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组织部派驻黔江区委正处级组织员、区老年大学校长马兹权,在从事老干部工作28年的实践中磨练了特有的厚德、重情、敬业的特殊品格,与老干部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缘,甘为党的老干部事业默默奉献。
  马兹权在老干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心为老干部办实事,一心为部门谋发展,一心为职工谋利益”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争取党委、政府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和领导。黔江区委常委会和区委常委办公会,凡有马兹权参加的,他都要积极争取在会上汇报老干部工作,宣传老干部工作,让党委了解老干部工作,争取党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与支持。2001年,黔江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剪彩,区几大班子在家的17名领导全部到场剪彩、祝贺并参加老干部的座谈会。马兹权兼任组织部副部长15年来,凡与新提拔的县委书记、县长谈话时,他都要把老干部工作作为重点内容交待。凡下县、乡或区直部门检查工作、考核班子、调查研究时,他都要抓住机会与县委书记、县长、管党书记、组织部长、部门主要领导交换老干部工作的意见。由于马兹权在老干部工作中得心应手,对老干部工作有特殊感情。2000年黔江区级机关机构改革中,区委征求各部门主要领导工作去向时,马兹权没有选择到实权部门去工作,毅然作出了留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的决定。
  黔江区老干部保障机制健全,“两费”有保证,“两个待遇”落实好,既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局班子努力的结果,也是马兹权精心运作的结果。为了健全和完善黔江区老干部的“两费”保障机制,马兹权和班子成员先找财政、人事、社保部门反复磋商,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后,然后提交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全区老干部“两费”从2000年起全部由财政承担。为解决老干部的住房补助,马兹权与分管财政的领导反复协商,最后统一了认识,最终解决了老干部的问题。
  马兹权经常讲,老干部工作必须靠党委、政府去宣传,特别是要靠老干部工作部门自己去宣传。这些年来,黔江区委老干部局每年都要编发工作简报40至50期。除了编印简报宣传,马兹权逢会必讲老干部工作,他还在局长培训班上,作老干部知识专题讲座,宣传老干部工作,使各级领导增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马兹权还千方百计挤时间撰写文章,宣传老干部工作。2001年,马兹权撰写的文章被区委宣传部评为二等奖。
  马兹权加大对老干部的感情投入,工作上求得老干部的理解与支持。除重大节假日马兹权要亲自到老同志家中走访慰问外,凡老同志生日,他都要亲自上门祝贺。一位老同志70寿辰,远在昆明出差的马兹权,接到邀请,星夜兼程赶回祝贺,使老同志非常感动。老同志生病,马兹权要前往探望。每年元旦、春节前,马兹权还亲笔为老同志撰写书信,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每年春节大年夜12点,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许多人忙于放鞭炮,忙于向上级、向亲友致电祝贺,马兹权却在家里电话机旁,一个接一个地给老干部打电话拜年道一声祝福,送一声问候。
  马兹权特别关心老干部的疾苦,把老干部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经常深入到有困难的老同志家中,问寒问暖,当老干部有特殊困难需要帮助时,马兹权慷慨帮助。有一年,马兹权从微薄的工资中居然先后拿出了共1620元资助老干部。尽管有人认为马兹权太傻,对工作太认真,可马兹权从没有后悔。
  马兹权常与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促膝交谈、交心通气,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他经常鼓励大家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这种环境,只有营造好了这样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才有可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马兹权要求别人这样做的,首先自己带头这样做。由于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珍视这种情谊,相互间能做到互相信任,友好相处。单位班子成员间、干部职工间无论公事私事、大事小事甚至家事,都可以互相商量,相互帮助。马兹权还特别关心他人疾苦,对单位干部职工家中出现的困难,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因此,单位的每一个职工无论是家事、私事都愿意在马兹权面前交谈、倾吐。整个单位恰似一个十分温暖的家庭。马兹权还十分关心单位职工的利益,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方便。老干部工作虽然辛苦清贫,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更没有任何一位职工产生调离老干部局的念头。
  马兹权清正廉洁,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出差、下基层,80%以上时间是坐公共汽车,吃小馆子,住小旅馆,不搞任何高消费。作为一个在老干部工作战线工作28年的老同志,以他自身的表率作用和良好形象赢得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好评,受到各级领导的称赞,人们亲切称他为“黔江区老干部工作战线上值得学习和骄傲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