准时出现,这已成为水利局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考虑到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等因素,局里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的硬性要求。但赵吉喜与离退休党支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读教材,做笔记,写心得,一个环节都不少,一个步骤都不缺,活动进行得扎实有效、有声有色。
  爱学习求进步,已在离退休干部职工中蔚然成风。2001年,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中,在没有接到上级统一部署的时候,赵吉喜便组织老干部主动提前展开了揭批活动;2003年,非典一出现,大规模的防疫工作尚未进行,老干部科又提前行动起来,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到离退休职工家中进行防疫宣传,使老干部深受感动。
  老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老有所为,这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2001年,老干部科与老年党支部共同组织成立了水利局老年科协,2003年,又成立了防汛专家顾问组。科协和顾问组经常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对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论证,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先后为全市水利规划和重点工程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2002年,德州丁东水库有一段截渗沟渗漏量增大,水位增高,老年科协成员协同工程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实地勘查。几经诊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被水库管理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采纳,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老干部为主体的“关工委”成立后,组织建设了四个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大手牵小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赵吉喜在工作中,注意引导广大老干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广大老干部实现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有机结合。
  1996年,赵吉喜刚上任时,全局老干部学习活动的场所,仅为一个由旧餐厅改造成的大平房。作为老干部科长,他积极向局党委反映,要求新建老干部活动室。经过不懈努力,争得了领导的支持,局里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硬是挤出100万元,于2000年建成了高标准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走进活动中心,学习室、阅览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院内还修建了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全封闭门球场。
  平时,赵吉喜与老年党支部经常组织象棋比赛、钓鱼比赛、台球比赛,让“老对手”们切磋技艺;每逢九九老人节,赵吉喜还组织举办水利局老年运动会,促进老干部锻炼身体。在广大离退休职工中开展了“五好老人”、“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利用这些载体把广大离退休人员紧紧团结在一起,强化了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全局整体工作争先创优。
  赵吉喜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更以晚辈之情、儿女之心的付出与努力,用无私的奉献和汗水,使“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在广大老干部中得到生动体现,也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绚丽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