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桑榆霞满天

——记河南省巩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徐彦龙

    在河南省巩义市,活跃着一支“情暖桑榆”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他们一心一意专注于老干部事业,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老干部,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交口称赞,而他们的“班长”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走在前列,被老同志称为“贴心人”,被同事们称为“老黄牛”。他,就是巩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徐彦龙。

甘当老干部事业的“拓荒牛”

    上任伊始,对于从未涉及过的老干部工作,徐彦龙就是个“门外汉”。更何况,当时的巩义市老干部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单位老干部工作流于形式,服务保障不到位,党组织不健全,老同志不满意;一些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政治待遇难落实、活动经费没保障,特殊困难无人解决,老同志有怨气。

    徐彦龙生性倔强,有股不服输的“牛”脾气。在任职后的第一次机关干部全体会议上,他就叫了板:“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就有责任让巩义市的老干部工作脱胎换骨,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

    从1982年建立离退休干部制度以来的老干部政策,到中央、省委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一 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他装在兜里,随时学习,放在床头,每晚必读。他走遍了全市20个镇办、70多个市直单位调查研究,走访看望老同志,与基层老干部工作者座谈交流,将全市离退休老干部的基本情况熟记于心。半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成为一个有问必答的政策通。

    徐彦龙决定从党建工作入手,用党组织把老同志凝聚起来。他主动上门,反复协调,先后在65个单位单独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抓制度完善、抓思想引领、抓督导落实,为老同志过政治生日,组织老同志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性教育,逐渐使党组织生活步入常态化、规范化,使那些“断了线”的老党员重新找到了组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中办3号文件下发后,徐彦龙又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及时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每年增加30万元工作经费,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工作补贴,同时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列入市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党建一颗“子”,激活一盘“棋”。全市2160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焕发精气神,活跃在社区、公园、老年活动场所,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成为了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甘当增添正能量的“推进剂”

    开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充分彰显了老干部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

    徐彦龙紧扣巩义市“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三大战略定位,精心谋划“不忘初心葆本色,‘三城’建设我点赞”活动载体,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动员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到三城建设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老同志及时了解三城建设情况,徐彦龙组织人员编写相关资料,印发全体老同志。组织专题报告会,邀请市政府领导解读三城建设的总体思路、推进措施。利用市委市政府半年工作通报会的机会,专门通报三城建设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使老同志人人知晓、个个支持。老同志们了解了情况,熟悉了政策,纷纷撰写调研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158条,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86条建议经市领导批示后,由市委督查室转交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其中3条列入巩义市“十三五”规划。

    围绕“山水宜居城”建设,徐彦龙动员500多名老干部组成了志愿者文明巡访团,为老同志统一配发“志愿者”小红帽和红袖章,组织他们定期走上街头、公园、居民楼院,开展文明素质宣传,规范劝阻不文明行为。不论春夏寒暑,老同志们始终活跃在大街小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文明使者”,他们认真执着规劝不文明行为的瞬间,也成为当地媒体争相捕捉的新闻热点。

    围绕打造巩义市“诗圣杜甫”文化名片,徐彦龙组织300多名爱好诗词的老同志成立诗词协会,帮助协调办公场所和经费,在老干部大学开设诗词研究课程,大力支持老同志开展诗歌研究和创作。多位老同志先后出版《诗词楹联选集》、《诗乡月明》、《百诗颂杜书法作品》、《手抄小楷〈杜甫全集〉》等书籍,5名老同志参加“杜甫国际诗歌节”并获奖,为传承杜甫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同志们在发挥余热中,再次体现了个人价值,老有所为的热情不断高涨。徐彦龙连续5年开展“十大最美老人”评选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老同志事迹,把老同志们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传播到巩义市的角角落落。

甘当解难帮困的“守护者”

    人老万事难。徐彦龙常说,我们是党委政府关爱老同志的桥梁纽带,传达的是党委政府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委政府的形象,为老同志解难帮困,让老同志安心、舒心、暖心,是老干部局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大学,是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2009年,巩义市的老干部已达4500多人,活动中心却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1500平方米,远远无法满足老同志活动学习需要,一度成了制约老干部工作发展的主要障碍。

    徐彦龙多次组织老干部座谈协商、调查研究,奔赴长兴、济源、登封等地学习取经,撰写调研报告,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常委会反映汇报,整整坚持了两年,终于在2012年争取到70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2300平方米的老干部大学,老同志终于有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如今,全市已形成老城区、新城区、宋陵公园相结合,室内室外活动相呼应的学习活动场所布局,总面积达11500平方米。老干部大学在校学员近千人,合唱团团员500多人,每年举办6场大型演出,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两次大型老年运动会,全市经常性参与学习活动的老同志达到离退休干部总数的72%。老同志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健康,也收获了心情的愉悦和晚年的幸福,纷纷夸赞徐彦龙局长办了件大好事。

    由于历史的原因,巩义市许多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政治待遇没有得到落实。面对这种情况,徐彦龙多次到老干部家中了解走访,形成书面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反复与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沟通协调,终于把改制企业拖厂、钢厂的13名离休干部收归街道管理。对于无主管单位破产企业的35名离休干部,徐彦龙直接纳入到老干部局管理,确保了企业老干部待遇到位、服务到位,使这些老干部多年未决的待遇得到了落实。2011年重阳节前夕,十几个企业离休干部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老干部的贴心人”的鲜红锦旗送到了老干部局。

    对于生病住院和家庭变故的离退休干部他知道后都要亲自上门看望,并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对生活困难、居住偏远的离退休干部进行救助。近五年来累计救助260余人,救助资金达80余万元。

    一份真情,一份回报。徐彦龙把心贴近老干部的同时,也在老干部中树立了朴实、可亲、敬业、务实的老干部局长形象。7年来,巩义市老干局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徐彦龙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