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辛劳是为了金秋的绚丽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党委老干部局

不知是谁曾经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老年,那么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然而,一个完整的人生中,如果没有幸福的晚年,那么尽管他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但他的人生也会有太多遗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老干部局的同志们正是为了不让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干部们留下这种遗憾而勤奋地工作着。

1955年,身经百战,解放了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命令,集体转业,开始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从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农七师的军垦战士也,  和兵团一样,走过了坎坷艰辛的历程,当他们回首那一望无际的麦    浪,那广阔无垠的棉海,那高楼耸立的城市时,才发觉自己的青春年华已在边疆的兴旺发展中消失,岁月的尘土染白了他们的双鬓。脸上的皱纹成为他们创业的年轮。按照国家离退休制度的规定,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逸享天年的晚年生活。

目前,农七师有离休干部1406人,退休干部2489人,其中70%以上分布在农牧团场。农七师由于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和约束的因素很大,加上底子薄,农业生产的活力显得非常脆弱,一遇自然灾害,农七师的经济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加之农七师工业生产无拳头产品,设备陈旧无资金更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被动的局面,经济上一直处于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境地,最严重时,农七师年亏损达4000余万元。由于农七师经济上  的困难,给农七师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干部待遇的落实更是困难重重。在农七师老干部工作中,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待遇真正落实好,成为农七师党委,特别是农七师党委老干部局的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老干部局的4位同志怀着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和肩负的使命,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紧紧依靠师党委,在思想上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想尽一切办法为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创造条件,使农七师的老干部在单位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两项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为了使党和国家的政策待遇得到贯彻落实,老干部局的4位同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出主意、想办法,认真地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协调好上下各级涉老部门的关系,认真分析每个单位乃至每位老干部的具体情况,做到事事心中有数,件件落实到人。为了加强老干部工作的管理,老干部局根据几年来的政策规定,对所辖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制,共列出按规定执行的条款6项32条。通过走访老干部,查单位记录,看落实文件等具体工作逐条对照给予评定,达标的给予表彰奖励,未达标的予以通报批评1994年,农七师124团因领导在承包期内对上一届领导承包期内拖欠的增涨10%工资有一年不予落实,并声称不是他们这届领导的问题,是遗留问题,引起该团老干部们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和这样的认识,老干部局依照国家的规定,多次前往距师部70余公里的该团场,一方面找团领导讲明政策,陈述执行政策延续性的基本规定,提高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依据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的条款,评定该团老干部工作为未达标单位,通报批评了该团的做法。由于工作细致,措施得力,该团在1995年底,筹措了资金,为老干部补发了拖欠的工资,也使团场领导提高了对  老干部工作的认识。类似这样的事,老干部局每年都会遇到,而他.们却不嫌烦琐,不怕看脸色,尽心尽力地为老干部们做着工作。目前,农七师及各团场的大小单位,都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都有主要领导分管老干部工作,并能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门研究老干部工作。在业务上,各单位组织科,都有专(兼)职的同志具体做老干部工作,使每个单位都把老干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使农七师的老干部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做到了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有人落实的良好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是否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这使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老干部局的同志们经常奔团场、下连队,到基层去走访、调查老干部,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1993年,他们就了解到123团在老干部医疗费用报销的问题上,未按国家政策执行,仍实行医疗费用按95%报销的“土政策”,老干部局的同志们找到这个单位的主管领导,不知苦口婆心地说了多少,通报批评了几回,这个单位仍以单位经济困难不予改正。老干部局的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况,专题向师党委做了如实汇报,师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师长专门找了这个单位的领导,责令其立即停止错误的做法,按政策办,终于使这个单位在1995年对老干部医疗费用实行了在规定范围内的实报实销,解决了农七师最后一个单位的问题,从此,农七师实现了全师范围内的医疗费在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的制度。许多单位还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看病就医上对老干部实行优先制度,给老干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条件。在老干部局的同志们眼里,老干部的任何事,都没有小事,总是千方百计地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在他们的努力下,近年来全师大部分单位无论经济条件如何,老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师老干部已没有危房现象,大部分单位老干部的住房条件在原来落实较好的基础上,在住房面积、质量、设施等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已有90%的老干部住房达到标准,与兵团其他师局相比,农七师的住房是解决得较好的单位。

