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干部事业忘我工作的带头人
——记陕西省安康地委老干部局局长钱立钧
陕西省安康地委老干部局局长钱立钧从事老干部工作16年来,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呕心沥血,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谱写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光辉篇章,被誉为老干部工作中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倾注全部心血 带病忘我工作
1981年,地委决定让35岁的钱立钧到老干部部门主持工作。尽管他对这项工作很陌生,心里没有底,但凭着高度的组织观念,仍坚定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任务面前只能让组织选择,不能挑挑拣拣。我一定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好务。”
为了打开全区老干部工作的局面,使自己尽快适应工作。老钱带领全局的同志将有关老干部的数百条政策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在组织大家学习的同时,利用晚上逐条记诵。没多久,他便由门外汉变成了“政策通”。老同志无论问到哪方面的规定,他都能对答如流。他带头深入基层,用3个月时间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全区50%以上的老同志,查阅了80%的老干部档案,对老同志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不管你问到全区老干部中的任何一个人,他都能说出其参加革命的时间、历史上的战功和政绩等。同志们由此称他为“活档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同志们建立了工作档案,以及信访接待、医疗保健、党支部工作等13项工作制度,使机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别看钱立钧说话轻声慢气,干起工作来却是一个扑下身子玩命干、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的人。
1987年夏天,安康城连续几天气温高达10℃,老干部进入高发病期,用车量急剧增加。可家距市区20多里的司机却一连几天没来上班。钱立钧既担心误老干部的事,又担心司机生病,便登上自行车,去司机家探望。山区的天说变就变,返回的路上,突然雷雨交加,把满头大汗的钱立钧淋得浑身透湿。他冒雨赶了20多里山路。当晚便感冒发烧、咳嗽不止。仗着身体好,他根本没把病放在心上,照常坚持上班。由于病情拖延,不久转成了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不论伤风感冒,受热出汗、还是过度劳累都会引起病情发作。每到隆
冬,晚上咳得撕心裂肺,只能靠着被子坐在床上。有时喘得回不过气来,只好在屋里走圈圈。天一亮,他又提前上班,照常安排布置工作,处理业务。病情实在严重了住进医院,也是打完吊针就回局里处理急事。看着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老干部难过地说:“老钱,工作要干,病也要看,你扑下身子拼命干,是会把自己累垮的呀!”
1988年冬天,西安方面拍来了老红军童玉川病危的电报,正犯严重哮喘病的钱立钧,冒着风雪买了张硬座票,迅速赶到西安。生命垂危的童老见到钱局长,感动的热泪盈眶,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童老去世后,钱立钧亲自为童老擦身换衣,送殡仪馆火化。然后捧着骨灰盒风尘仆仆地赶回安康,顾不上喘口气,又连续三个昼夜,忙于丧事及遗留问题的处理。办完丧事,当他拖着疲惫的病身子回家时,一头晕倒在家属院门口。同志们含泪把他送进了医院。
1989年全区老干部工作大检查时,老钱发现自己腿部出现浮肿。为不影响士气,他一声没吭。检查完工作回到局里,他已肿成了“胖子”,周身一压一个坑。同志们硬把他逼进医院,确诊为急性肾炎,医生要求卧床休息。可他哪里听得进医生的劝告,每天打完吊针,不是回局工作,就是在病房接待老干部。安康运输公司介灿的子女安排、商业局李月亭的药费报销、干休所霍老儿子的工作调动,都是他利用住院时间给联系解决的。住院部李主任见他不注意休息,批评说:“你的肾病不轻,再加上哮喘病,已影响到心脏,如果引起肾衰竭和高血压,是要命的呀!我真没见过你这样干起工作来就不要命的人。”老钱却说:“老同志能到医院来找我,说明事情很急,我不忍心看着他们作难而不管呀!”由于他休息得太少,急性肾炎转成了慢性肾炎,经常复发。老干部见状心疼地说:“咱局长由一位篮球运动健将变成今天这个病恹恹的样子,都是为我们操劳过度而累的呀!”
