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敬老不言悔 大爱无声写华章 ——记湖南省益阳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黄舜莲
2016-12-30 15:05 编辑:老干部之家
“衣带渐宽终不悔,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黄舜莲的座右铭,也是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倾心为老干部服务的真实写照。特别是2001年担任益阳市委老干部局长以来,她深怀尊老之心,常系爱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全身心投入到做好老干部工作中。益阳市委老干部局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老干系统内务建设先进单位”,益阳市“文明创建先进机关”、“文明创建标兵机关”、“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她个人也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并多次立功受奖。
一、迎难而上开新局 围绕“两费”谱新篇
益阳是典型的农业市,经济基础薄弱,2001年财政收入只有9亿元,到2005年财政收入也才15亿元,在全省排名靠后,人均财力全省倒数第一。该市共有1700余名离休干部,每年需财政支持解决医药费1800多万元,政策性费用1200多万元,这对于捉襟见肘的益阳财政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黄舜莲始终认为: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她千方百计争取各级领导和市县两级财政的支持,确保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
她上任不久,很多老干部向她反映“两费”拖欠问题,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她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两费”拖欠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她还亲自带领督察组深入各区县(市)督察“清欠”情况,终于使这一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据统计,该市共清理拖欠离休“两费”370多万元,老干部无不拍手叫好。
清欠初战告捷,使她信心倍增。接着,她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着手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底,益阳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为离休干部“两费”落实提供了刚性保障。该市离休干部离休费实行了社会化发放,能够按时足额到位。医药费能够按规定实报实销,不存在新的拖欠。离休干部政策性待遇的落实也逐年有所改善。目前,离休干部护理费、交通费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健康休养费、特需经费全部到位。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的配偶、遗孀生活补助费以及特困企业离休干部逝世后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均由各级财政予以解决,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的配偶、遗孀也已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此外,离休干部的误餐费和适当补贴也全部落实到位,从2005年起市直企业离休干部还适当增加了津补贴。据统计,该市本级财政每年用于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及支付政策性费用达400余万元,县级财政每年支持“三个机制”的经费达650多万元。这对于十分困难的益阳财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近年来,改制破产企业的安置管理工作成为老干部门的“重头戏”。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她未雨绸缪,提前介入,在国企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就如何落实老干部待遇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予采纳,相关条款写进了2003年10月益阳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制的决定》。2005年初,她又牵头组织起草了《市直国有企业改制中离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各地执行,从而为解除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后顾之忧提供了政策保障。几年来,她足迹遍及益阳市直60多家改制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宣讲老干部政策,就离休干部的安置管理提前“打招呼”,督促改制破产企业严格按文件标准提留相关经费。目前,该市有离休干部的市直改制企业,均按文件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提留了10年经费,离休干部收归主管部门管理;对于企业资产变现后无法提取或无法足额提取的,缺口部分经审核后由财政挂账解决。
一枝先报春消息,万紫千红次第开。在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益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老干部优先”的原则,确保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2005年11月,湖南省委老干部局对益阳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该市在经济困难条件下千方百计优先落实老干部待遇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春风化雨儿女心 心系老干显真情?
黄舜莲与老干部有着不解的情缘。1980年,她调入人大机关从事办公室工作,并兼任老干专干。尽管她后来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及副秘书长,但她仍坚持联系老干部工作,甘当人大机关老干部的勤务员。这一干,便是整整21年。由于工作出色,她曾荣获省“十佳”秘书工作者称号,并记一等功。2001年初,一纸调令,她走上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长的岗位。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她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老干部工作做实做好。
长期从事老干部工作使黄舜莲对老干部怀有特殊而又深厚的感情。她常说:“老干部就是我的父母,为他们服务要有儿女之心、晚辈之情。”为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密切与老干部的关系,融洽与老干部的感情,她给自己“约法五章”:每年的春节和重阳节,坚持前往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给老同志带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凡市级老干部或家庭困难的老干部生病住院或逝世,尽量前往看望或吊唁;凡老干部组织的重大活动,尽量挤时间参加;凡老干部到老干部局反映重大问题,尽量亲自参与接待;凡出台重大的牵涉老干部利益的政策,必须先与老干部交心通气、征求意见。此“约法五章”,她一以贯之,身体力行,从来没有犯过“冷热病”。同时,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硬性规矩:在接待和走访老干部时,不管老干部是对是错,都要认真倾听,做到不厌其烦,决不跟老干部吵架红脸。她还把办公室、住宅电话以及个人手机号码向老干部公布,欢迎老干部随时与她联系,架起了与老干部沟通联系的桥梁。在2005年上半年进行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主动找老干部谈心,征求他们对老干部工作以及对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整改措施向老干部通报。正是因为这样,老干部都十分信任她,把她当成了“贴心人”,有什么困难也乐意向她反映。现在,她对益阳市直单位老干部的情况可谓一清二楚,甚至连老干部的家属子女情况也了然于胸。
