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时刻念着老干部

——记上海市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局长辛成佐

辛成佐是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局长。他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一干就是15年。15个春秋过去了,他情系老干部,奉献一片爱的事迹深深地留在全区1000多名老同志的脑海里。他将近1/4的人生历程,是陪伴老同志们度过的。

从1985年3月区委老干部局成立,辛成佐就和老干部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这样想:离休干部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个岗位是多么重要!这个机会是多么难得!老辛从党对老干部的高度评价中汲取力量,从饱经风霜的老同志身上汲取力量。他对老干部工作越来越热爱,他对老同志越来越敬重,时时敬业守职,处处领头示范,带动全机关20名同志热诚为老干部服务。敬老爱老,情深意切,爱心一片。老辛和他的同事汗水没有白流,人们欣喜地看到:老同志们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在我们银杏苑办公大楼,有一块黑绒墙面,贴着几排鲜红的大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老同志亲切的嘱咐。老同志虽然已离开工作岗位,却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老辛深刻体会老同志们的心情,除日常给老同志们创造学习条件,如看文件、听报告、看参考录像外,每年都组织、举办两三期读书班,从1989年到今天,已经连续举办了15期,有583位老同志通过学习研讨,获取精神食粮,跟上时代步伐。每期读书班他都精心筹划,除了学习交流,还组织老同志走向社会,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巨大变化。去年上半年,为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老辛与区委组织部联系举办两期有104位高层次老同志参加的读书班,请区委4位领导和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分别就老同志十分关心的党建、纪检、治安以及老干部待遇等情况作了报告。老同志们反映,读书班抓住了当前的热点,信息量大,使大家了解了形势,增强了信心。

“离休干部党支部工作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支部工作做好了,老干部工作就好做了”,辛成佐经常这样说,也认真这样做。他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通报情况,交流思想,加强沟通和指导,坚持数年,大见成效。有一个支部易地安置老同志较多,个别老同志因为生活待遇不落实,对原单位很有意见,情绪激动。辛成佐得知后,心急如焚。他首先一一上门走访支部书记、委员以及党员骨干,沟通情况,商量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一起做老同志的工作,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想方设法帮助老同志落实政治生活待遇,老同志满意了,都非常感谢老辛,但老辛感到做好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老同志整体形象是他应该做的。

是的,老辛非常注意宣传老同志,维护老同志的整体形象。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辛成佐感到这是宣传老同志丰功伟绩的好机会,他精心组织系统纪念活动,那就是:一展,二写,三唱。“一展”是积极会同市老干部活动室等4个单位举办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收藏展,发动老同志将他们珍藏的历史纪念物拿出来集中展示,这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会吸引了参观者近万人,其中有不少中小学生,从中受到了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二写”是在老同志中开展抗战胜利50周年征文活动,老辛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组织出版《烽火岁月》征文集,把老同志革命斗争历史用文字记载下来,教育我们的后代。“三唱”是组成了150位老同志参加的大型合唱团,先后4次参加市、区抗战歌曲演唱会。老同志们满怀激情,引吭高歌,展现了老同志革命的精神风貌。老辛为这些活动操劳不歇,同时,他感到十分欣慰。老同志广泛参加的这些活动,既教育了广大群众,也激励他们写好自己的晚年历史。

为了更好地发挥老同志在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老辛意识到,这项工作首先要从家庭抓起,在他的倡导下,1995年区委老干部局、区精神文明办、区妇联在全区离休老干部中开展争创“和睦文明家庭”的活动,老同志们积极响应,十分投入。纷纷召开家庭评议会,撰写申报事迹材料,最后评选出12户“和睦文明楷模家庭”和457户“和睦文明家庭”。全区离休干部汇聚一堂,听取先进家庭的经验介绍,在全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辛情系老干部,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虹口区原来狭小简陋的活动室远远不能满足近千名老同志文化娱乐需求,老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局其他领导多次向区委、区政府反映。1993年区委、区政府终于下决心,投资360万元,划拨一块黄金地块,建起了现在的虹口区老干部活动室——银杏苑大楼。老同志有了颐养天年的乐园。他们到这里来跳舞、练琴、打牌、下棋,在阅览室看书品茶,在保健室理疗健身。银杏苑像磁铁一样吸引了许许多多老同志。

