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式的老干部工作者

——记辽宁省石油化工厅老干部处

正处级调研员徐德恒

徐德恒是辽宁省石油化工厅老干部处正处级调研员。徐德恒同志13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服务,深得老干部们的好评。

“为党工作,干啥都不屈才”

徐德恒是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1978年调到省石化厅工作后,先后做过团的工作、人事工作。1981年,厅机关组建老干部工作办公室,他成为最佳人选。厅领导找他谈话,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二话没说,高兴地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因工作需要,厅党组曾安排他做过一段其他工作,但后来在离退休老同志们的强烈要求下,厅党组又把他调回老干部处工作。在常人看来,做人事工作有实权,找他办事的人多。做老干部工作不但没权、没钱,还挨累受气。不但没人求,反倒常求人。曾经有人问他,做干部调配工作有职有权,做老干部工作操心费力捞不着半点好处,你怎么干得这么有劲?每次他都认真地说:“只要是为党工作,不管干啥都不会屈才。”一些亲戚朋友也说他太老实,劝他找领导换换工作。他总是对亲友们说,我是个穷孩子出身,4岁时父亲去世,打念小学时就享受国家助学金,一直念到大学。是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才,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党组织信任我,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不能和组织上讲条件。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徐德恒同志才无怨无悔地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一千就是13年。 13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个小数。这13年,是他勤奋工作的13年,是他为老干部倾注爱心、付出辛苦的13年。 13年来,他时常为了工作忙到夜阑更深;13年来,他拖着腰椎病的身子带着同志给90多名老同志挨家挨户送去了十几万斤的生活福利品;13年来,他多少次为病中的老人端屎倒尿,为去世的老同志擦身、换衣、整容;13年来,他为老同志理发、修车,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当一头老黄牛最好”

铁人王进喜有过一句名言:“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老黄牛最好。”铁人精神、铁人的豪言壮语深深地印在了徐德恒的心中。凡是熟悉徐德恒的人都说,他就具有这种“老黄牛”精神。

全厅90多位老同志家,每家每年他都要走上一两次,一些重点户一年要去无数次,为他们送工资、送福利、送药品、送阅文件。老同志过生日了,送去生日蛋糕;老同志生病了,他帮着送医院,有时还要背着老同志楼上楼下挂号、交费、检查、诊断乃至办理一切手续。老同志去世了,他忙着跑医院太平间,跑火葬场,跑民政办有关手续……他总结一条,老干部工作必须腿勤。这些年,为了老干部工作他急三火四,脚底像安了个“风火轮”。

老同志家里有个大事小情找到他,他二话不说马上去办。有位老同志病后腿脚不便想买辆轮椅车,他知道后几乎跑遍沈阳市的各大商店,挑来挑去,为老同志买了一辆最合适的。他用刚买好的轮椅车推着老同志到商场逛逛,到市内风景点看看,老同志高兴地说:“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好长时间没出门了。”等把老同志送回家时,已是薄暮时分,但他忙乎了大半天,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呐。

有位老同志平常有话就爱找老徐唠,后来他患了老年痴呆症,更是不论大事小事,不分时间场合就到老徐家敲门,要和老徐唠一会。有时一个晚上上他家敲门四五次,每次老徐都热情地把老同志让进屋,陪他唠一阵,劝解一番,老人唠满意了才肯回去。有时闹得徐家人一宿睡不成安稳觉。还有一回,一名老同志托他帮买一台电视,电视买好了送到老同志家,老同志看了三天觉得不可心,希望能退掉,老徐又把电视送回商店提出退货,不曾想营业员跟他大发脾气,好好奚落了他一番:“好好的东西退个啥劲?看不起电视就别买,咱卖出的货保修保换,退不行!”他待营业员的火发得差不多了,又陪着笑脸跟营业员好说歹说,最后在交了一笔手续费后把电视机退了。老同志满意了,可他至今不知道退货的手续费是老徐垫的。