尽心竭力抓落实 千方百计排忧难
安康辖1市9县,7个属国家级贫困县,3个属省级贫困县,落实老干部待遇存在很大困难。有人说:钱是硬通货,没有钱,老干部 门变不出来。钱立钧却说:“老干部部门的确难为无米之炊,但只要有‘铜头、铁嘴、兔子腿’的功夫,有滴水穿石、不怕碰钉子、挨头子的忍辱负重的韧劲,有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带头干的。易地安置在华县的平利县老干部张劲夫,由于原单位长期亏损,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张老给钱局长写信,“请帮助解决问题,给碗饭吃”。老钱接信后心情非常沉重。谁家没有父母老人?老干部投身革命几十年,老了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证,人家怎么看我们社会主义?他匆匆安排了工作,正要带信赶往平利,恰遇中医院李教授拿着化验单来找他。李教授说:“老钱啊,你已出现肾衰征兆,再这样拼命工作,不把病当一回事,后果不堪设想呀!”老钱想到张老的困难,一咬牙,仍按时赶到县里,连夜召集县委主管领导、县财政局、组织部和老干部局的负责同志研究。老钱给大家宣传老干部政策,讲不能搞人走茶凉的道理,希望县上尽量为老干部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暖住老同志的心。他带病说出的一席肺腑之言感动了大家,在座的同志很快决定由单位贷款,派人给张老送去工资,又按特殊情况将张老的供给改由县财政解决,从根本上保证了张老待遇的落实。张老为此特意在《陕西老年报》上登出,“感谢党组织,感谢钱局长”的感谢信。
为了解决所有类似张劲夫的问题,钱立钧又带病和工作人员深入到大竹园煤矿、地区航运公司等严重亏损和停产企业调查摸底,用改革的思路,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探讨完善社会养老统筹的方案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地委、行署根据老干部局的调查报告及建议,采取了6条措旋,提出了4条完善养老统筹的意见,由地区拿出了1600万元,统筹办调整出资金600多万元,重点解决了大竹园、航运公司等全地区停产、亏损企业及党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的待遇问题,又将紫阳、安康等8县市濒临倒闭企业的老干部待遇收回财政供给。从此,全区99. 5%的老干部能按时领到工资及各项补贴。
医药费按时实报实销,是老干部待遇落实中的难中之难。钱立钧为啃这块硬骨头,着实花费了不少心血。
离休干部凡凯从患骨癌到住院去世,先后拖欠5万元医药费。钱立钧第一次去二轻经理部协商报销问题时,经理满脸不高兴,说:“我们是亏损企业,职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哪有那么多钱?刚解决了他娃就业,紧跟着又要药费,我都成他大儿了。”听了经理的气话,老钱理解经理的难处,他面带微笑,耐心给这位经理介绍老干部药费实报实销的规定,介绍这位老同志当年的战斗经历,恳请经理顾全大局,尽快结清药费。钱立钧不厌其烦地先后20多次找经理,跑公费医疗办、和地区财政局,这种不达目的不收兵的韧劲,深深地触动了经理和有关部门的人员,他们终于拿出了5万元。
为从根本上解决医药费报销难问题,钱立钧再次带领局里同志下基层搞调查,搜集兄弟单位医疗改革的经验,经过认真研究,向地委、行署提出了老干部在安康参加医疗社会保险的具体方案。地委、行署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拨出100万元专款兑现了拖欠老干部的药费,又批准在有关单位试行医疗改革方案。这样一来,试行单位老干部药费报销达到了l00%。安康地区作为老干部待遇落实的先进单位,多次在全省性的老干部工作会上介绍了经验,受到大家的好评。
安康地委书记说:“这几年安康老干部安排得比较好,老同志讲形象、顾大局,发挥作用很有起色,多亏了老干部局的同志,特别是钱立钧同志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为了老干部 唯独忘却自家人