老干部局的同志们还从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着想,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并以此带动基层单位的老同志,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老同志能健康长寿,同时带动单位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年来,老干部局已成功地举办了老年体育运动会两届,老年门球邀请赛四届,老年书画展两届,棋牌邀请赛三次,读书有奖知识竞赛一次,42式太极拳、太极剑骨干训练班一期。在1994年8月,老干局举行了首届老军垦文艺汇演,共演出歌舞、独唱、戏曲、小品等形式的节目33个,参加演出的老干部18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有50岁,其规模和盛况均数农七师首创,社会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全师现共有老年活动室67个,总面积4498平方米,1997年正在建设一座2300平方米集健身、娱乐等文体活动为一体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许多单位成立了老年太极拳剑队、老年迪斯科队、老年门球队、老年戏曲小组等群众性组织。使老同志在健康的娱乐文体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开阔了心胸,同时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老干部局还十分重视老干部的健康疗养工作,由于新疆地域辽  阔,交通受到很大限制,有的老干部自当年骑马、步行到了这块土地上后,就再也没有到内地看过,能在有生之年去内地参观疗养,成了许多老同志的夙愿,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从老干部的角度出发,加快疗养的步伐,每年加大疗养的批次和人数,选择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带队,老干部局唯一的女同志田素云,两次带队到内地,一路上跑前跑后,对老干部无微不至的关心,每次回来后,总是人累瘦了,嗓子喊哑了,几个月都恢复不过来,然而老干部却个个精神饱满地回来了,老干部还投稿报社,称田素云是“胜过亲生女的热心人”。

老干部工作由于政策较复杂,涉及的部门和内容多,许多人,包括有些年轻的领导干部,对老干部工作不十分了解,看成是简单的事。为深入做好这项工作,老干部局还注重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关心、了解和支持老干部工作,目的是通过宣传,推动社会和各  级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反过来又推动老干部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加强宣传力度,老干部局专门安排一位同志负责宣传工作,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数万元购置了摄像机、录像机、照像机等,经常捕捉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者中的先进事迹和开展活动情况,在地区和省级电视台、报刊杂志上宣传报道。同时,老干部局还同新疆《老年康乐报》社联系,成立了《老年康乐报》驻农七师记者站,在师各单位选拔了一批热心老同志事业的通讯员,建立起通讯网络,报纸和电视台经常能看到反映农七师老干部工作的情况,老干部局还为每位师领导订了一份《老年康乐报》,让他们也常看,常想到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局还每年举办《老年康乐报》读报知识竞赛,每次都有数千名老同志参加,既增长了知识,了解了政策,还懂得了许多的养生之道。这样不仅对农七师老干部工作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还促动了社会关心老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了宣传的,目的1996年,老干部局把近几年拍摄到的老干部工作资料编辑成专题片《青春在这里延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由于出色的工作,1995年,在兵团召开的第二次老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农七师老干部局被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也正是由于老干部局出色的工作,及农七师党委的重视,认真地落实了老干部的“两项待遇”,广泛地激发了农七师老干部们献余热,为单位做贡献的热情。他们在各个领域,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政治优势,促进社会稳定;支持单位新班子,搞好传、帮、带;支援生产,为农业丰收服务;发挥个人技能,为社会服务;维护社会治安,消除不利隐患;教育青年上岗务农,使垦区后继有人;进行传统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参加公益劳动,调解民事纠纷;发展庭院经济,大搞种植业、养殖业等,为农七师两个文明的建设发挥了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天是美好的,它催人奋发向上,金秋更是绚丽的,它使人获得收成。老干部们就像在春天播下的种子,虽经历了酷热的暑夏,已到了金秋季节一样,而农七师老干部局的同志们正是为了这金秋季节里每一颗饱满的果实披上更加绚丽的色彩而挥洒汗水,使果实更加光辉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