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打硬仗 真情流淌润金秋 ——记湖南省株洲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帅凤莲
2016-12-30 15:05 编辑:老干部之家
2001年1月,帅凤莲调任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五年多来,她怀着深厚的感情,以火一样的热情,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知难克难,实干巧干,开创了老干部工作新局面。2001年以来,株洲市委老干部局先后两次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和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帅凤莲个人被评为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
一、尽心尽职解“三难” 殚精竭虑为老干
清欠“两费”、建立“两费”保障机制、安置企业离休干部,是帅凤莲上任时面临的三大工作难题。
株洲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2001年,国有企业共有2000多名离休干部,占全市离休干部总数的61%,而当时株洲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全市312个国有企业,70%亏损,200多家企业自1994年来拖欠600余名离休干部医药费895万元。
面对“三难”,受命于困境之际的帅凤莲,上任后的第三天就着手全面清欠工作。她率工作人员兵分四路一头扎入基层,逐户摸底,将企业拖欠的医药费全部登记造册。三个月里,他们不分昼夜,共走访了207家企业,进了617名老干部的家门。在老干部家,她像女儿般绕膝而坐,真诚道歉,耐心解释。在厂长、经理办公室,她反复宣讲政策。
清欠清一次,机制保长远。头鼓擂响,帅凤莲又把目光投向建立“三个机制”上。从2002年起,她走访调查老干部600多人次,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磋商,反复修改完善方案。2003年4月“株洲市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正式出台,并制订出具体实施细则。县(市)区“三个机制”于同年6月全部建立。仅2004年、2005年,株洲市本级财政就弥补离休干部医保统筹金缺口2164.4万元,并且扩大了“三个目录”用药范围,降低了部分药品自负比例。株洲的做法在湖南省“三个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被重点推介。
如何安置好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确保他们待遇落实,是近年来老干部工作中一道新课题,更是一道大难题。帅凤莲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擂响了第三通战鼓,摸索出具有株洲特色的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模式:一是县(市)区属企业离休干部上收县(市)区委老干部局管理,转为同级财政负担;二是市属国有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按属地和居住地移交县(市)区委老干部局管理,经费从企业提留10年,不足部分由市财政一揽子兜底、分年支付。县(市)区委老干部局增加预算内经费,通过增编和试行人事代理制增强人手,办事处一名副书记兼管辖区内老干部工作,在社区设老干部服务联系人;三是改制后仍为国有企业的,维持现有管理模式不变。这种“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和“安置、经费、管理、服务”四到位的举措,保障了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有“家”可依。在湖南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株洲作了专题经验介绍,得到充分肯定。
二、披荆斩棘谋发展 苦尽甘来见成效
2001年帅凤莲上任后面临市委老干部局三大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自1994年兴建以来欠下860多万元的债务;二是市老干所53户老干部一直没有享受1995年房改政策;三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因多方面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启动。怎样妥善处置三大历史遗留问题,是帅凤莲上任后面临的又一新考验。1994年建设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由于种种原因欠下860多万元的债务无法验收,处于半瘫痪状态。同时,住在市老干所内的53户老干部因故未能享受1995年的房改政策,强烈要求解决问题。关心她的人都劝她:“新官不理旧账。近五十岁的女同志何必冒这个政治风险,上交市委市政府解决吧!”她坚定地说:“做官不能只做‘太平官’,为老干部办实事,为市委市政府分忧,是职责所在,无论如何也要闯出条路来。”深入调研之后,帅凤莲大胆建议:采取市场运作,引资开发大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帅凤莲的思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02年4月,市委常委会批准了她的方案。她逐级动员,统一思想,精心布置,并率队进驻老干所,挨家逐户做工作。她带队先后与五省一市15家开发商洽谈,行程逾万里,谈判30余次。2003年4月,最终与浙江开发商签定开发合同,融资2800多万元。
建设伊始,帅凤莲带领同志们半个月内完成院内61家住(租)户搬迁。期间她亲自为老干部搬家、清理。为了把好老干部新居工程质量,她摔倒在工地现场,三颗牙齿摔掉了。她怕贻误工作,白天出现在工地上,晚上上医院治疗。两年多里,她几乎没有节假日,甚至丈夫心肌梗塞突发,送进医院抢救时,她还在工地上。
