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好公仆”
一记天津市委老干部局正处级
调研员李树森
李树森同志是天津市委老干部局正处级调研员、局体北医务室负责人。由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多次受到市委领导和广大老干部的称赞。从199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直机关优秀党员、市级优秀党员,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和天津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1997年又被中央组织部评为省区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满腔热忱为老干部服务
体院北地区居住着300户局级离休干部,10年来,李树森同志像生命守护神一样,时刻为这些年高体弱的老同志诊病救急,被老同志们誉为最可依赖的亲人,李树森同志常讲:“老干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组织上把我放在这样的岗位上,只
有鞠躬尽瘁地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使他们健康长寿,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老同志o"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小小医务室,满腔热忱地为老干部服务1991年6月的一天,一位老同志在活动室活动时突然晕倒,他闻讯赶到,一边采取急救措施,一边口对口地为老同志吸痰,使他清醒过来。还有一次深夜出诊抢救老红军张志良脱险后,他怕病情有反复,就在张老家的沙发上守护通宵,直到张老病情稳定才离去。老红军张步德几天解不下大便,痛苦异常,他就用手去抠。老干部李玉田患病期间,他每天几次登门诊治。一天夜里李老病情恶化,他闻讯赶去急救,因病情危急要送医院,可李老家里只有老伴和女儿。他二话没说,背上李老下楼并送到了医院办好住院手续。为方便夜间急诊,使老干部得病能够及时救护,他将家中的电话号码公布给老同志们,无论是大雨滂沱的深夜,还是数九隆冬的黎明,只要一拨通这部电话,不消几分钟,他就会急匆匆地赶到身边。一天凌晨,老干部石中腹痛引发了心绞痛,十分危险,打电话后5分钟,他就匆匆赶到,为石老吃药打针还扎上了针灸,使病情转危为安;原政府食品办主任郭寰因血压突然升高昏倒在地,大小便失禁,生命垂危,他接了电话就赶去抢救,挽救了老同志的生命。他时刻不忘救死扶伤的医生职责,即使是老同志的家属患病,也同样对待。一位老同志的儿媳孕期突患急症,找到他就马上出诊;一位老同志的小保姆因失恋吃了安眠药,他闻讯后也赶去急救。只要是病人需要,他就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他常说:“为这些开国功臣服务,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勤奋实干,不断加强医务室建设
医务室刚成立时只有两个人,面对体北地区七八百名离休老同志和部分在职干部,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做为负责人,他总是身先士卒抢在前、干在前,既当大夫又当护士,还要干勤杂,搬运药品,为病人联系医院,办理入出院手续,有时还要抬病人护送医院等。仅每天的门诊量就达四五十人次,还要挤出时间上门出诊。从医务室建立以来,他从未休过假,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从未休过一个安稳的节日1994年被评为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后,市总工会通知他去北京参加庆“五一’’联欢会,因一位老干部突发重病,需要他护理,他主动放弃了。他的父母远在外地且均已高龄,十分想念儿子,每年都来信让回去过个团圆年,可他因离不开老同志们已连续8年没有回去。在他心目中,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同志们的健康长寿才是最重要的。他不但个人苦干,而且注意抓好医务室的建设。几年来,逐步扩大了服务项目,增加了输液、按摩、外购药品等,为老同志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 老医务人员值班门诊,医务室由2人增加到5人,加强了技术力量。如今体北医务室已成为二区老干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 周围地区的老同志也慕名而来。
钻研业务,努力工作
在体北地区居住的老干部,均已进入了高龄期和高发病期,有近1/3的老同志生活不能自理,十几个长年卧床,随时抢救和特殊护理的病人日益增多,使得医务室的工作量和难度增大。十几年来,经他看过的病人达1万余人,抢救危重病人400多次。李大夫总是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为老干部看病、救命。一位老同志因静脉曲张被医院判了死刑,要锯掉下肢,为此老同志情绪很低落,他闻讯后十分心疼这位老同志,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冒着风险给予治疗,每天都去老同志家中打针输液,至今已控制了病情,使老同志保住了这条腿。由于多年来为体北二区老同志诊治各种疾病,他努力掌握老同志的病情和老干部的病历档案,谁该输液,谁该针灸,谁易患哪种急病,该吃哪种药,谁该定期送医院检查,谁应重点查访,做到心中有数。他经常对医务室的同志讲:这些老同志身患各种老年性疾病,一旦犯起来就很危险,要时刻做到对他们的病情心中有数,这样,一旦有事才能既快又准地参与抢救。.
保持荣誉,不断进取
由于他努力为老同志服务,受到体北一带老同志和局里同志的称赞和表扬。近几年来,各级组织授予他立功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市级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天津日报》、广播电台刊登、播送过他的事迹,但在成绩荣誉面前,李大夫居功不傲,选准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工作。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不断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于有的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老同志的医药费报销有困难,致使一些老同志情绪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康复。他发现这类问题后,积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老同志谅解单位的困难,同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映,呼吁妥善解决老同志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对一些企业确实有困难不能报销医药费的老同志和危重病人,他都是以治病救人为重,事后想办法妥善解决,使得老同志有病得以及时治疗。特别是随着这些老干部年龄的增高,疑难、综合病增多,进入高发病期,一旦住院治疗,又会给病人家属增添许多困难,子女也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给单位和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解决老同志住院难的问题,减少医药费的开支,他积极探索一套老年病的治疗办法,在医务室增添了输液的治疗项目,使得一些老干部可以就近治疗,对老干部是极大的方便,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对十几位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干部,他坚持长期送药上门,在家中输液,每天要到十几户家中看望病人。用辛勤的汗水,延长了许多老同志的生命,受到老干部及其家属的赞誉。为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争了光,把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怀送到了老同志的心坎上。医务所的同志在李大夫带动下,热心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受到老同志的赞扬。体北二区有对老夫妻都是离休干部,独生女在广州工作,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次动员二老到广州生活,使年迈的双亲能够得到亲人的照顾。但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去,他们说:“二区有我们信得过的医务室。”由于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医务室于1995年度被市总工会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在这次机关推荐“好公仆’’活动中,被同志们一致推荐为市级“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