辛成佐时时牵念老同志们老有所养,针对老同志“两高”特点,把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结合起来。作为虹口区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他知道气功能使人延年益寿,但选择哪一种功法却大有讲究。他不辞辛劳,一连十几天到练功场所观察比较,最后确定“内劲一指禅”,在有300多位老同志参加的气功学习班上推广,效果很好。

虹口区易地安置老同志有213人,作为代管单位,老辛始终强调对这些老同志要厚爱一层,局里也拿出一部分专款用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发放慰问金。针对原单位严重拖欠老同志工资、医疗费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他亲自组织人员去10多个省市敦促老同志原单位解决拖欠问题,使40多位老同志的困难得到解决。有的易地安置的老同志投书《上海老年报》,对这样的热心服务进行表扬。

即使在细微处,老辛也设身处地替老同志们考虑。有一次老干部局组织老同志参观《毛泽东在上海》图片展,本来考虑半天活动,后来考虑让老同志参观一下浦东新区和东方明珠塔,临时决定在外面吃午饭。他到即将出发的车上,一一询问后打电话通知家属,以免老同志家里人牵挂,这件事情虽小,老干部们从他的细心中感受到他对老同志的一片真情。一位老同志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题为“一件小事见真情”的文章,刊登在市老干部工作专刊上,表达了大家的感激之情。

辛成佐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当老同志生病或家有困难,他总要登门看望,最多的一年他共看望了老同志260人次。每年春节,当人们沉浸在节日欢庆气氛中,老辛心里惦记着离休干部中的孤老。他们的身体好吗?心情怎样?过年是怎样安排的?他一一前去探望,又把全区12位孤老请到局里吃年夜饭,奉上一杯醇酒,转达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关怀,也表示了老干部工作者对他们的问候。这些老同志深受感动,有的热泪盈眶,紧紧握住老辛的手说:“老干部局是我们的家,你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孤老在春节欢聚一堂,这些年已经成为老辛春节固定的“节目”。

老辛就这样给孤老送去一片温暖,送去一片爱心,送上真诚的祝福,送土深厚的敬意。

老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的事迹很多,举不胜举。一位姓黄的老同志因历史上的原因曾被打成“**”,到青海劳动改造20多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文革”中到农村插队,因父亲的政治历史问题忧郁而死。另一个儿子在上海,对父亲非常怨恨,认为自己没能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都是父亲的过错。黄老落实政策回到上海,儿子、儿媳不仅冷眼相待,而且讥笑怒骂,甚至动手殴打。黄老已80出头,遭到这样的虐待,痛不欲生。经过法院判决,黄老和儿子脱离关系,将一室户住房让儿子使用,他自己和老伴住到没有煤气和卫生间的12平米小屋里,生活十分不便。老辛到他家访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处奔走,终于为黄老争取到一套有煤气、卫生间独用的新住房,当21的房间粉刷一新,即将乔迁新居的时刻,黄老突然病倒住进医院。他挂念搬家心急如焚。老辛劝慰他:“黄老你安心养病,搬家的事包在我身上了”,他带领机关几名干部和街道同志一起为黄老搬家。黄老的旧房有很长一段狭小的弄堂,搬家汽车无法开进去,老辛就和同志们用黄鱼车把黄老家所有的坛坛罐罐搬到新居。黄老出院,走进新家,他无法抑制由衷的感激心情,和老伴联名写了好几封表扬信,称赞老辛是老干部的好局长。黄老和他的老伴一想到这件事就禁不住热泪盈眶,是老辛帮助他们抹去心中的忧愁,是老辛使他们有了舒适的家,是老辛使他们享受到晚年生活的甘甜。

由于辛成佐在老干部工作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被评为市和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记功嘉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辛成佐十分坦然,他认为成绩属于过去,功劳属于大家,他表示今后要做的仍然是对老同志奉献,奉献,再奉献!他的真情,他的追求,都融铸在“奉献”这两个闪闪发光的大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