1987年深秋的一天,离休后聘用于盘锦乡镇企业的一名老干部突然去世,家属提出要将老同志遗体运回沈阳火化。由于当地没有灵车,只好租一辆解放卡车。运遗体的那天,天下着小雨。由于驾驶室的座位让给老同志的遗属坐,老徐只好站在小货车的敞篷车厢里。为了防止老同志遗体在车厢里滚来滚去受到损害,他们临时想出个办法,将一块帆布固定在车厢的四个角上,搭起一个“吊床”,将老同志遗体安放其上。这样一来,车厢里容他站立的地方就不宽裕了。从盘锦返沈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茫茫原野笼罩在深沉的夜色中,秋风裹挟着秋雨一阵阵抽打在老徐的脸上、身上,躺在帆布上的老同志的遗体随着货车的颠簸不时撞击着他的身体。他的衣服淋个半湿,夜风一吹,冻得他瑟瑟发抖。为了躲避秋寒,他只好蹲到“吊床”底下,和只隔着一层帆布的老同志遗体凑近乎。等他们一行折腾到沈阳已是午夜了,他便忙着去医院联系太平房安顿老同志的遗体,由于没有正当死亡证明书,外来尸体医院拒收,他又得去疏通“关系”,等办完一切手续安排停当,天都快亮了。

人说他是“活雷锋”

接触过徐德恒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他手很巧,会理发,同志们找他理发,他从不推脱;他会修理自行车和一些小电器,谁找到他都有求必应,不但不收费,有时还要搭上一些小零件。

自从他做了老干部工作以后,为老同志做好事就成了他的一项工作内容。他常年义务为老同志理发,身体健朗的老同志到活动室来活动时顺便他就理了,一些卧病在家的老同志他就定期登门服务。这些年,他义务为老同志理发几千人次,电动理发推子就用坏了4个,为老同志节省理发费用近万元。

老同志有啥事爱找他,电灯坏了,找他;电话不好使了,找他;自行车不灵便了,找他;自来水管出毛病了、厕所马桶堵了,都找他。凡是找他,他还都能给鼓捣成功,这些年把他锻炼成了一名“万能工”。有位老同志家住临街的房子,院墙较矮老同志总觉着不安全,他便动手为老同志加高了院墙,并用铁丝网围好,老同志很满意。

徐德恒在书画上颇有造诣,找他写字作画的人不少。个人找到他的,他都是赠送以作纪念,单位或部门找到他的,有时要付给稿费,他考虑到老干部工作时常要求到人,所以经常他都不收费。有时拗不过了,他就把钱收下,设立一个“小金库”,他用小金库里的钱作为老同志报销医药费的周转金,大大方便了老同志。

他视老干部如父母

厅里一名老干部患直肠癌住进了医院,本已大便失禁,手术后,腹部的人工便道又不时流出粪液,老同志的老伴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一个人照顾病人很吃力,老人的孩子们也都上班忙工作而很少来医院护理,徐德恒主动承担了护理任务,一会儿要给病人清倒粪便,一会儿要给病人擦洗身上的污物。护理其他病人累点也没什么,护理直肠癌病人不仅累而且脏。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徐,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真的就做了一回这“孝子”,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一直就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都夸他孝顺。后来知道他是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更是赞叹不已,逢人就讲。老徐护理这名老同志两个多月,多半时间是晚上值班,白天照常坚持工作。

还有一名老干部因患老年痴呆症而失去自理能力,老同志的老伴也有病,真是祸不单行。徐德恒就成了这家的义务“保姆”,白天抽空给买菜、帮助做饭,还要收拾屋子。晚上要去看看老人是否又便在床上了,他要帮着收拾脏物。老人有时便秘了,他便帮助老人通便。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老人洗一次澡,不然身上的异味太大。他烧好热水,再帮老人脱衣服、洗澡,再换上干净衣服。后来,老同志病逝了,他半夜里得到消息,连忙赶到老同志家,给老同志洗干净,穿好衣服,又到医院借来救护推车,把遗体送到医院太平间。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需要有何种的情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