在老钱的心目中,老干部遇到的困难,就是老干部局和自己应该千方百计反映、解决的问题。1990年老干部待遇大检查时,老钱发现老干部子女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当时他哮喘正严重,为了促成问题解决,仍深入基层,专门对这一情况调查摸底并向地委、行署写出专题报告。地区领导采纳了老干部局的建议,责成劳动局拿出部分招工指标,由老干部局协助落实接收单位。
地直单位年近八旬的老干部王耀奎,因其女儿王娟已婚、年龄偏大、找不到接收单位而焦急万分。钱立钧为此事跑了10多个企业,到印染厂跑了9趟,印染厂领导深为钱局长的工作精神所感动,终于收下了王娟。就这样,全区几年来共安排了234名老干部子女就业。
老干部家属子女农转非问题也是困扰老干部晚年生活的突出问题。地委收到老干部局的专题报告,很快批示:“按特殊情况分批解决”。地区原交通局副局长沈继俊进藏剿匪时,儿子因病耽误治疗而致残。沈老临终前,希望组织“关照解决儿媳和孙子的户口”。沈老
去世后,第一批指标下来。肾病复发正住院的钱立钧说服比沈老资历深的崔老先让给沈家,又跑公安、找计委、去粮食局,用了半年多时间,终于将办好的户口、粮本交到了沈老遗孀手上。老大姐流着喜泪,拿着本本对着沈老遗像说:“老沈啊,咱遇上了难得的好人,钱局长给啥都办好送来了,你就放心吧。”全区两年多时间总计解决老干部子女农转非51人,解除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老干部为此非常感激,提上礼品登门感谢,钱立钧耐心地向老干部解释作好工作是自己的本份,心意领了,东西坚决不能收。
老干部呼正贤去世后,遗孀体弱多病,无人照顾,老钱看在眼里,主动找人事局、林业局,还给编委打了专题报告,把呼老的儿子破例由企业单位调到了其母居住的属事业单位的蚕种厂工作。呼老家属高兴地给亲友讲:“人说不请客、不送礼办不成事。钱局长没
抽我家一根烟,没喝一口茶,却给我把儿子调到了身边。共产党多些这样的干部,转变党风有希望。”
钱立钧对老干部的事尽心竭力,对亲属相托的事却办得很差。他妻子是教师,患有耳疾和颈椎增生,上课时常眩晕。有人劝他,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编制未满,可将他妻子调去。可他对妻子说:“我是党员领导干部,办事不能损害党的形象,你得体谅我、支持我。”他的女儿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多年,盼着他给找个工作。他说:“我只有为老干部服务的义务,没有为自家人办事的权利。”女儿至今还是一名临时工。他的外甥因单位效益不好,靠摆地摊为生,求他给找个活干或调到老干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也被他婉言拒绝。为此,孩子怨他“太正统”,外甥说他“不讲甥舅之情”,妹妹直接质问他:“你好歹是个县团级干部,人家大小当个领导,不光把老婆娃娃安排得好,亲戚朋友都沾光。你为老干部办了那么多事,给自家人却啥事不办,你我一母同胞,难道不如旁姓外人?”钱立钧回答说:“不少人怨党风、社会风气不好,我再不能给党组织脸上抹黑了。请妹妹理解我、原谅我。”
1983年7月31日,安康城区遭到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钱立钧奉命带着一辆大轿车到地势低洼的鼓楼街转移老人和小孩。他挨家挨户动员,连背带搀地把一些老人、孩子送上车。他的家就在附近,爱人有午睡的习惯,此刻,他真耽心爱人睡着了,孩子没人管,头脑中闪过回家看看的念头。可转念一想: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哪能抛下群众只顾自家。他狠狠心路过家门也未回去。等他把老人、孩子送往指定地点.完成任务后想回家看看时,城里已变成一片汪洋,水深达8至12米。这一夜,他望着江浪推上来的一具具不认识的尸体,在北门垛上整整坐了一夜,他觉得自己欠妻子的太多、太多了……。第二天,他强忍妻儿生死不知的悲痛,去给灾民送饭,在地委党校意外地碰到了由居委会抢救出来的妻儿。面对妻子责备的话语:“东西都让大水冲了个精光,你是党的人嘛,咋想得起我们。”钱立钧歉疚地说:“东西冲了没啥,只要你们平安就好。你不是不了解我,党员在关键时刻光顾自己家,那是啥形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