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夕阳映土乡
一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老干部局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之乡,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脉南麓,平均海拔3 00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解除扎根于这块土地上的老干部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安度晚年的同时尽可能地发出余热,多年来,这里活跃着一个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先进集体——互助土族自治县老干部局。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该县的离休干部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政治生活待遇得到了全面落实,使老干部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同时,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出了绚丽的夕阳光辉。
家中才有“九月九”
家,是每个人生命的港湾和归宿。老干部们献青春、洒热血,为土族之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让老干部们安度晚年,首先必须要让 他们有个安乐的家。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到1986年时,互助县仍有很大一部分老干部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有的老干部还住在危房里。
安居,才能乐业。如何给离退休老干部安好家呢?一道难题摆在了老干部局的面前。困难是避不开、躲不掉的。老干部局的同志们只有知难而进了。
首先,他们从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抓起。在逐户走访老干部睦 家庭,摸清全部老干部的住房情况之后,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一份材料翔实分析透彻的专题报告,提出了给老干部们“安家”的具体意见和办法。报告上去不久,自治县就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下决心拿出了64万元,于1987年在县城威远镇新安路北侧征地30亩,专门划定为“老干部新村”,修建了老干部住宅40套,让住房困难的老干部们高高兴兴地迁入了新居。随后,县交通、城建等部门相继伸出援助之手,为老干部新村修通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装上了闭路电视。老干部局又通过县委和县政府,两次动员县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埋设管道,给所有老干部家接上了自来水和排水管道,给老干部提供了方便,让他们过上了轻松舒适的生活。
现在,包括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在内,全部离休干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住房面积100%达到了规定标准。
有了温暖舒适的“小家”,解除了老干部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老干部工作的第一步,真正做好老干部工作,起码还‘得有另一个“家”1993年,互助县决定修建“文化活动中心’’,老干部局抓住时机,争取资金60多万元,在该中心内建成了l8间、5 00多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购置了滚动床、按摩椅等老年体育健身器材和麻将、象棋等娱乐器材,派专人进行管理和服务,还开设3个晨练点,每天.有专人教练气功、太极拳、老年迪斯科等。
活动中心的建成开放,给老干部们提供了满意的文化娱乐场所,使老同志的离退休生活充实多彩7 8岁的老干部邓宏章说:“自从参加老干部局组织的活动以来,我的大病轻了,小病没了,身体比以前强多了,真是比吃药还管用。”目前,土族之乡凡身体健康的老干部每人都参加一项活动,老干部局管理着门球队、老年体育协会、老年书画社、养花协会等近10个老年人组织,每逢“九月九”、元旦、春节等节日,各种老年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接连不断,在省地县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比赛当中,老干部频频获奖,为土族之乡争得了荣誉1991年以来,老干部局先后三次被中国老年体协和老龄委评为先进集体。老干部们普遍反映,活动室的开放,使他们体会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一天不来,心里就闷得慌。大家亲切地把老干部活动中心称为“老干部之家’’,并且寓意深刻地说“家中才有“九月九”,
“老干部局的同志比子女还要亲”
互助县老干部局现有工作人员10人,平均年龄37岁,在建局 初期,有的同志认识不清,认为做老干部工作出息不大难度大,整天搞服务,出力不讨好,有时还两头受气,因而工作不安心。局领导就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终于消除了大家的模糊认识,统一了思想。同志们热情为老干部服务,刻苦钻研业务,个个成了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实际工作中,该局同志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基本政 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的规定,全面落实老干部的 政治和生活待遇。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老干部政治学习和形势报 告会制度,对享受县处级待遇的老干部设立阅文卡,由专人负责送 阅;每逢党代会、人代会,都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每年“九月九”和春节前夕,由老干部局出面组织,县 上五大班子领导带队,对离休干部和老干部遗属进行走访慰问1992年,他们还由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山东、山西、河南、浙江等地, 专程看望和慰问了易地安置的十多名老干部,对生活困难的给予了 补助。每到一地,老干部们总要激动不已地感谢土族之乡的一片深 情厚谊,祝愿土族之乡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互助县是个目前尚有8.8万人还未摆脱贫困的穷县。去年,县上的财政赤字高达1900多万元。由于经济的困难,落实老干部生活 待遇出现了问题,而且解决的难度很大。老干部局时刻不忘老干部的困难,经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老干部的单位和家庭,了解单位的经济状况,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敦促有关单位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他们的做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县上提出了“再穷不穷老干部,再难不难老干部”的口号,规定把落实老干部待遇作为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对老干部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发放工资、优先报销医药费、优先保证“两项经费”的落实。
多年来,互助县老干部局的同志们认准了一个理,为老干部服务,就要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他们先后组织了“书记现场办公会”、“老干部回娘家’’、“老干部遗属旅游观光”等一系列活动,想方设法为老干部及其遗属办实事。仅这两年当中,他们就先后协调解决了3 7位离休干部子女的就业问题,目前,全县125名离休干部的子女就业问题已全部得到了解决。给老干部服务,有时也难免要遇到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次,老干部局为给离休干部谢志发解决住房,与有关单位协商多次仍无结果,谢志发的老伴认为老干部局不尽力,跑到局里责骂。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一边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一边继续奔波协调,直至有了结果。事后谢志发的老伴专门来老干部局道歉说:“你们都是好人,‘是我错怪了大家o" 1995年,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到西海渡假村旅游,离休老干部陈富福同志坐在轮椅上行动困难,何得荣副局长就背老人上车下车,并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推着轮椅,让老人参观了每一个景点。陈老感动地说:“老干部局的同志比我的子女还要亲啊!”
夕阳无限好
老干部局同志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土族之乡老干部工作的丰硕成果。自1987年以来,互助县老干部局两次被评为省、地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1991年以来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和青海省老年体育先进单位。通过老干部局的大力倡导及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整个自治县之内,已普遍形成了一种尊敬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良好风气和传统,在这种风气之中,老干部们为土族之乡做贡献的热情不减当年,他们中的许多人仍孜孜不倦地为土乡的发展而奋斗。原县委书记魏积德,退休后不愿在家吃闲饭,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积极从事他在职期间仍未完成的扶贫工作。离休干部 叶飞鸿,回乡后担任了上寨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先后为家乡小学 谱写了《有了共产党,中国才富强》、《升旗手之歌》等爱国歌曲。他 创作的反映当年红军北上路经果洛情景的国画《红军崖》曾在省上 获奖。他还根据在果洛工作多年的经历,写下了10多万字反映果洛 地区改革和建设历程的小说《雄狮抬头镇雪山》。退休干部颜宗海,懂建筑管理,退休后被县计生局、检察院等5个单位聘为义务监工员,负责修建楼房。现在,他负责的5幢楼房均已竣工,全部被评为优良工程。据统计,目前互助土族自治县有40%以上的离退休老 干部仍在不同的战线上发挥作用,他们中有的办起了医疗诊所、小卖部、工艺美术店等,积极为周围各族群众服务;有的回农村担任老年协会的负责人、义务调解员等,积极投身乡村两个文明建设。“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o有党的老干部政策,有了一支把老干部工作当作自己神圣职责的土乡老干部工作队伍,夕阳,将更加灿烂;土乡,将更加辉煌。