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楷模
——记工商银行江苏省涟水县支行老干部股
股长左灿康
涟水是一个革命老区,解放前各个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遍及全国各地。工商银行涟水县支行现有离退休干部64名,平均年龄74岁,其中离休干部46人,退休干部18人,另外还有享受遗属补助的70多人。在这经费紧张、老干部年龄较高、费用开支逐年增大等诸多矛盾交错中,左灿康1987年担任了老干部股股长。他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既是股长,又是办事员,大事小事、重事轻事、脏事累事,事事都得亲自过问。几年来,在解决老干部住房、看病等诸多问题中,他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不辞辛苦地为老干部办实事、送温暖。老干部都赞扬他是“我们的贴心人”。10年中,涟水工行老干部股六次被市工行、四次被省工行评为先进单位。左灿康也六次被市行、三次被省行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办实事,尽心竭力
工商银行涟水县支行的老干部大多数居住在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农村,46名离休干部中有37人分布在27个乡镇。在担任老干部股股长的第一天,左灿康就带上行领导对老干部的厚爱以及全体在职职工的关怀,挨门逐户对老干部进行拜访。当看到许多老同志一家几口挤在低矮潮湿的危房时,他的心碎了。这些老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戎马一生,在离休之后还无怨无悔地住在条件如此差的地方。他为老同志能体谅单位困难的这种高风亮节所感动。同时,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他逐户进行调查摸底,苦口婆心地做老干部子女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并根据各自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行里的财务现状,制定出居住在农村离休干部建房修房实施方案,逐一落实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对房屋结构、面积、完工时间和质量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将行里补助的费用按时足额划拨到位。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他经常逐户督促检查,随时解决和处理修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时当他忙完一天回到家中时,已是夜深人静。他的家属看到一天比一天削瘦的他,关心地说:“你还有心脏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药品笑了笑说:“我身体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老同志们的安全。”离休干部朱士德家里不断出现意外事故,行里两次补助的建房钱不得不被挪作它用,一家人仍住在危房里。一到刮风下雨,老左十分焦急,生怕发生意外。为解决朱老的住房,他两年中去他家18次,帮他筹措资金,联系材料,按特殊情况补助修房费.终于使他建起了新房。朱老流着泪,拉着左灿康的手感动地说:“为我建房,你跑破了几双鞋。”经过前后3年的努力,他共帮助28名离休同志建起新房,同时为其他离退休人员改造和修复原有住房,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1990年春,气象部门预报当年将出现大的降雨天气,左灿康得知这一消息,首先想到的是住在农村的老干部和家中承包的责任田,于是他悄悄地从自己积蓄中拿出一部分,为37户在农村有责任田的老干部办理了“烂麦场”保险。果然,麦收时连续10多天连绵不断地下雨,使即将到手的小麦普遍出芽霉烂,当许多老同志正在犯愁的时候,左灿康冒着雨陪同保险公司的人员一起下去查验,经数次交涉,保险公司按规定标准对受灾的37户全部进行了赔偿,弥补了他们的经济损失,使其在大灾之年有饭吃,老干部非常感激地说:“我们自己没有想到的,老左早就替我们‘保’上了!”
献爱心,情意融融
由于饱经战争和艰苦生活的影响,老干部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尤其现在年岁已高,不少老同志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白内障、胆结石等病,有5位同志常年卧床。为了使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减少疾病痛苦,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几年来,左灿康操碎了心,吃尽了苦。1990年,在组织老干部按期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陆月楼患有癌症,他本人得知后,万念俱灰,拒绝手术。左灿康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又请出左邻右舍进行劝说,鼓励他振作起来,接受手术。他的一片挚诚之心终于感动了陆月楼,使他鼓起生活的勇气同意手术。左灿康又帮助联系好上海长征医院,并亲自护送,陆老出院时,老左又带车把他接回涟水。78岁的老人刚做完大手术出院,体力不支,既无医护人员陪护,又无子女跟车护理,左灿康生怕路上发生意外,一方面叮嘱驾驶员车速放慢,另一方面自己小心翼翼地护理,当陆老安全到家时,老左却因几天几夜没合眼,累垮了,住进医院。
1992年和陆老相依为命的老伴突发脑血栓导致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又住在交通不便的乡下,不通汽车,到乡医院要步行7里多路。老两口没有亲生儿女,认一个继子又远在上海,此时此刻80岁重病的陆老要侍候81岁重残的老伴。当左灿康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赶到陆老家,并与当地部门联系请两位邻居专门住在他家照护,其中一人负责将两位病人随时送往医院或请医生上门和取药等;另一人负责烧饭、喂饭、护理等。除陆老个人负担30元外,其余费用由行里负责。陆老逢人就说:“要不是组织上关怀和老左的照顾,我们老夫妻早就不在人世了。”又一次,有个离休干部去外地探亲,不慎鼻子大出血不止,亲友连夜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左灿康得知消息,当即喊起驾驶员,带上费用连夜赶去医院看望,安排住院抢救治疗。直到这位老同志住进医院,出血止住后,老左方才返回涟水。稍好后,他又派车将其接回老家。
辟新经,落实待遇
老干部安置在农村,上面文件看不到,该听的报告难传达,不少人常年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不了解,对中央改革的政策不理解。鉴于这种情况,左灿康把离退休人员按居住地点分成5个片,每季度或半年分片活动一次,将重要报告录音或材料带到片上播放传达,并组织讨论,既可使老干部了解国家大事,又能使他们之间相互了解,畅叙情怀,增进友谊。
为切实解决老干部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1988年在左灿康建议下,行里从创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分别投放到效益较好的酒厂、糕点厂、副食品公司和石油公司,逢年过节,这些部门免费或低价提供一批酒和食品,分发给老干部;石油公司每年免费供应2吨煤油,老左把它分装后,按季下发,解决了家住农村的老干部生活困难。几年来,通过老左多方筹措和努力,在政策规定以外,离休人员每年净得实惠1000元左右,退休人员700多元。洗冤情,责无旁贷如果说,老干部工作只是如何落实好他们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那么帮助老干部排忧解难,洗清冤屈,从思想上、精神上给予慰藉,也成了左灿康责无旁贷的工作。
离休干部陆月楼1940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太仓县任百货公司,经理时因冲撞领导遭报复,1954年受到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工资降5级处分。调回原籍几十年,深感头难抬,难见人。当知道左灿康是个多谋善断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时,他找到老左诉说冤屈,请其斟酌能否申诉。老左详细询问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又多次到审干部门征询查问,当确认申诉理由充分时,便积极支持他去太仓申诉并主动提出愿意同往,同时老左又以组织名义请求有关部门对此案尽快进行复查。后经太仓县纪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复查,澄清是一起错案冤案,决定恢复他的党籍,恢复原工资。1987年底,当左灿康陪同太仓县纪委同志向他宣布决定时,陆月楼老泪纵横,哽咽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几年来,在老干部的工作岗位上,左灿康把自己的每一份情感都和老干部融在一起,用火一样的热情照顾着每位老人,用全身心去为他们服务,用真诚和爱心赢得老干部的信任,使他们在有生之年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爱护。1994年,50多名老干部自己掏钱买了奖匾和锦旗,写上“尊老楷模”、“老干部之家”,一路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送到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