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炽热的爱献给这方土地

——记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勘查所

离退休服务中心主任毕亚俊

她是一团火,燃烧着571名离退休职工的心;她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奋斗者,辛勤地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把全部的爱毫不保留地献给了这方土地,她就是闻名遐迩的女强人——黑龙江省地矿局地勘一所离退休服务中心主任毕亚俊。

无悔选择  执著追求

1987年元月,听说单位要成立老干部科,38岁的毕亚俊主动向领导请缨:“老干部是历史的功臣,我干组织工作,最了解他们的心思,怕受冷落,怕没人管,怕寂寞,既然这项工作总要有人做,就让我来做吧。”领导经过考虑,同意了她的请求。上任前,毕亚俊是有职有权的组织科长,工作干得非常出色,颇得领导的赏识和职工群众的信任。所以当她自告奋勇要求调换岗位时,许多人都不理解,爱人惊讶地问:“怎么,你是不是在闹邪啊!”许多职工议论:“放着有职有权的组织科长不当,去侍候那些老头子,何苦呢?”可毕亚俊却不这样想,她从小就喜欢唱《踏着先辈留下的脚印》这首歌,对革命前辈她特别敬仰,所以当有一天,偶尔听到一位病中无车送医院的离退休干部抱怨“人走茶凉”时,她感到特别的难受,也更加坚定了她走向新岗位的信心。她要用自己的全部爱去使这些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拼杀,在地质战线上做出贡献的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继续发挥余热。

送粮,巡诊,探病,打门球,送报纸,学习文件,换煤气罐,健康档案……在所管辖的这个特殊群体里,毕亚俊不管是春夏秋冬,整日地奔波,尽管很累,可她的脸上始终露着微笑。

1994年初,当组织上又把退休这项无人愿意问津的工作交给她时,她二话没说,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离退休服务中心主任这副重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00多人,相当于半个所,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担子似乎是太重了,毕亚俊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爱;凭着对离退休职工那特有的热情,特有的诚挚;凭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性格,硬是挑起了这副重担。

发工资,搞活动,进行家访,组织学习,调解家庭纠纷,生老病死……样样工作她都安排得井井有序,离退休职工满意,领导放心。

对自己所选择的这个岗位,她无怨无悔。她说,我已经离不开这个岗位了,我的根就在这里,只要组织需要,我愿在这里干一辈子。

知难而上  奉献爱心

离退休职工工作难做,这是全所职工的共识。更何况她是一名女同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她都品尝过。她笑对工作,笑对人生。知难而上,把一片爱心都洒在离退休职工的身上。

1989年初冬,离休老干部宫万海的女儿宫玲,因闹离婚误工一介多月,被牡丹江纺织厂开除公职,当毕亚俊得知此事来龙去脉后,也觉得是件棘手的事,她知道宫玲有错,可做了10多年的组织工作的经验告诉她,开除一个职工是件非常慎重的事,要经过职代会讨论,可开除宫玲并没有这个程序。况且她以往的表现一直很好,这次误工又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所以经再三考虑,她开始为宫玲复工奔走。她骑车往返单位和“牡纺”10多次,找车间主任、找劳资科长,后来又跑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市广播电台,最后又来到“牡纺”,找到了厂妇联。当妇联主任得知她是为老干部女儿的事来的,又惊讶、又赞叹,答应过问此事。元旦临近了,毕亚俊正忙着准备老干部茶话会,一个电话来了:经厂研究,同意宫玲复工。消息传来,宫万海老泪纵横。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没花一分钱,女儿就能重新走进厂子的大门。

1995年3月,退休职工崔东虎的爱人病逝。按说,毕亚俊没有义务去处理家属死亡的责任,完全有理由不管此事,可是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她硬是把此事揽了过来。她先跑牡丹江火化场,因火化费过高,她又跑海林市火化场,与火化场领导商量,最后用为数不多的钱进行了火化。丧事处理完后,病中的崔东虎感动的不得了,逢人便夸毕亚俊。开了先河,以后不管是离退休职工,还是他们的家属,只要生老病死,都找她,她总是热情前往,抬尸体、办手续、忙前跑后。久而久之,海林火化场的同志都受感动了,他们说:“从来没有一个女的管此事,真是破天荒,这个姓毕的真行”。

