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晚霞十春秋
——记江西省高安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范礼忠
10年前,范礼忠从既潇洒又轻松的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几套班子小车管理和调度的岗位,调任既不显山露水,又无实惠可言的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有人说他不会赶“潮”,还有人说他不懂“人生哲学”。而他却10年如一日,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纯贞的爱、厚重的情全部融汇在高安市2136名离退休老干部心中。10个春秋,10年奉献,他为落实老干部待遇行程2.6万公里,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费、医疗费、家庭困难1350多个,先后为5位鳏居的老同志牵线搭桥建起了美满家庭,为37户老干部调解了家庭纠纷,为68户住房困难的老干部落实了住房,为83位居住城区且身边无子女的老同志均照顾调动了一个子女到身边来,赢得了老同志的信赖,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他全力落实党的政策,甘当老干部权益的
保护神,老同志说:“老干部局是娘家,
娘家人最理解我们的心”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老干部工作要讲政治,最关键的是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维护老干部权益。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正是基于这个认识,范礼忠不辞辛劳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处处关心维护老干部的权益。
这是一个酷热的夏日,5位离城60余公里的退休干部来到老干部局,诉说乡里因财政困难短发生活费,请求为他们作主。范礼忠问清原委后即刻挂通该乡电话,劝请乡里按“从优”政策特事特办,按时足额发放退休干部生活费。翌日,他仍放心不下,又冒酷暑驱车赶往上访干部所在的乡,听说乡党委书记下了村,他又马不停蹄追到村里。书记见他汗尘满身,为其诚心感动,当即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足额保证老干部的生活费。此后,该乡再也没发生过延时、短发老干部生活费的现象。
范礼忠就是这样为了老干部的利益,只要是政策规定的,不论亲疏厚薄、相识与否,他都不遗余力、据理力争。1995年,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找到范礼忠诉说她丈夫付仲华患脑溢血病在医院急救室抢救花费了7000多元医药费,市公费医疗办误认为是门诊费,只给报销70元。范礼忠听完老人的叙说后,对这笔“门诊”费疑窦顿生:脑溢血怎么会看门诊?他百思不得其解,毅然决定要解开这个疑窦,主持公道。于是,他找凭证,查“症结”,最终确认是误把住院抢救当门诊。他赶紧请来财政、公费医疗办、医院的领导共同磋商,最后按规定如数核报了这笔“门诊”费。事后,老两口逢人便说:“我们离开家乡30多年,回高安退休后,人生地不熟,四处诉说碰壁。范局长真是大恩人,还是‘娘家’人亲。”
1994年,机关工资改革,加上物价上涨因素,致使企业的离退休干部对行政事业与企业的工资政策不理解,心理极度不平衡,上百人联名上书,意欲上访省城,静坐省政府,讨个说法。范礼忠得知此事后,没有简单地责怪他们的举动,也没有信口许诺,而是召开座谈会和主动上门做疏导工作,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各位老前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方式于事无补;目前行政和企业的工资,确实存在部分不合理的地方,要看到改革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要各位相信党和组织,只要我范礼忠在岗一日,就一定会把你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寥寥数语,掷地有声,消除了老同志一时的误解,焕发了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国为民分忧的政治热情。铁心要上访的老同志怨气顿消:“好,你是‘娘家’人,我们听你的,不上访了。”事后,市委领导多次赞扬范礼忠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分了不少忧,担了很多责。这充分体现了他在全市老干部中享有崇高威信。而这威信正是来自他真心诚意的服务而赢得老干部对他的高度信赖。
他潜心探索,勇当老干部管理新机制的
开拓者。老同志说:“有这些套套垫腰,
我们‘老骨头,就有保障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把握不住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效益不稳定,甚至连年滑坡,使得不少企业离退休干部生活、医疗待遇难以保障,一些老同志忧心忡忡,范礼忠也常为此辗转难眠。同行们劝说:“老干部局无钱无物,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小局长有多大能耐,你这是多管闲事瞎操心。”而范礼忠却不这么认为,他常常告诫局里干部,工作不能只满足于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停留在上传下达,开会布置,年终检查,做甩手掌柜,图清闲安逸。党把这些老同志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安度幸福的晚年。于是,他深入企业、厂矿座谈、走访,掌握了全市企业老干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发现全市80%以上的微利、亏损企业的老干部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农垦企业中,而且又以老企业、基层企业的离退休人员集中、困难突出。经过潜心探索,一个在新形势下确保企业老干部待遇的新构想在他脑海中形成。