通过引资开发,市委老干部局丢掉了历史包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依法清偿完所有历史债务,53户老干部以旧换新住进新房,还投资430万元对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进行整体改造、并办齐所有证件,又新建了一栋综合大楼。现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2000多平方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老同志的乐园。
三、优质服务倾真情 雪中送炭暖夕阳
难事大事,帅凤莲是一马当先,她对特殊困难的老干部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把服务重点始终放在为特困企业老干部、特殊困难老干部、“空巢家庭”老干部雪中送炭上。
老红军唐钧是个重病号,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长期住院治疗,所在企业濒临破产,拖欠高额医药费,帅凤莲一方面与医院联系,要求尽力治疗,另一方面与市领导、市财政协调,争取专项经费。她两次上门把30多万元医药费送到病床前,保障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老干部张文林膝下无子女,靠一个父母双双下岗的侄外孙照料生活。她多方联系,为其安排了正式工作。可她自己的两个亲妹夫,一个没有正式工作,一个下岗多年。妹妹们常说:“姐姐对老干部比对亲人还亲。”一名抗战离休干部患有胃癌,老伴患淋巴癌,老两口体谅企业困难,从医院搬回家治疗。她得知后从医疗解困金中拿出10000元,将老干部重新送回医院。老干部普遍进入“三高期”,就医困难,她联合市医保局和十几个医疗机构开辟老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老干部就诊。离休干部存在“空巢”家庭现象,她加强精神关怀,联合团市委组织开展结对助老、捐资助老、精神慰藉、照料服务的“金晖行动”,为5000多人次送去关爱。
2001年,帅凤莲提出了“老干部工作不能老,要跳出老干部局抓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大经济、大社会、大环境中去思考探索,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她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为老干部办成了许多有影响的事。2001年重阳节,她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成功举办了一场高品位、高规格的《夕阳红似火》大型文艺演出,1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加演出同唱《革命人永远年轻》,演出主题歌《向着太阳走》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她精心组织编排《踏着共和国的脚步》大型音乐史诗,用歌舞形式宣传株洲老一辈奋斗史;她争取影楼支持,为266对离休干部免费拍摄金婚照;在市级党报和电视上开辟了老干部工作专版、专栏,开通“株洲老干部”网页。每年重阳节还在当地主要媒体向全市老干部祝贺节日,营造出浓郁的尊老敬老氛围。
帅凤莲坚持每年亲自组织、策划、主持两次以上老干部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和政情通报会;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支部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和老干部表彰大会;开展“每天看书读报1小时”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帅凤莲善于询情问计,5年来,共采纳老干部合理化建议、意见400多条,确保了老同志作用的发挥和政治待遇的落实。
四、勤政廉洁身垂范 长歌一曲鉴冰心
帅凤莲常讲:“本分做人成本低,将心比心是爱心。”作为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她的率先垂范首先体现在对人、财、物等问题及重大事项上,严格按程序和制度办事。任职期间,市委老干部局固定资产增加了428.7万元,而她没因私花过公家一分钱。开发建设投资总额达1.5亿元,她没介绍过一支队伍和一项工程业务,施工、采购等一律采取公开投标,并指派局纪检组长、工会主席全程参与监督。在偿还债务中,她委托律师依法依纪处理,做到笔笔清白。
帅凤莲坚持“正”字驾驭全局,民主决策,提倡换位思考,狠抓作风建设,完善了30多项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制定下发老干部工作《一年早知道》,各项工作一目了然,此举在全省老干部局系统推广。她注重学习,撰写的《按照高、新、深、精、实五字要求做好老干部工作》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她善待身边每个人,干部职工读书深造她支持奖励,生病住院她亲自看望,生日她当面祝贺,家庭有矛盾她出面调解,思想波动她及时沟通。在她的带领、教育、感召下,局系统干部职工朝气蓬勃、团结向上。五年来,局机关有6名同志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多名同志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下属的市老干所、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市老干部休养活动管理中心升格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考录4名公务员,次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率先垂范还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帅凤莲每年下基层走访慰问、调查研究、督查指导达60多个工作日。每周一定为接访日,五年来从未间断,接待来信来访700多人次。有几次,咽喉炎的老毛病复发,发不出声音,她用笔写代替口述,与老干部沟通交流。
帅凤莲勇于攻坚、善于克难,用智慧和胆识驾驭新时期株洲市老干部工作,用真心和柔情书写敬老、爱老的真谛,在湘江两岸,唱响一曲天高云淡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