1994年,退休职工李百春在852农场突发脑出血病危,毕亚俊得知此事后,乘夜车、换汽车,白天黑夜连轴转,前去探视和组织抢救。病情稍有好转,她又返牡,带医生前去接病人。并多次到家探望,送去温暖,使病人恢复很快。所里有位退休职工,长期与老伴分居,为了使老两口能够早日破镜重圆,毕亚俊三番五次地做两位老人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感动了两位老人,使即将破碎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

毕亚俊就是这样,她心里装的都是这些离退休职工。宋长发病了,她无微不致去照顾;姜秀林要手术,她忙前跑后;张福成两口子打架,她反复做调解工作……她把自己一颗炽热的心,全部献给了离退休职工。

公而忘私  无私奉献

“小毕整日想的都是大伙,而唯独没有她自己”。离退休职工如此说。是的,在公与私的天平上,毕亚俊总是能摆正自身的位置,公而忘私,无私奉献!

由于毕亚俊把全部的身心都扑在离退休职工的工作上,使她无暇过多地顾及自己和十多岁的女儿。有时女儿委曲地说:“妈妈,你整天想着的都是爷爷们,就不管我了?”女儿的哭诉深深地刺痛着她,谁不食人间烟火?谁没有骨肉情长?她多么想抽出些时间陪陪女儿,但她一来到工作岗位上,来到离退休职工中间,她的眼睛又亮了,一切的一切都置身于外。

1990年冬,在一次为离休老干部分发煤气罐时,不巧毕亚俊的血液病又犯了,四肢乏力,血小板骤减,身上只要稍一碰就是一块乌青,血色素降到5克,头晕目眩。组织上劝她休息,可她不干,仍然咬着牙,扛着几十斤重的液化气罐登上高楼。冒着风雪出没在老干部家中,连一口水都没有喝。

1994年3月的一天,在为一名退休职工家属奔丧后,由于连凉带累,回家后,她开始尿血,得了急性肾炎,在组织的一再催促下,她住进了医院,躺在病榻中,她的心还系在工作上,没等病愈,她就瞒着组织,偷偷地办理了出院手续。由于没能彻底根治,只要一累一凉,着急上火,她的肾病就犯,腿一按一个坑。尽管这样,她仍然坚持带病工作。

1994年11月17日,毕亚俊的女儿在上学途中被一辆汽车刮、倒,眼睛、耳朵被撞坏了,血流不止,肇事汽车跑了,是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把她的女儿送进了医院,此时的她,正在奔往看病号的途中。女儿住进了医院,她晚间守在病床旁照看女儿,白天又穿梭在离退休职工中间。

亲情、友情,赶不上对离退休职工的深厚感情。

开拓进取  为党增辉

为做好工作,毕亚俊在工作中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探寻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的新路子,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增辉。

毕亚俊深深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组织上对离退休职工的冷暖。所以她十分注意自己在离退休职工中的形象。平时,她能够主动向局老干部处、所党委、所行政领导汇报工作,反映离退休职工的心声,取得领导的支持;注意在离退休职工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局情、所情;注意精打细算,严格管好、用好离退休职工的活动经费;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在已有老干部活动室的基础上又解决了退休职工活动室并配备了娱乐设施等;经常与财务部门协商,使离退休职工的工资与在岗的相比优先发放-基本不压;建章、建制,定期组织离退休职工学习、活动;积极发动离退休职工参与公益事业,为希望工程捐款;对离退休职工一视同仁,热情服务……竭尽全力,把党的温暖送到离退休职工的心中。

“我是在做党的工作,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就是说明书,我要尽我最大努力,让离退休职工满意”。毕亚俊不但是这样说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她把炽热的爱,全部献给了这方土地。她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忘我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离退休职工:“我们感谢党委派来这样的好干部”!“党委选这样的同志选对了”。

由于自身的努力,毕亚俊多次受到地矿部、省老干部局和局、所的表彰奖励。

晨光固然好,晚霞更美丽。为了把党的阳光洒向离退休职工心中,毕亚俊又在积极地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