经过反复协商,多方努力,使有关单位对确保企业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医疗待遇的落实达成了共识。为切实解决其生活费问题,采取了三条措施:粮食部门采取统筹兼顾以丰补欠,系统内部消化办法;商业系统食品总公司采取将基层站离退休干部费用上调总公司集中解决办法;场乡合一的农垦企业采取乡政府预先按月垫付,年终由企业和乡政府结算分摊办法。这三条措施的施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微利、亏损企业的老同志生活费出现延期、短发现象。紧接着,他又主动与卫生、劳动部门酝酿、协商,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制定下发了《高安市企业职工住院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办法》。按照“从优”政策,单章逐条,对离退休干部医疗问题作了详细规定。新办法的实行,不仅解开了企业职工医疗问题的“死结”,而且为经济效益不好,老干部又多的企业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全市企业每年要比以前节约医疗费48万元,受到单位和个人的普遍欢迎。在解决老干部医疗统筹问题的同时,他还积极配合市房改办制定了《全市离休干部购买公有住房优惠办法》,解决老同志困难户住房68套,优惠购房款22万元。不少老同志感慨万千地说:“有这些套套垫腰,我们‘老骨头’就有保障了。”
他见微知著,乐做老干部排忧解难的
贴心人。老同志说:“他把我们的事看得比自己的
事重要,对我们的关心比子女还细心”
有一句话常挂在范礼忠嘴边:“老干部工作无小事。”10年来,范礼忠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头,谁家有困难,谁家就有他的身影。
市商业局有一位离休干部老年丧妻,孤独苦闷的他萌发了再婚的念头,却遭到子女的坚决反对,使他左右为难,便向范礼忠诉说衷肠。范礼忠明确表示:老同志再婚合理合法,我支持。于是,范礼忠逐个地找这位老同志的子女、媳妇做工作,从法律知识讲到伦理道德,从婚姻关系讲到护理方便,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终于打动了晚辈们的心,大喜之日,他又派专车迎接“新娘”。
1996年6月5日,抗日离休干部熊尚考家中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邻里乡亲都探头观望,以为他家来了什么贵宾,想不到是范礼忠带领工作人员赶来祝贺熊老90大寿。熊老拄着拐杖颤巍巍接过他敬奉的生日蛋糕,激动不已:“感谢党的关怀,我80岁寿辰你们来过,今天90岁又来了。你们的记性比我崽女的都好啊!”熊老手上捧的哪是蛋糕,分明是一颗滚烫的敬老之心哟!
范礼忠既懂得锦上添花的含义,更深谙雪中送炭的意义。
1986年春,一场龙卷风席卷高安乡村,灾后不到两小时,范礼忠就驱车来到受灾老干部家中,慰问灾情。 1993年7月,一场洪水肆虐了城区,几处老干部宿舍被水围困,他携同工作人员涉水逐户探望受灾老同志。正一筹莫展的老同志激动得老泪直流:“还是‘娘家’人亲,在最困难时刻总是记得我们。”
1995年,抗日离休干部董衍青老伴去世,子女因家事矛盾各自离他而去,留下他孑然一身。范礼忠得知后,找来董老子女、媳妇和女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整整疏导了3个晚上,直说得他们姐弟几个痛哭流泪,当即签下赡养协议。董老对此感激万分,逢人便夸“范局长真是老同志的贴心人!”
10年中,范礼忠以赤子之心对待老同志,他每逢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逐一上老同志的家门拜年、祝福。为了老干部工作,他常常亏待自己和家人。繁杂的事务和过度的疲劳,曾使他两次病倒,他竟不忍心休息,要么白天瞒着局里同志,要么晚上瞒着家人,到医院打点滴。有一次妻子出差,临行嘱咐他给上学的孩子做午饭,可一上班,因急于下乡处理问题,把做午饭的事忘得千干净净,两个孩子只好饿着肚子去上学,把妻子心疼得直掉泪。
1992年岁末,时值范礼忠走访慰问期间,加之正忙于料理一位去世老同志的后事,正巧老家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他却无暇顾及。等他办完事赶回家中,见到的却是老父亲的遗像,范礼忠这位有泪不轻弹的汉子,抱着父亲的遗像泪水纵横。这份敬孝之心是他终生也无法弥补的啊!“无情未必真豪杰。”可自古有道是“忠孝难两全。”10年中,他先后为7位老干部在病床前送过终,唯独对自己的父亲没有做到。由此,他常常内疚地觉得自己欠家人的实在是太多了。但为了老干部工作,他心中的事业天平又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倾斜。
如今,范礼忠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他的岗位上,对事业仍是那样执着,对老同志仍是那样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