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从事老干部工作已有15年。在这15年里,她认真贯彻党的老干部政策,视老干部为亲人,用自己的汗水辛勤浇灌着老干部工作这片园地,热情为老干部排忧解难,赢得了老干部的广泛赞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了敬老、爱老、助老的动人篇章。
  一、“有困难,找刘英”
  刘英常说:“我愿为老干部事业鞠躬尽瘁。”15年来,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老干工作者的时代风采。1992年调到老干局后,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一方面认真学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一方面将全市近两千名老干部按工作单位、参加革命时间、家庭住址等情况进行分类,并反复阅看。经过努力,她很快成了局里老干部政策和老干部情况的“活字典”。只要说起老干部,她都能一一道出,让每位与她接触的老干部多有了一份知己般的亲切感。
  乌鲁木齐市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有近200人,每当他们生日到来时,她便登门前去祝福,实在忙不过来时,也要打个电话问候,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2005年春节前一名老干部去世,她立即赶到医院帮助家属料理后事,并到殡仪馆为这位老同志送行,其老伴感动地说:“我知道你母亲也刚去世才三天,正在给母亲戴孝,再来殡仪馆不合适呀?”刘英此时的心情百感交集,但她坚强地说:“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他同样也是我的亲人呀。”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而在乌鲁木齐市的离休干部当中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刘英。老干部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向她来咨询和倾诉。对老干部的来访,刘英总是热情接待;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符合政策的立即解决;需要协调的,马上进行联系;对不符合政策的,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让老干部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由于她常常因为忙于老干部工作而疏忽了对家庭的照料,孩子小时候对妈妈的工作很不理解,总认为妈妈对那些爷爷、奶奶的关心要多于对他和爸爸的关心。每次给孩子解释,刘英总是有一种难过的负疚感,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二、“干工作就要迎难而上”
    15年来,刘英先后在两个处室和一个基层单位任过职。每次她调整到新岗位,都是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刘英在离休处工作时,遇到部分离休干部离休费不能按时领取、医药拖欠严重的难题。为了做好老干部“两费”落实工作,她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跑。她深入调研,积极协调、督促单位和部门落实政策,受到老干部的欢迎。某企业对优先给老干部发放工资不理解,刘英不怕对方给冷脸,不厌其烦地讲述落实政策的重要性,用她那执著的精神促使该企业做出了落实老干部政策待遇的保证。
  2000年,刘英调任乌鲁木齐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又面临扩建和提高活动质量等诸多难题。扩建需要资金,要钱就得求人。刘英上任后,四处奔走,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碰了一次又一次“钉子”,她一步也不退缩,硬是筹集到几十万元资金,将活动中心一、二楼大厅装饰一新,改建了大门,购买了健身器材,为阅览室增添了图书。为了让老同志动起来、乐起来,她还根据老同志不同层次的爱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质量上。在原有秦剧社、豫剧社、京剧社的基础上扩展成协会,形成拥有书画、钓鱼、舞蹈等12个协会的活动团体,为老同志搭建好精神生活的平台。并且与市电台联袂组建了“缤纷晚霞艺术团”,深入学校、农村、企业演出,火热的场面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三、“亲女儿也没她这样细心周到”
  刘英是个细心人。每次组织老同志外出活动时,她都要周密安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时刻把老同志的“安全”放在首位。有一次,她带队30余名年近80岁老干部赴内地健康疗养。白天,她安排医生不时地为老干部检查身体,晚上,当老同志都已入睡后,她却对次日的活动精心筹划,考虑着老人们吃、住、行中的细微之处。一天晚上,当她走近80多岁老干部吕延明房间时,细心的她听到里面传出低微的呻吟声,她急忙冲进房间一看,原来是吕老心脏病发作。便急忙帮助老人服用了救心丸,及时叫来医生进行处理。事后,老人拉着她的手不停地说:“幸亏有你,要不我就没命了啊!”还有一年,她带队20余名老干部进行“红色之旅”活动。一路上,有的老干部不适应吃干米饭,她就设法弄来面条,让老干部们吃得舒心;有的老干部行走不便,她就一路搀扶;有的老干部身体不适,即使是三更半夜,她也要想方设法将他们送到医院,在老同志的病床前悉心陪护直到出院。老干部们深受感动,联名向局领导写表扬信,信中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即使亲女儿也没有像她这样细心周到啊!
  刘英在家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女儿,但是每当提到自己的母亲时,她总是眼含愧疚的泪水。2005年春节、古尔邦节前夕,也正是老干部工作业务最忙的时节,此时她母亲已处于病危监护之中。刘英接到了老干部来单位找她的电话,此时此刻的她左右为难,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告诉老干部这就回去。接待完老干部的咨询后,她又忙着“两节”老干部慰问方案的制定,慰问品的购买、慰问对象的联系等一系列活动中。慰问活动结束了,她母亲也去世了。没能在母亲最后的时刻尽自己的孝心,是刘英这辈子的一大遗憾。
  四、“老干部也是我的亲人”
  刘英视老干部为亲人,遇到家庭有困难的老干部上访,更是慷慨解囊,积极为他们落实政策。1997年10月,远离市区的巴轮台一位老干部到老干局反映单位不兑现“两费”等情况,她看到老干部衣着单薄,立即掏出200元钱让他买件外衣,老人当场流下了热泪,向她鞠躬致谢。随后,她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这位老同志的问题。离休干部遗孀韩英梅无固定收入,随她生活的女儿患有精神病和先天残疾,刘英了解情况后,主动与韩英梅结成帮困对象,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2005年过年还购买一套床上用品送给老人。由于体制变化,乌拉泊农场一名离休干部的归属管理问题影响了这名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刘英获悉后,积极协调天山区将这名老干部划归管理。事后,这位老干部激动地对市委领导说:刘英同志真是我们老干部的贴心人。她从事老干部工作十几年来,不断将“急老干部所急、帮老干部所需、务老干部所实”注入新的内容,还把“让党组织满意、让老干部满意”落实到行动上,树立起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