黄舜莲常说:“对老干部光有感情还不够,关键是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作为老干部局局长,“权要为老干部所用,利要为老干部所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益阳市茶叶公司一名离休干部由于单位未参加社保统筹,离休费难以落实,为此他四处上访。黄舜莲知道这一情况后,多次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引起了市委的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到老干部局现场办公,形成了会议纪要,从而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赫山区沧水铺镇有一位老同志,曾参加过党领导的地下武装,现身患多种疾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找有关部门落实政策,2002年辗转到益阳市委老干部局找过黄舜莲。虽然与这位老同志素未谋面,但黄舜莲耐心听取了他的情况反映,当即指示赫山区有关部门落实他的有关待遇,并亲自陪老同志吃午饭,老同志临走时黄舜莲还个人拿出100元钱作为他回家的路费。此后,黄舜莲总是惦记着这位老同志,多次打电话询问他待遇落实了没有,身体好些了没有,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2005年腊月二十八日,她驱车60多公里,步行好几公里山路和司机一道给老同志家里送去了食油、大米、猪肉等过年物资,并送告慰问金400元。老人十分感动,紧紧握住黄舜莲的手说:“你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啊!”像这样的老干部,黄舜莲总是牵挂在心,每年她都个人拿出1000来元予以救济,并从民政部门争取一些衣物送给他们。她还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为11名老干部解决了住房问题。
尊老敬老情为桨,春风化雨润夕阳。正是由于黄舜莲一贯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对待老干部,使她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高度评价,很多老干部亲切地称她为“好闺女”。
三、任劳任怨终无悔 勤奋务实写春秋
近年来,黄舜莲自觉践行“老干部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衣带渐宽终不悔”。
黄舜莲深知,良好的“软环境”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她在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上下了大功夫,形成了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市委每年召开1-2次常委会和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老干部工作。2001年以来,该市主要领导先后6次到市委老干部局现场办公,研究解决老干部的实际问题。每年都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党群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和组织部长参加会议并作讲话,这已形成了惯例。为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黄舜莲善于抓住机会“见缝插针”。2004年1月该市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结束后,新当选的市长还未走下主席台,就被黄舜莲“逮”住,向市长简要汇报了老干部工作,并递上了解决离休干部有关费用的请示,市长当即签发了正式上任后的第一份文件。在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该市建立健全了“三优先”、“四纳入”的工作机制。“三优先”即老干部工作人员优先配备,老干部工作经费优先保障,老干部反映的问题优先解决;“四纳入”即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三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黄舜莲还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据理力争”,恢复了区县(市)委老干部门的行政编制,从而使老干部门在机构编制上进入了“正规军”的序列。为提高老干部的地位,更好地促进老干部工作的开展,黄舜莲力促县(市)区级老干部局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的工作,目前该市7个区县(市)已有5名老干部局长由组织部副部长兼任。
在改善“软环境”的同时,黄舜莲还狠抓了硬环境建设。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是黄舜莲到任后为老干部兴办的一件大实事。该工程从2003年1月破土动工,2004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前后历时两年。在这两年中,她为此“牵肠挂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精心谋划建设方案,经常到建设工地巡视检查,亲自出面协调部门单位关系,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直到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的那天,她才如释重负。整个活动中心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1250多万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堪称全省一流。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与此同时,黄舜莲狠抓了各级各部门老干部活动场所的建设,全市各级共投资5749万元,建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室)552个,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为老干部老有所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工作上,黄舜莲有着锲而不舍的品质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她在工作上有一股钻劲,有一股韧劲,力争干一件事,就干好、干成。2004年冬的一天晚上,风寒料峭。她为了解决一位市直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问题,亲自去找常务副市长签字,但一直未联系上。当天晚上,她几经周折,打听到常务副市长在参加常委会。便又马不停蹄地向市委常委会议室赶,由于楼梯内灯光昏暗,她走得又太急,不小心摔倒在楼梯口把脚扭伤了,踝关节肿起了一个大包。她强忍住疼痛,找常务副市长签字后,才一瘸一拐地回家,至今脚踝仍隐隐作疼。几年来,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家务活全由爱人和80多岁的公公料理,就连父亲病逝前的几天里她都在忙于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她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同时,发动离退休老同志和局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共引进客商200多人次,洽谈项目30多个,合同引资24亿多元。为此,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心血和汗水。2005年9月5日,她父亲病危在市中心医院抢救,恰好这一天客商来益阳洽谈项目。望着病危的父亲,听到昏迷中的父亲还在喃喃地喊着她的名字,她实在不忍心离开。但为了不使招商引资前功尽弃,她哽咽着对身边的弟妹说:“我工作上有点急事,照顾父亲的事就拜托你们了。”然后毅然迈出了病房的门,满腔热情地全程陪同客商洽谈项目,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到病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受到她的熏陶和影响,益阳市委老干部局的全体工作人员人人自加压力,个个奋勇争先,处处坚持高标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塑造了老干部门的新形象。现在,整个机关政通人和,团结奋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营造了比干劲、比贡献、比业绩的良好风气。诚心敬老不言悔,大爱无声写华章。黄舜莲在平凡的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以真情、真心、真爱和无悔的执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为老敬老之歌,彰显了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与时俱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争创一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